去年共有3萬9115名嬰兒在本地誕生,相較于2017年的3萬9615名,略減1.3%。盡管跌幅不大,但這仍是我國自2010年以來,新生嬰兒總數最低的一年。與此同時,去年共有2萬1094人在本地去世,相較于2017年的2萬零905人,略增0.9%。
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持續,去年共有3萬9115名嬰兒在本地誕生,人數是八年來最低,死亡人數則增加。
移民與關卡局屬下的生死注冊局日前公布2018年第四季的新加坡人口統計公報,其中涵蓋了新加坡公民、永久居民和旅居本地的外國人去年全年的生育數據。
初步數據顯示,去年共有3萬9115名嬰兒在本地誕生,相較于2017年的3萬9615名,略減1.3%。盡管跌幅不大,但這仍是我國自2010年以來,新生嬰兒總數最低的一年。
去年的新生兒總數也是20年來倒數第五。最低點仍是2004年,那一年只有3萬7174名嬰兒在本地誕生。
與此同時,每1000人中的新生嬰兒人數,也從2017年的8.9,進一步滑落至去年的8.8。
而近年來維持在1.2的整體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繼2017年降至1.16後,去年進一步跌至1.14,遠低于2.1的人口替代水平。
學者:應著重幫年長者保持健康
根據華族、馬來族、印度族及其他種族來劃分,去年的新生嬰兒當中,華族占了57.9%,達2萬2660個,比前年略減一個百分點。
華族嬰兒的出生率也仍是各大種族中最低的,每1000人中只有7.5個新生嬰兒。嬰兒出生率最高的是其他種族,每1000人中有15.2個新生嬰兒。
與此同時,去年共有2萬1094人在本地去世,相較于2017年的2萬零905人,略增0.9%。自1998年以來,我國每年死亡人數一直呈上升趨勢。
最常見的死因是癌症,以及心髒和高血壓疾病,去年總死亡人數中有一半以上(51.8%)是因這兩大類疾病去世。
新加坡國立大學社會學副教授陳恩賜接受《聯合早報》采訪時說,上述數據體現了新加坡生育率下降和人口迅速老齡化的趨勢。
“我國長期以來關注生育率下降的問題。至于死亡率上升的課題,我認爲應著重在如何幫助年長者在更長的時間裏保持健康。”
陳恩賜認爲,要應對低生育率,引進移民絕對是一項重要措施,但須精細調准(calibrated),確保移民進入我國的利益高于代價。
與此同時,我國也應繼續提高生産力。早前報道,我國生産力過去三年取得每年3.6%的增長,但各領域的生産力增長不平均。
29歲的李穎恩去年産下男寶寶。她受訪時坦言,她是朋友當中較早婚的,之所以在婚後一年就懷孕,是爲了趁年輕力壯時生育。
但她指出,如何養育孩子是一大顧慮。由于夫妻倆得工作,孩子目前由她的家翁家婆照顧。爲了減輕兩老的負擔,李穎恩有意在孩子長大後,將他送去幼兒托管中心,但這意味著生活開支又將增加。
人力部長楊莉明上個月初針對整體生育率近年下跌的趨勢指出,這主要是因爲國人花更長時間尋找合適伴侶,也更遲組織家庭。不過她認爲,隨著嬰兒潮時期出生國人的兒女開始結婚生子,整體生育率預計會回升。
國家人口及人才署也計劃在接下來幾個月舉辦對話會,聽取並了解國人在組織家庭方面的需求和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