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學
多財
從普通市民的角度來理解常見的經濟和財經術語和課題。
馮嘉年 報道
ESG是近年在全球興起的投資主題,指的是“環境、社會與治理”(Environment, Social and Governance)三大元素。
ESG投資顧名思義,除了實際的投資回報率,也以對環境的可持續性、社會的正面影響以及良好的企業治理,作爲衡量投資的指標。
隨著氣候變遷課題越來越迫切,引起人們廣泛關注,一些投資者對企業進行投資時,也開始把企業的運作是否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乃至能否對環境起到正面作用等因素考量在內。
這些因素包括是否積極減少碳排放、重視生態平衡及各種資源的可持續性,以及廢料和廢水排放的管理是否影響環境等。
對社會的影響方面,投資者開始關注企業的經營是否履行社會責任,秉持各種被廣泛認可的正面社會價值觀。這包括員工的雇用政策是否足夠多元與包容,在工作環境和生産程序中是否重視及維護員工的安全、健康及基本人權,是否重視及保護顧客的權益,乃至在生産及運作過程中是否顧及動物的福利等。
至于企業治理課題,關注的因素包括董事會是否保持足夠獨立性及多元化、企業的風險管理是否足夠、管理層的薪資相對于一般員工是否過高、是否致力于提升與員工的關系、是否培育正面的機構價值觀,以及是否保障股東權益和維持高度的披露水平等。
全球社會及可持續債券
發行額料超過1000億美元
業界普遍觀察到,自冠病疫情今年初暴發以來,全球投資者對可持續商業模式的意識更強,對ESG的投資理念也更加關注,著重于ESG理念的企業表現也優于大市。
國際評級機構晨星(Morningstar)的統計顯示,全球以ESG爲主題的高市值投資基金中,有62%于今年3月的表現優于摩根士丹利資本全球指數(MSCI World Index)。
據彭博社統計,全球的借貸者今年至今已發售近770億美元(約1055億新元)的社會及可持續債券,超過去年全年的554億美元。穆迪投資者服務(Moody’s Investors Service)和投資銀行高盛(Goldman Sachs)都預測全年數額將超過1000億美元。
不過,也有調查顯示亞太地區在ESG投資方面落後于其他發達經濟體。
截至今年3月,全球簽署聯合國負責任投資原則(UN 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簡稱PRI)的資産業主、投資經理及金融服務業者已超過3000個,覆蓋的資産總值超過103萬億美元(約141萬億新元)。但除了澳大利亞和日本,整體亞太地區在可持續投資方面仍相對落後。
環境和社會方面
本地企業投入仍相對滯後
特許金融分析師協會(CFA Institute)與PRI一項聯合調查顯示,亞太地區的投資組合經理在采納ESG元素方面仍處于“相對嬰兒期”(relative infancy)的階段。
該調查發現,新加坡在企業治理方面被認可爲區域領先者,但在環境和社會兩個元素的投入仍相對滯後。投資經理在進行資産估值分析時對ESG因素的考量也相對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