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除了海,連綿的群山占據了福建大部分土地。這裏是中國多文化並存最好的地域樣本之一。廣義上說,12.4萬平方公裏的福建可以被分割爲以河谷、盆地和濱海平原爲中心的八個主要聚落區,也就是傳統上的“八閩”。
八閩求同存異,彙聚一心,就組成了福建。
閩越入中華
福建簡稱“閩”,這個閩字來源于中國古代南方的百越民族,據考證閩字在上古漢語中代表長蛇,百越中活躍在今天福建省南部範圍的部落大多信奉蛇神,于是以神爲名,自稱閩越。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發動了統一六國之後規模最大戰爭——南征百越之戰,前後共三次,總共曆時五年,將今天的江浙、福建和嶺南地區收歸中央政權的版圖。在福建,秦帝國設立了閩中郡,在名義上對這裏實行統治。
秦帝國真正做到一統並不是滅六國後就實現的
在這之後還有規模巨大的南征北戰
但對南北邊疆的統治並不穩固,也隨著秦的滅亡而分離
從長城到南海之間的國家規模是西漢時才徹底穩固的▼
這位土皇帝的名字值得一提,那是閩越部落的首領無諸,越王勾踐的後裔。他繼承了越族臥薪嘗膽的傳統藝能,而且站得一手好隊,在作爲閩中郡君長的時候暗自發展實力,陳勝吳廣起義後則率先響應,以秦國占領閩越之後不讓祭祀農神爲理由起兵反秦。等倒秦戰爭到了後期,他又因爲楚國和越國的世仇而在軍事上輔助劉邦,收獲了楚漢爭霸的勝利果實。
秦漢交替之際,中國北方各勢力陷入持續內戰
此時的閩越和嶺南之所以能獨善其身
主要還是因武夷山-南嶺組成了一條漫長的地理屏障
可以落得平安,但也無力影響曆史進程▼
那時的福建相對于傳統的中原地區太過偏遠,武夷山擋住了絕大部分想要前往這一地區人的腳步。而且福建省80%的地形爲山地,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稱號,對傳統的農業文明不具有吸引力,閩越國在此偏安一隅倒也自得其樂。
從西面的江西穿過崇山峻嶺到達福州,太難了
當時最方便的還是從浙江沿海南下
而冶城周邊也仿佛是閩地的政治孤島一般
(下圖需要橫屏)▼
宋朝時福建路置福州、建州(今建瓯)、泉州、漳州、汀州(今長汀)、南劍(今南平)六州及邵武、興化(今莆田)二府,福建地理上八閩的格局,至此確定下來。
當然關于八閩,還有更具人文色彩的“永嘉之亂,衣冠南渡,始入閩者八族”的說法。林姓、黃姓、陳姓、鄭姓、詹姓、邱姓、何姓、胡姓八姓,本系中原大族,入閩後先在閩北建安(今建瓯)及閩東晉安(今福州)定居,而後漸向閩中和閩南沿海擴散,史稱“衣冠南渡,八姓入閩”。
然而中原人口遷移至福建的時候,正是中原士族門閥制度瓦解的曆史時期。現在能看到的福建省各地族譜大多重修于明清時期,所謂“八姓入閩”的說法缺少事實依據。但可以確定的是,對中原始祖的追憶,是這些人實實在在的共同點。
這“八閩”的分布其實很有特點
其中四個在閩江沿線(福州、南劍、建州、邵武)
四個在福建沿海(福州、興化、泉州、漳州)
西南的汀州則主要與江西聯系緊密▼
福建的山雖然重巒疊嶂、連綿不絕,地理上看卻比較有章法。因爲地形構造的原因,福建的山脈多爲東北-西南走向,從西北往東南數可歸納爲三層結構。
層次分明,再向東過了海峽還有一層台灣諸山脈▼
第二層是以鹫峰山和玳瑁山爲代表的山系。這一層至武夷山中間丘陵遍布,其中盆地河谷衆多,覆蓋著今天的閩北區域,八閩中邵武、建州(今建瓯市)和南劍(今南平市)都分別位于閩江及其支流的三處河谷之中。閩北方言對于外來人來說晦澀難懂,所謂十裏不同音、百裏不同俗,用在這裏可謂十分貼切。
中部山地是福建內部的重要分界線
分界線以西是閩江上遊的閩西北和更偏僻的閩西南
分界線以東是閩江下遊的閩東南和閩東南的港口諸城▼
相比于福建省的腹地,濱海地區的相互融合程度更高,不僅體現在它們方言的相似性,也體現在共同的媽祖崇拜、戲曲文化等文化相似性上。
福建傳統的八閩文化區分,基本體現在了今天的行政區劃上。其中邵武和汀州因爲古代的軍事意義不複存在而被後起的龍岩市和三明市取代,建州作爲福建名稱的來源之一,在全球化的影響下也不及沿海的甯德。
鴉片戰爭之後,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廈門成爲《南京條約》中規定的五個通商口岸之一。後民國政府設立廈門特別市,從此福建的八閩地區變爲了今天的9個地級市。八閩雖然在行政上不複存在,其文化意義依然留在福建的山水之間。
打破重山
福建省耕地總面積1854.8萬畝,人均耕地0.61畝,不及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顯然是因爲破碎的地形難以開墾,不過山給福建帶來的影響並不總是負面的。
複雜的地形地貌爲福建省保持了生物多樣性,福建的森林覆蓋率爲65.95%,居全國首位,是全國六大林區之一。其中武夷山自然保護區,是地球同緯度地區保護最好、物種最豐富的生態系統,擁有2527種植物物種,近5000種野生動物。
這裏的山與北方的山大異其趣,有機會還是要來一趟
(圖片來自:dreamstime / 圖蟲創意)▼
不過福建省的河流有一個特點:多稱爲溪,這足以體現其短小湍急的特點。地形陡峭,河流落差大,讓福建省具有豐富的水能資源。鄰近台灣海峽的狹管效應又爲福建吹來清潔的風能資源。2019年前三季度,福建省發電量1927億千瓦時,其中清潔能源發電量占比53.9%。讓過去缺少煤炭石油資源的能源儲備小省在新時期具備了能源競爭力。
福建平潭島風力發電
(圖片來自:地道小夥 / 圖蟲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