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龍
chewbl
@sph.com.sg
財經人語
上個星期,深陷財務困境的本地集裝箱運輸公司太平船務(Pacific International Lines,簡稱PIL)宣布,它獲得淡馬錫控股旗下的海麗凱資本管理公司(Heliconia Capital Management)提供6億美元融資配套。與此同時,公司向法院申請財務重組協議安排和債務延期償付令。
幾天後,同樣陷入財務困境的凱發集團(Hyflux),被高庭裁定立即交由司法管理人接管,結束長達兩年半的債務重組之路。
凱發被司法管理消息出爐後,一些人不禁擔心太平船務是否會成爲另一個凱發,一次又一次地延後債務延期償付令,債務重組遙遙無期。
其實,凱發和太平船務,一個是水務公司,一個是船務公司,兩者業務性質不同。更重要的是,它們的債務問題,以及它們目前的債務重組情況在本質上有很大差異。
原本專注于水務項目的凱發,因發展大泉水電廠而跨足發電市場。凱發執行主席林愛蓮當年打的如意算盤是,以低于成本的廉價賣水給公用事業局,然後用售電的盈利來補貼水廠的虧損。結果,她的算盤打錯了,本地電力市場後來供應過剩,平均電價從2011年的每兆瓦時(MWh)約220元,猛跌至2017年的約81元。大泉水電廠的巨額虧損,造成凱發負債累累。
簡單一句話,凱發會落至現在局面,林愛蓮難辭其咎。
那太平船務呢?它的問題更多是因全球船運業産能過剩的漫長周期性下行趨勢。
太平船務執行主席張松聲今年6月剛卸下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主席職務,過去一直是企業轉型倡議者。有網民笑說,張松聲怎麽沒有推動太平船務轉型啊。事實是,無論船運公司怎麽轉,都轉不了全球航運業低迷不振的局勢。
像法國達飛輪船(CMA CGM)收購海皇輪船(NOL),一年後轉虧爲盈,出色表現一度引起市場熱烈討論。但之後幾年,它面對殘酷的行業競爭,2018年淨利同比下滑超過九成,去年更出現2.29億美元的淨虧。
張松聲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指出,2018年至2020年全球船運業充滿挑戰性,公司雖進行全方位戰略檢討,探索提高業務和優化其資本結構的方案,但冠病沖擊引發突如其來的經濟衰退,造成公司資金流面臨巨大壓力。
然而,黑天鵝亂飛的冠病疫情,卻也可能爲船運業下跌周期劃上句點。
隨著全球經濟逐步複蘇,以及疫情期間對防疫、居家用品需求量激增,出口需求超過市場預期,船運業近期意外地開始顯示強勁複蘇勢頭。
過去兩年,太平船務雖出售不少船舶,它的運力仍排名全球第十二位。它也是東南亞最大的集運公司,全面聚焦在增長強勁的東南亞和非洲貿易航線,並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倡議,包括參與重慶的中新物流合資項目。
淡馬錫這次會出手相助,相信就是看中太平船務的增長潛能,認爲它如果能挨過這次債務困境,將會變得更堅韌,能抓緊市場機遇。畢竟,我國是極度依賴出口貿易的經濟體,船運業蓬勃發展與出口貿易,乃至國家經濟有密切關系。淡馬錫若持有太平船務股權,對強化新加坡全球貿易中心地位有重要推動作用。
即便有淡馬錫這“白武士”相助,太平船務眼前仍有許多挑戰。截至去年底,它的債務總額爲33億美元,前天發布的上半年業績顯示,公司現金流有所改善,運營活動獲得現金流同比增長28.5%至1億5770萬美元,但仍出現近1億2000萬美元的淨虧。
但相比凱發債務重組之路兜兜轉轉,白武士一個個登場提出投資計劃,最終卻沒有投入一分錢,至少淡馬錫一開始就提供1.12億美元的緊急信貸,以實際行動表明投資意願。林愛蓮與凱發在債務重組過程中也顯得被動,常表現得事不關己,太平船務過去一周則頻頻發布文告,闡明公司業務情況、債務重組安排和未來規劃,表現更積極和坦誠。
太平船務將在明年1月召開債權人大會,重組計劃必須在會上獲得每個類別的債權人至少75%的支持。如果重組失敗,它將可能面臨破産清算。
太平船務肯定不願成爲下一個凱發,甚至是相提並論。但債權人大會上,可能還是難免有人要並論,並對太平船務苛求能 讓他們信服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