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最大的矛盾是文化差異,比如三十年前,一個犯罪分子在街上所有人都會上前圍堵、抓捕,甚至奮不顧身,不顧個人安危,現在扶個老太太還要先拍照。
後來只是零星聽到這樣見義勇爲,特別多的是山東好漢,再後來發起尋找雷鋒,人們變的很現實、很自私,講利他主義,笑話!
如果社會階層之間文化更緊密,更協調一些,社會和諧就會更快實現,房價高了,大家譴責,像德國那樣不允許炒房,抓住罰的房子丟大半。
有個因爲一元錢掌怄公交司機獲刑四年,法制將文化更具體的表現出來,養老機制高壓態勢,誰敢對自己的老人不敬?這樣社會祥和氣氛更濃,人們就會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在人類社會中。人與人之間;家庭與家庭之間;各團體之間;各團體內部的不同派別之間;各個國家之間;各個國家集團之間;各民族之間;不同宗教之間;一個宗教內部的不同教派別之間;最大的矛盾就是因爲追求自己的利益所産生的沖突。其中也伴隨著,對不同事物的觀點看法不同而産生的沖突。古今中外,比較有影響的大規模戰爭。都是爲爭奪利益而互相殘殺。在各個國家統治集團內部,甚至家庭內部所進行的勾心鬥角,同室操戈,互相殘殺,都是爲了爭奪王權所引起。其殘酷程度,遠遠超過雇主和雇員之間的矛盾。所以把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說成是所謂剝削階級與被剝削階級的矛盾,是極其片面的,甚至是完全錯誤的。在這個錯誤理論的基礎上引出的暴力革命學說,就站不住腳了。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基本如此。這是人性使然。這裏不存在哪一個階層是大公無私的一群,哪一個階層是唯利是圖,自私自利的一夥。雇主和雇員之間爲了求得各自的利益,而走到了一起去協作,也會因爲各自所追求的利益取向不同而發生矛盾和沖突。無論是雇員和雇主。也無論是統治者和被統治者。只要是人,他們就都有共同的人性。他們都有追求私利的欲望。並在這欲望的驅使下去行動。這是人性的重要方面。人性的另一面,就是每個人還都有追求理的欲望。關于這個方面,暫不多談。
人與人之間最大最根本的矛盾就是私心使然。每個人都有私心,正是由于私欲不一才産生矛盾。也就是人的本性首先會站在個人角度以已私利來判斷衡量人與事,各人的性格,資曆,經曆,閱力,涵養等的差異性,便自然産生不同看法,不同需求,也就是私欲不同,就産生沖突,矛盾。
如果不是個人私心作祟,假如人人都出于公心,凡事都設身處地體諒體貼他人,互相謙讓,不計得失,會有沖突嗎?會産生矛盾嗎?
所以啊,大家理性想想,根本原因是不是每個人私心使然?
但,人的私心是天性,很難糾正,所以,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唯有采用折中辦法調和矛盾。使矛盾最小化。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矛盾,很可能是兩個“精神物種”的矛盾,換句話說就是詩與苟且的矛盾。
詩化的人並不一定會寫詩也不算詩人,但是他們特別向往詩境,對眼前的七七八八油鹽醬醋,鍋碗瓢盆不上心,很反感甚至有生理不適。比如有人聞不得臭腳,上不了旱廁,聽不得吧唧嘴,受不了油煙味兒,甚至看不了廣場舞,對光膀子在路燈下面下象棋打撲克都煩得不行。
苟且的未必真苟且,就是把生活過得過于實俗了,一點浪漫也沒有,吃喝拉撒之外就是聚群紮堆。與詩化的人喜歡獨處或交精神上的朋友,不粘著各自天涯海角亦有神交完全不同。苟且者似乎一刻都離不開紮堆,沒有自我只有群中的角色,大家在一起或找樂嬉戲,或閑扯張家長李家短那點事。
詩化的人與苟且的人相互瞧不起,兩者矛盾很大,一點都不比貧富差距矛盾小,假如這兩個矛盾疊加,就更“有趣”。有的富人挺苟且,而不少所謂窮人非常詩化;那個苟且的有錢人看見虛華的詩化窮人,簡直能笑話死對方;而詩化的窮人看見有錢人俗不可耐,簡直能惡心死。
就像有錢人和沒錢的越來越沒感情一樣,詩化和苟且也漸行漸遠。然而最怕的是,詩化的和苟且的成了鄰居乃至同事,或者婚配成兩口子,如此就很可能將矛盾複雜化擴大到火星上去了。
我爲什麽沒說貧富是最大矛盾,而說詩與苟且是最大矛盾呢?因爲人一旦有錢了也就成了富人,富人破産了也會順利變成窮人,兩者轉換只是數字的事,沒有性格屏障。但是讓詩化的人去苟且,讓苟且庸俗的人清雅浪漫,那是比登天還難的事,若不信您去看看身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