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沒有透露案例總數,但指出,單是今年1月至10月間,接到的相關報案同比增加了50%。由于不是所有受害者都會報警,所以真實案例相信更多。
在網上買到冒牌貨的案例顯著增加,今年首10個月較去年同期多了50%。受訪學者指出,電子商務普及化,加上網絡直播賣貨爲商品增添了可信度,是導致案例增加的主要原因。
新加坡警察部隊發言人回複《聯合早報》詢問時透露,當局自今年開始便留意到,透過網上平台賣冒牌貨的案件有上升趨勢。
警方沒有透露案例總數,但指出,單是今年1月至10月間,警方接到的相關報案同比增加了50%。
由于不是所有受害者都會報警,所以真實案例相信更多。
單是今年8月至10月間,警方已至少六次發文告,透露正在調查的網上賣假貨和涉嫌進口冒牌貨案件細節。其中,12人因涉案被捕,最年輕的才16歲,而警方在個別案件中起獲的冒牌貨,市值最高逾2萬元。
南洋理工大學南洋商學院市場營銷系主任黃雪菱副教授指出,隨著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網絡購物普及化,買賣冒牌貨的案例自然會增加。
她解釋,消費者以往需要到特定地點才能買到冒牌貨,但有了網絡商務平台,賣家可接觸到更多買家,有意買冒牌貨的人也多了一層隱私。
當然,網上購物也意味著消費者無法親自鑒定貨品真僞,所以也有人因此被騙買到假貨。尤其有些賣家是通過面簿直播等渠道銷售,讓消費者覺得貨品是合法的,因此放心下單。
黃雪菱說:“這類似于賣家在爲商品代言。看得到賣家是誰,讓買家有了虛假的安全感,認爲如果交易出了問題,至少能向賣家追究。”
但黃雪菱提醒消費者,如果價格看似好得難以置信,就大概真的不可信。畢竟多數大品牌都要保護品牌形象,不太可能以低廉價格出售正品;消費者在購物前應該要求賣家提供商品的序列號、貨源,並參考其他買家的網上評價。
售賣正品網店致力爭取消費者信心
網上購物存在陷阱,合法售賣正品的網店只有加倍努力爭取消費者信心。
從2017年起在面簿直播售賣名牌貨的“Reluzzo”董事張成源(41歲)說,開業初期,除了口頭上的保證,網店確實沒有其他辦法讓消費者有安全感。
公司後來才想到爲商品加蓋章,證明出處。消費者可以把貨拿到各品牌的實體店去驗證,若證明非正品,公司絕對會負責。
兩年前開始通過面簿直播買賣二手名牌的“Reluxe”,則會謹慎並反複檢查接收的貨品是否有問題,也和國際公司合作,確認貨品真僞,以讓顧客放心。
Reluxe董事周悅吟(32歲)說:“如果我們在過程中發現有疑似冒牌貨,我們會提供證據給顧客,好讓他們能采取下一步行動。”
警方強調,他們嚴肅看待侵犯知識産權的問題,售賣冒牌貨是嚴重的罪行,警方將毫不猶豫地對從中牟利的不法之徒采取嚴厲行動。
售賣或批發侵犯注冊商標物品者,一旦罪名成立,可被判罰款高達10萬元,或坐牢最長五年,或兩者兼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