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注冊局和回教婚姻注冊局今年原本要爲160對夫婦舉辦金婚慶祝儀式,但受疫情影響,必須取消。他們之後會獲頒結婚紀念證書和紀念幣,以肯定他們多年經營婚姻的堅持和用心。
李庚洧 王曉亞 報道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苦力房”鄰居共結連理成爲夫妻,不論貧窮或富有,攜手走過75年,兩人同甘共苦從不吵架。
孫美港(99歲)和陳金香(92歲)1945年4月結婚的時候還一同經曆過日治時期,生活貧困艱苦。如今這對夫妻苦盡甘來,子孫滿堂,他們育有12名孩子,最後兩胎還是雙胞胎,以及17個孫子和五個曾孫。
孫美港15歲就從中國甯波下南洋謀生,當時他什麽雜工都做,一天僅賺五角錢。居住在“苦力房”的他,與陳金香成爲了鄰居。
陳金香透露,她的母親當時看到孫美港很勤勞,又能吃苦,因此覺得他是非常好的女婿人選。她說:“我沒有去在乎什麽榮華富貴,人家坐汽車住洋房,我也沒有想要比較。”
樟宜開洗衣店 早晚洗軍服養大12子女
結婚後,兩人在東陵路租下一個只夠放進一張雙人床的小角落;一年多後,才搬到樟宜一帶的亞答屋,開始經營一家洗衣店,主要爲英軍處理軍服。
孫美港說,當時開洗衣店,從清晨就開始工作,一直到傍晚時分,一切都得親力親爲。他說,那時候經營洗衣店是苦差事,“洗完衣服得用手擰幹,燙衣服的時候用的熨鬥,裏頭也要放火碳。”
兩夫妻省吃儉用養大12名孩子,如何維持75年的婚姻長跑,陳金香透露,其中的秘訣就是從來不吵架,被對方埋怨時“聽聽就好”,不要反駁。她也坦言,丈夫的脾氣好,怎麽說他也不會生氣,其中一名媳婦還曾跟她說:“媽媽你嫁給了一個好老公。”
目前是父母全職看護的孫玉芳(53歲)說,父母一路來都爲對方默默付出,父親比較文靜,卻通過小舉動向妻子和孩子傳達愛,母親比較外向,但也默默扶持父親,包括烹煮他愛吃的美食。
孫玉芳也指出,父母的退休生活也十分簡單,兩人經常手牽手去散步。“他們生活很有規律,父親每天早上7時就會起床,母親會睡得晚一些,所以父親每天都會給母親泡一杯咖啡。”
哈莉瑪總統最近也在面簿貼文分享了孫美港夫婦的故事,“他們的故事是婚姻中彼此保持忠誠、相互支持以及共渡難關的見證。”
孫美港夫婦原本要在今年參與由婚姻注冊局和回教婚姻注冊局聯辦的金婚慶祝儀式,但受疫情影響,儀式無奈得取消。他們會在之後,跟另外超過160對夫婦一樣,獲頒結婚紀念證書和紀念幣,以肯定他們多年經營婚姻的堅持和用心。
媒人介紹 五個月後結爲夫妻
在一起這麽久,最重要的就是要重視家庭,彼此忍讓,大家都要和和氣氣。我那時候娶了老婆就認定了她,從不會再去拈花惹草。
——和妻子林扁相守了70多年的前面包師傅陳昌黎
另一對夫婦陳昌黎(93歲)和妻子林扁(88歲)也結婚超過70年。談及認識妻子的過程,陳昌黎笑著說,他們沒有什麽值得一提的愛情故事,也未曾經曆大風大浪,只是在媒人介紹後約五個月,就開宴席請同住甘榜的親朋好友喝喜酒。
婚後,夫妻倆育有九名子女,包括四個兒子和五個女兒。身爲面包師傅的陳昌黎多數時間都在外奔波賺錢,而林扁則在家忙著帶孩子、做家務,偶爾也幫人洗衣補貼家用。
忙碌的日子一晃而過,轉眼兩人皆已白發,連長孫女都要嫁人了。
對夫妻相處之道,陳昌黎自有一套說法。“在一起這麽久,最重要的就是要重視家庭,彼此忍讓,大家都要和和氣氣。我那時候娶了老婆就認定了她,從不會再去拈花惹草。”
平靜和氣的性子也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子孫。陳昌黎的小兒媳婦伍曉玲(48歲)就說,公婆從沒幹預或指導過子孫的人生和婚戀,但孩子們都自然成爲了顧家勤勞的好人。“一開始要嫁進來,我媽媽看他們家兄弟姐妹,叔伯嬸嬸等二三十人,還擔心人際關系會不會太複雜。結果一晃20年,大家都和睦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