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5日中午,一名13歲男童在巴南區高石坎的家中死亡,死相極爲蹊跷:死者身穿紅色的花裙子,雙手雙腳被繩子結結實實地捆著,腳上還吊著一個大秤砣,雙手被挂在房梁上。事發之後引發大衆猜測,有好事者認爲這是靈異事件,是一位修道之人利用茅山法術拘走男童三魂七魄練小鬼,這種說法很快就在互聯網瘋狂的傳播,造成一時轟動,甚至被入選中國十大靈異事件之一,影響力極大,就連事件中所涉及到的茅山術,也一度被民衆當作邪術,令人談之色變。
其實對于茅山術,除了正統的茅山派弟子外,我們平素接觸不多,絕大印象是來自電影、小說以及野史傳聞,在電影中,茅山道士似乎個個都法術高深,僅僅下個符篆,就能驅除鬼神、扭轉乾坤,他們是正義的化身,神秘的讓人心生向往。然而在小說和野史傳聞中卻有所逆轉,更多的是茅山道士心術不正,利用所學道術爲禍四方,招攬錢財,令人敬而遠之。也許是因爲電影和世俗小說中的情節太過逼真,讓人印象深刻難忘,使其影響力一度超過宗教原典,模糊了視野,讓人真假難辨。
因而談到茅山術在一般人的心中是矛盾的,除了神秘、向往的同時,更多的是一種強烈的畏懼感,現今對一般民衆而言,茅山術的天平已經逐漸傾向了邪術,其實茅山術最早的形象都是正面的,茅山道士也都是仙風道骨的形象,茅山派更一度是道教主流,即便是在野史傳聞中描述的也大多是茅山道士降妖除魔,爲民除害的故事,美名聞名于世,一度受四方百姓尊崇信仰。
茅山術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漢景帝時期,陝西鹹陽有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看破紅塵,于是尋山修道,最終選擇了長江北岸的興化市修道拯民,後來他們受請前往江南句曲山采藥煉丹、濟世救人。最終功參造化,位列仙班,後人因此見三茅道觀,稱山爲三茅山,茅山聲明初現,每日都有慕名拜訪者,後至南梁時期,陶弘景一心向道,辭去官位歸隱茅山,煉丹修道,廣招門徒,創立了茅山派。
茅山派創立教派之初,教規極其嚴謹,對每一位門徒人格的心術有強烈的要求,入教審核的門檻極高,使得茅山派每一位真傳弟子都是心善之輩,下山之時屢屢教化民衆,煉藥救人,使得茅山派名聲大噪,正面形象深入人心,正式成爲道教主流之一,更有成爲天下道術正宗源頭的趨勢。此後,茅山派曆代宗師都得到過朝廷封號,在北宋中後期它同龍虎山、閣皂山一同成爲“經箓三山”,最終成爲中國神秘道術的代表,留下用紙符施咒,驅鬼降魔的美好印象。
或許朋友們會好奇茅山道士是如何進行紙符施咒的呢?他們主修道教經典《上清經》,《上清經》來頭可不小,是由《黃庭經》而衍生出的道經系列,也稱《大洞真經》,主要以存神服氣爲修行方法,輔以育經,修功德,注重符篆修持。其中符是指天神的旨令,篆是衆神的名錄,中國古代修道者均認爲這是人類與上天對話的媒介和渠道,通過這一渠道可以讓九天神上爲我所用,役神驅鬼,以達到祈福、禳災、祛病、救人的目的。
其中《上清經》中記載了許多符篆法術的修煉方法,它並非亂畫,相當有講究,整個符咒如同人體一般,是由符頭、主事神佛、符腹、符角、符膽等五要素所組成,由于符咒派別不同,所拜祖師也有所不同,因此符頭的暗號也就有所不同,如許多符頭上常見的三勾,就是代表三清的記號,下筆時應暗念咒語,一筆天下動,二筆祖師劍,三筆凶神惡煞去千裏外,一筆一句須恰到好處,就是所謂的踏符頭。
開始畫符前必須沐浴更衣,焚香請神,畫符過程中除了畫符、念咒外,還得存思、打手訣,敕法水等,繁瑣嚴謹,具有濃厚的道教宗教色彩,是茅山術的精華所在,是茅山派乃至整個中國道教符傳一脈的根本,也是道教宗教文化的一部分。雖然看著有些許的迷信,但是最初誕生的意願與巫道鬼神雷同,乃是本著祈福、禳災、祛病、救人的目的,後世野史小說中,茅山道士利用茅山術驅鬼降妖、救濟蒼生,正是以此爲藍本進行誇張化的再創作。
因爲野史小說情節非常的豐富,故事性極強,便于流傳,影響力很快就超過宗教原典,茅山道士和茅山術的形象意識到了頂點,受四方百姓尊崇信仰,可惜自唐代之後,道教地位受到佛教的沖擊,道士的地位開始急劇下降,南宋至明代的筆記小說中,道士的形象也開始出現兩面性。例如茅山道士依然醫術高超,又有煉制丹藥的特長,但是更多的是關于茅山道士負面的描述,他們卑鄙龌龊,依仗自己的法術害人斂財的形象開始流傳開來。到了清代,皇帝豪族持著打壓道教的態度,茅山道士的積極因素更是少的可憐,消極成分急劇增多,並最終占據了絕對主導的地位,從而徹底顛覆了茅山道士最初的正面形象。
在大衆眼中,茅山道士俨然成爲邪魔歪道,茅山術更是演化成邪術的代名詞,讓人敬而遠之。雖然茅山術驅鬼降妖的部分更多是古人臆想虛構出來的,含有一定的迷信成分,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其作爲中國茅山派精華所在,隨著中國沉浮流轉上千年,內部之中更多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是先民長期心理變化的結晶。所以我們應該並進迷信的一部分,理性的去理解古代宗教鬼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