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嘉年
2021年是我國從冠病疫情重創中逐步複蘇的關鍵之年。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及財政部長王瑞傑將在兩周後發表新一屆政府的第一份財政預算案。
爲了應對疫情沖擊,政府去年撥出上千億元的財政資源,包括動用520億元的國家儲備金。接下來,新預算案如何協助企業和員工應對複蘇過程中的挑戰,同時固本培元,部署後疫情時代的經濟發展道路?
新加坡經濟今年雖然預計恢複增長,但複蘇步伐不均衡,就業市場估計需要更長時間來恢複元氣。經濟師預期新財政預算案將投注資源加強我國經濟在中長期的韌性,同時更針對性地扶持仍處于困境的領域,並繼續協助國人獲得好的工作。
經濟師指出,今年預算案重點預料是部署經濟策略,進一步爲後冠病時代的重組與增長做准備。
華僑銀行經濟師林秀心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今年預算案將從去年的緊急救火模式,轉向提升長期的經濟韌性。這包括加強糧食安全、提升供應鏈穩定性、嘗試重啓會展與獎勵旅遊業、強化物流和商業中心地位、進一步鼓勵起步科技和創新、繼續推動企業數碼轉型、國際化,以及員工提升技能。”
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及財政部長王瑞傑將于2月16日在國會宣布新財年財政預算案。他在本月較早前透露,新預算案將聚焦數碼化和科技,以及醫療與可持續發展等領域。
大華銀行環球經濟與市場研究主管全德健向本報指出,政府接下來將聽取去年成立的越戰越勇工作小組(Emerging Stronger Taskforce)與各界對話後提出的建議制定策略,加速推動數碼化和可持續經濟的發展。
他說:“過去一年,疫情迫使商家加速采納數碼化以求存。這股趨勢已刻不容緩,接下來更須重點探討如何讓企業進一步通過數碼方案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以及開拓新市場。”
星展集團經濟師謝光威則認爲,加倍培養及鼓勵國人的創業精神將是新預算案的重點戰略之一。他指出,盡管去年經濟嚴重衰退,但新成立的商業實體其實在6月份阻斷措施放寬後增加。這顯示商業環境挑戰雖然打擊了不少傳統企業,但靈活創新的小公司卻能抓住當中顯現的機遇。
“決策者可能在新預算案推出更多援助措施給起步公司和創新的商業點子,讓這股勢頭持續下去。”
針對性扶助未複蘇行業
經濟師普遍認同政府今年仍將針對性地扶助尚未從疫情沖擊中顯著複蘇的行業。
全德建指出,新預算案顯然不會像去年般“大水漫灌”,但政府同時也意識到一些因爲抗疫措施和邊境關閉,仍無法跟消費需求接軌的行業如航空和旅遊相關行業仍需要援助。此外,各地疫情複發,加上疫苗接種挑戰艱巨,整體經濟複蘇預料要到下半年才能較明朗。所以企業在這期間仍需要在營運資金融資方面獲得政策支援。
謝光威指出,盡管整體經濟今年可望回彈,但就業市場將持續疲弱,需時更久才能複蘇。他預期,航空和旅遊相關行業在3月底到期的雇傭補貼計劃(Jobs Support Scheme)將獲得持續。
林秀心則預期,政府支持就業的措施接下來將通過去年8月份推出的招聘獎勵計劃(Jobs Growth Incentive),給予較年長員工更大的關注。
繼續采取擴張性政策
政府在去年共推出五份預算案,預算總開支超過1000億元,向國家儲備金提取曆來最多的520億元對抗疫情沖擊。
經濟師預計,本屆政府上任後推出的第一份預算案將繼續采取擴張性政策,但同時保持謹慎。
林秀心說:“基于阻斷措施和經濟顯著衰退,政府在2020財年截至11月份的稅收同比減少23%。目前經濟正穩定下來,逐漸複蘇,我預計今年的預算案將相對節制。但另一方面,經濟前景又因爲疫情複發而不明朗,決策者將采取溫和擴張的立場,幫助仍處于困境的行業,直到經濟複蘇勢頭明朗化。”
大華銀行預計今年預算案的整體赤字將達到125億元,相當于GDP的2.5%。星展集團也預計整體赤字將介于100億至120億元。
謝光威說:“2010至2019財年期間每年的財政盈余平均是31億元。只要接下來幾年經濟不出現嚴重震蕩,加上消費稅預計2022年上調可提振稅收,首個財年出現這個規模的赤字是決策者可接受的範圍。”
經濟師: 或不會調高稅率
本屆政府第一份財政預算案預計出現顯著赤字。對于政府有可能在哪方面尋求開源,擴大財政收入,受訪經濟師表示,由于經濟複蘇勢頭仍不明朗,政府大動作調整主要稅率或出台新稅的可能性極低。
星展集團經濟師謝光威說:“不少企業仍面對困境,所以我不認爲現階段適宜調高企業稅。至于個人稅,政府應該會從較中長期的角度探討是否調整。雖然高收入者受疫情沖擊沒中低收入階層那麽大,但收入還是下滑,目前並非上調稅率的理想時機。”
聯昌私人銀行經濟師宋生文也不認爲政府會調整企業和個人所得稅率。他認爲,一個比較有可能上調的是2019年開始征收的碳稅(carbon tax)。
至于市場過去兩周猜測政府可能推出資本利得稅(capital gain tax)或私宅交易消費稅等新稅讓房地産市場降溫,謝光威也認爲目前不大可能。
他指出,以貸款與存款比率(loan-to-deposit ratio)來看,房地産貸款比率其實下滑了,從金融穩定度來看,整體情況還算穩健。“當然,如果房地産市場接下來更加熾熱,政府有可能出台降溫措施,但應該不在財政預算案中。”
中小企趁危機加速轉型
冠病疫情推動商家數碼化,本地食品制造商林記包點(Lim Kee)正是其中一個趁危機加速轉型的中小企業。不過,它意識到轉型不只是一時運用機器而已,要達到實質成效必須不斷提升,因此希望政府加大力度幫助企業走這段漫長的轉型道路。
林記業務發展主管洪謹維(35歲)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透露,疫情在兩大方面影響企業,一是食材供應鏈受影響,以致供應短缺和成本提高;二是本地客工宿舍早前出現感染群,打斷向來依賴外籍勞工的生産線運作。
這些挑戰無疑加速公司轉型的步伐,除了在疫情間擴大自動化規模,它也研發新産品,以便在控制成本之際開拓更多收入來源。創立于1982年的林記包點目前聘有65名員工。
洪謹維說:“在政府的援助計劃下,我們購買先進機器讓制作包點的流程完全自動化,把員工從四五人減至兩人。這套系統的費用接近50萬元,如果沒有獲得新加坡企業發展局津貼大部分費用,像我們這樣中小企業很難投入這麽大筆資金。”
此外,公司引進旋轉炒餡料機器,取代人工來腌制和炒餡料。如果由員工動手,每人一輪最多只能准備五公斤的餡料。有了新的機器,一輪可以准備多達兩三百公斤的餡料,大大提高效率。
借助自動化節省人手不等于員工沒有用武之地。公司把舊生産線的多余員工調派去負責新産品,爲公司擴充産品種類。
至于對今年預算案的期望,洪謹維希望政府在企業轉型道路上加大援助力度。他說:“在生産線上使用一台機器,不意味就轉型成功。轉型是一個過程,沒有終點。我希望政府爲決心轉型的公司提供更針對且持續性的措施。”
另一方面,食品制造商面對高人力成本,洪謹維期待政府提供更多相關津貼。例如,去年推出的雇傭補貼計劃(Jobs Support Scheme)正好緩解這方面的壓力。不過,公司意識到政府不斷給人力津貼並不實際,企業最終須轉型才能長遠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