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紫筠 報道
本地私召車和送餐平台公司Grab可能在本周宣布通過一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ies,簡稱SPAC)在美國上市,這項交易或讓Grab的估值沖破340億美元(約460億新元)。
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報道,這項計劃已獲得普信集團(T.Rowe Price)和淡馬錫控股的支持。
針對有關報道,Grab發言人對《聯合早報》的詢問表示不予置評。
SPAC是空殼公司,通過首次公開售股(IPO)集資,並以收購私人公司的方式讓公司借殼上市,因此SPAC也被稱爲“空白支票公司”。
根據彭博社數據,Grab的上市計劃如果落實,將是曆來最大宗的“空白支票交易”。
《華爾街日報》早前報道,軟銀(SoftBank)支持的Grab,是與資産管理公司Altimeter Capital Management LP的特殊目的收購公司洽談上市。Altimeter是設于美國硅谷的創投公司,它支持著兩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
通過SPAC借殼上市
引起東南亞科技公司興趣
通過SPAC借殼上市近期引起東南亞科技公司的興趣。據彭博社報道,除了Grab,印度尼西亞的機票和酒店預訂平台Traveloka也計劃通過空殼公司上市,其估值約爲50億美元。這家公司獲得香港富豪李嘉誠次子李澤楷和美國富豪泰爾(Peter Thiel)的支持。知情人士透露,Grab和Traveloka尚未敲定交易條件。
李澤楷與泰爾早前聯手成立兩家SPAC,集資近9億美元。他們將收購目標鎖定東南亞的新興科技、金融服務與媒體公司,據知印尼電商平台Tokopedia是目標之一。
投資公司凱輝基金(Cathay Capital)董事拉吉夫·吉薩(Rajive Keshup)向彭博社指出,在發達市場風行了好一陣子的SPAC風潮如今來到了東南亞。“Grab的計劃落實後,我們預計將會吸引更多資金湧向東南亞,這對于本區域的經濟前景是很好的領先指標。”
United First Partners亞洲研究主管鄧文雄接受《聯合早報》采訪時說:“通過SPAC上市的風潮在去年1月掀起。這些空殼公司在疫情期間受到關注,許多科技公司都以這個方式借殼上市,它們的估值也都相當高。至于估值是否過高,就得看企業接下來能否推展增長政策。”
鄧文雄坦言,本地目前沒有針對SPAC的制度,也沒有足夠資金流動性,這些科技公司因此選擇在美國上市,而不是新加坡。他說:“新加坡交易所又再錯失一個機會。”
新交所上個月發布“SPAC主板上市管制框架”,並公開征詢意見。它建議讓SPAC在主板上市,首次公開售股時市值要達到至少3億元,至少25%已發行股票由至少500公衆股東持有。
公開征詢意見截止日期是4月28日,SPAC上市管制框架預期今年中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