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楹源自印尼和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地區,最初因被視爲制造紙張與火柴的潛在原材料而被引入我國。國立大學理學院生物學系高級講師張國遠博士告訴《聯合早報》,在本地,南洋楹通常長在剛被清除植被的土地上,無需人工幹預,就能不斷壯大並繁殖,並在與本土植物物種的競爭中成爲霸主。
一年就能長五米,但也容易折斷倒下,南洋楹是我國自然保護區以外最爲常見的非本土樹種之一,它搶占了本土樹種生長的空間,同時又爲本土動物提供滋養場所。
近日克蘭芝部分林地被錯誤清除事件引發全國熱議。公衆對克蘭芝林地的關注,也延伸至對這片土地上最主要植物——南洋楹(Albizia)的好奇。
全球生長速度最快樹種 南洋楹是其中之一
這片原屬馬來亞鐵道公司的土地于2011年歸還我國時只是一片灌木叢地,之後才慢慢長起植被。看著谷歌地球照片,許多人對南洋楹在短短10年內長成參天大樹並形成茂密樹林的速度感到驚訝。
國家公園局國家生物多樣性中心高級署長林良任受詢時介紹,南洋楹是全球生長速度最快的樹種之一,在有利條件下每年能長大約五米,短至三年就能成熟,最終能輕易達到40米以上的高度。
它源自印度尼西亞和巴布亞新幾內亞(Papua New Guinea)等地區,最初因被視爲制造紙張與火柴的潛在原材料而被引入我國,屬于外來物種。
金文泰森林和杜佛森林也能看到南洋楹
研究植被生態的新加坡國立大學理學院生物學系高級講師張國遠博士告訴《聯合早報》,在本地,南洋楹通常長在剛被清除植被的土地上,無需人工幹預,就能不斷壯大並繁殖,並在與本土植物物種的競爭中成爲霸主。
“在很大程度上,新加坡自然保護區以外的幾乎所有自然植被都由南洋楹等非本土植物組成。”
例如,近來成爲自然愛好者熱門“打卡地”的金文泰森林和烏魯班丹一帶的杜佛森林,也能看到南洋楹蹤影。新加坡土地管理局與國家公園局前天更發出文告,提醒公衆到訪時注意安全。原因除了地面不平,“這些地區也長有再生植被,像是南洋楹這樣自然生長的樹木,容易掉落和折斷。”
林良任說,相比其他樹種,南洋楹的木質又軟又脆弱,紮根不深,常有病蟲害問題,又易在強風中折斷,因此不宜在人流和車流量大的地區生長。
翻查過往記錄,南洋楹因有危害公衆安全的風險而被公園局移除的新聞報道屢見不鮮。2007年,一名婦女在武吉巴督天然公園晨運時被大樹壓死,肇禍的正是南洋楹。
除了樹軟易倒,張國遠也說,南洋楹的根部有一種細菌,可以將空氣中的氮氣轉化爲植物生長所需的氮,使土壤更肥沃。但土壤中單一養分過剩,不一定有利于生物多樣性。
“因爲像南洋楹這樣的‘入侵’物種在這類土壤中會長得更好,並在與其他植物的競爭中勝出。”
以外來物種爲主的森林,生態價值比不上自然保護區。不過南洋楹並非全無好處,張國遠指出,本地高大的南洋楹是鳥兒的棲身之所,例如一些猛禽(raptors)偏好在高樹築巢,另一些則喜歡以樹洞爲家。南洋楹樹大好遮蔭,也能讓其他植物在樹蔭下生長。
長此以往,許多在城市綠化中不常見的本土動物也會依賴這片土地覓食與棲息。新加坡自然學會撰寫的資料顯示,克蘭芝林地生活著約47種鳥類,占本地總記錄的約12%。
過去一年對清除自然植被 國人反對聲浪愈發強烈
張國遠也觀察到,新加坡人過去一年對清除自然植被的反對聲浪愈發強烈。“我認爲這可能表明我們對自然與發展的價值觀和看法正在轉變。我們擁有的森林越少,不論它們是否由本地植物品種構成,它們對更多人來說就越珍貴。”
新加坡政策研究所日前就最新的2020年世界價值觀調查,發布的本地調查結果顯示,在“經濟增長與就業”和“保護環境”兩者之間,有60.8%的新加坡人認爲,即便導致經濟增長步伐放緩或一些工作流失,仍應以保護環境優先。
林良任說:“公園局將對全島的生態系統和連通性進行更全面了解,以便更好考量特定地點如何連接到我們的自然核心地帶、緩沖區和綠色走廊……並爲長期生態規劃提供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