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拾遺
全球數碼化普及的趨勢,推動科技股上漲。在2019年,反映美國科技股的納斯達克指數全年上漲35%。去年,冠病疫情改變了人們的起居、作業與休閑方式,進一步刺激科技股的股價,納斯達克指數也再飙漲近44%。在短短兩年內,納斯達克指數上漲了94%。
隨著疫苗面世與接種,全球經濟複蘇露出一線曙光,而股市也出現板塊輪動的現象。科技股最近受到賣壓,納斯達克指數從今年2月12日的最高點下跌了5.5%。與此同時,隨著經濟重啓,在疫情受重創的板塊則獲得投資者追捧。
經過兩年的淩厲漲勢後,科技股的估值相對偏高,有不少已經處于泡沫的階段,因此下調的空間也較大。美國10年期公債收益率最近急速上升,引發市場對通脹的預期及利率上升的憂慮,加劇科技股的賣壓。
總體而言,利率上升對股市不利,而對科技股的影響更大。不少科技公司處于燒錢搶占市場的階段,利率上升將提高它們的借貸成本與融資難度,並影響它們的估值。此外,科技股名爲“增長股”,它們的股息收益率很低,或完全不派發股息。公債收益率上升擴大了公債與科技股收益率的差距,並推高科技股投資的機會成本。
本地股市的科技股不多,在海峽時報指數的30只成份股之中,只有創業公司(Venture)可稱得上是科技股,其他的是銀行、房地産、房地産投資信托等受疫情沖擊較嚴重的板塊。海指在去年下跌近12%,成爲本區域表現最差的股市。
去年11月9日,美國藥劑公司輝瑞宣布它研發的疫苗效能達95%,被視爲抗疫的轉捩點。疫苗問世爲經濟的強勁複蘇帶來希望,也推動那些受疫情重創股只的股價。今年以來,海指已上漲近9%,成爲本區域表現最好的股市之一。如果從11月9日算起,海指的漲幅近19%。
在個別股方面,新航(SIA)及新翔集團(SATS)都深受疫情沖擊而蒙受巨額虧損。然而,新航的股價從去年11月9日的3.43元上漲至上星期五的5.30元,漲幅達55%。同期間,新翔集團從3.14元上漲至4.37元,漲幅達39%。此外,星展集團(DBS)同期的股價上漲22%,即使它在上個月公布的全年淨利比前個財年下跌26%。
另一方面,在疫情暴發期間飙漲的手套股及個人防護配備股,在投資板塊的輪動上,成爲投資者套利的對象。雖然這些公司都交出驕人的業績,有些還給予股東豐厚的股息,然而它們的股價卻急速回跌。自去年11月9日以來,頂級手套(Top Glove)、立和斯頓(Riverstone)、優格醫療(UG Healthcare)以及美德向邦醫療(Medtecs)的跌幅介于19%至40%。
在經過一輪的殺跌後,這個板塊的股票估值都相當低。以美德向邦醫療爲例,它的本益比只有2.9倍,而股息收益率達5.9%。
虧本或盈利下跌的公司股價上漲,而盈利暴漲的公司股價卻下跌,反映了股市前瞻性的特性。股票的估值預先反映企業的盈利前景,因此對旅遊業複蘇的憧憬,推動了航空相關股的股價,而經濟複蘇的期待則推高了銀行股的估值。相反的,即使手套股及個人防護配備股的業績優異,但是市場認爲,這只是疫情期間昙花一現,難以爲繼。因此,它們的股價不升反跌。
多元化策略有助分散風險
股市的板塊輪動,爲小投資者帶來困擾。投資者是否應跟隨市場的走勢,買進那些還在虧本或盈利下跌的板塊,即使它們的股價已經上升不少?抑或根據價值投資的原則,買進那些已交出優異業績以及發放優厚股息的板塊,尤其是它們的股價已經顯著下跌?如果投資者必須在兩者之間做出選擇,他應該追漲買進新航或是趁低吸購頂級手套?
無論如何,投資者跟隨板塊輪動而投資,應警惕過度集中投資的風險。在互聯網泡沫破裂之前,投資者蜂擁買進互聯網相關股票,導致股價虛高,最終互聯網泡沫破裂。幾年前,油價暴跌導致油氣與岸外海事相關公司相繼陷入財務困境,害慘了不少投資者。前車之鑒,投資者在股市中追漲或殺跌股票時,采取多元化的策略有助于分散風險。
其次,板塊輪動的投資,是由上而下(top-down)根據大環境的改變而選取增長潛能大的板塊。當市場看好某個板塊時,在同一個板塊的所有股票都會跟著上漲,反之亦然。投資者一窩蜂地追漲看好的板塊,並殺跌看淡的板塊,導致超買與超賣的現象。一旦大環境的改變不如預期,股市將可能出現另一輪的輪動,而那些落在後頭的跟風投資者,可能會因此而虧損。
前瞻性的股市預先把期望值反映在股價上。然而,疫情以及經濟複蘇仍然充滿許多不確定性的因素,因此股市中的板塊輪動容易導致估值的錯誤定價。此外,疫情對不同企業的沖擊是否會造成結構性的改變,或只是周期性的調整,目前還難下定論。對于投資者而言,這既是風險,也是機會。
在股市中,投資者是否應根據板塊輪動順勢而爲,哪裏涼就哪裏坐,抑或是采取衆人皆醉我獨醒的反向投資方式,始終是個爭論不休的課題。無論采取何種投資策略,最重要的是不要輸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