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咨詢公司愛德曼(Edelman)發布2021年信任度調查(Trust Barometer)。
調查顯示,28個國家中,整體信任指數在2021年上升的國家共16個。新加坡的整體信任指數上升六個百分點,達到68%;與多數國家民衆較信任商界企業與非政府組織的情況不同,新加坡民衆仍最相信政府。
調查報告的詳情
據悉,這項源于2020年10月中至11月中進行的調查橫跨28個不同國家,每個國家參與調查者平均爲1150人,參與者年齡都在18歲或以上。
愛德曼在文告中分析說,調查結果或顯示新加坡無法免于全球“信息疫情”(Infodemic)帶來的沖擊。
所謂信息疫情,指疫情期間線上與線下信息泛濫的現象,這導致一些人蓄意傳播與公共衛生相關的錯誤信息。
根據調查結果,新加坡民衆在搜索新聞和信息時,對傳統媒體平台的信任指數下跌八個百分點至56%,比率10年來首次低于60%,即愛德曼對“可靠信息來源”的指標門檻。
這也意味著新加坡本地民衆目前認爲所有信息來源都不可靠:民衆對搜索引擎的信任度達59%,對由企業或特定品牌經營的非新聞網站、博客或應用平台的信任度是43%,對社交媒體的信任是42%。
同時,50%與53%的新加坡民衆分別擔心政府與商界領袖會故意誇大事實或散布假信息,以誤導他們。也有57%的民衆認爲記者會這麽做。
民衆對媒體失去信任
對于新加坡民衆對于媒體的失望,新加坡政府表示,海量的信息導致真正有價值的新聞被淹沒,許多人感到迷失,不知道要如何看待每天接收的不同信息。媒體工作人員表示:
“民衆對傳統媒體等不同新聞來源信任的缺失不一定是壞事。在這樣的信息生態中,對各種新聞抱持一點懷疑的態度相信是必要的。”
對此,專家指出,這是全球信息生態結構改變帶來的問題,將責任完全歸咎于媒體表現不太公平,但媒體企業這時候都應該思考與探索如何更好地服務民衆,以及堅持傳統的新聞原則。
如何辨別假新聞
假新聞的危害性
大部分的民衆,特別是那些曾經深受其害的民衆,並不是不知道假新聞的破壞力,但有時還是糊裏糊塗地成爲假信息的傳播者。
但是假新聞的危害也是非比尋常的,輕則惹人議論,影響他人聲譽,重則引發恐慌,影響社會秩序。
國家圖書館開設展覽
爲了打擊假新聞,新加坡政府新加坡國家圖書館于去年3月14日推出永久性展覽,名爲新聞展廊《頭條之外》,讓公衆透過國家圖書館的報章收藏,加強對真假新聞和資訊的辨識能力。
地點:新加坡國家圖書館位于新加坡維多利亞街100號,新加坡188064,將在國家圖書館大廈11樓展出。
開放時間:星期一至日:上午十時至晚上九時
聖誕節、新年及農曆新年前夕休息至下午五時。
目的:展覽是爲了幫助公衆,更好地分辨不實信息和真實新聞。新加坡公衆也可通過互動式展覽,了解新聞媒體在新加坡重大曆史事件中扮演的角色。
推入中學課程
新加坡對于虛假新聞一直抓的很嚴,他們爲了打擊虛假新聞,此前還將這一項目推入中學課程,以娛教的方式,教育每一個青少年如何正確分辨網絡新聞的真假。
隨著有關部門加大打擊假新聞的力度,新加坡認爲,學生們未來將在打擊假新聞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其中一項舉措是媒體素養委員會(MLC)于“更好的互聯網”會議上推出了新聞與媒體掃盲/素養工具箱(News and Media Literacy Toolkit),專家們並在會上分享了對網絡挑戰最新趨勢的見解。
“反假新聞”法案
新加坡早于2019年5月初已開始討論訂立“反假新聞”法案,賦予當局監管網上平台、新聞網站,甚至是私人訊息的權力。
雖然,當局強調法案是爲了保護公民免受虛假新聞的誤導和侵擾。然而法案所指的“假新聞”定義含糊,加上是全球最先行、最嚴厲的假新聞法案,實際執行情況也值得關注。
根據新法,若個人發布“違反公共利益”假新聞的話,違者將會被監禁最高五年及罰款最多50萬新元;若透過虛假帳戶或自動軟件程序來發布假新聞,則違者會被罰款最多100萬新元及最高判處監禁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