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占據不少國內外媒體頭條的「中國與巴拿馬建交」這一歷史性事件,又有新發展!
參考消息網今天(6月16日)在顯著位置發表題為《巴拿馬與中國建交贏滿堂彩 總統獲邀訪華》的文章。文章援引外媒報道說,巴拿馬外交部發表公報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邀請巴拿馬總統巴雷拉年內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習近平通過剛結束訪華行程的巴拿馬外長德聖馬洛將一封信轉交給巴雷拉,信中對兩國建立外交關係表示滿意,並希望兩國能在各領域全面加強務實合作。
中國與巴拿馬6月13日宣布建交,巴拿馬同時確認與台灣正式斷絕「外交關係」。當地時間6月14日,台灣駐巴拿馬「使館」降旗撤館。
據台灣「中央社」披露,巴拿馬閃電與台灣當局「斷交」,台當局外事相關主管部門坦言相當意外,且巴拿馬僅在召開記者會宣布前40分鐘通知台當局。
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網站13日發表文章稱,與大陸建交,這對台灣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棒,令其陷入極大的不穩定局面中。巴拿馬是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去年上台後最早出訪的國家,巴拿馬的「斷交」決定使蔡英文「丟盡了臉」。文章稱,失去巴拿馬或將帶來更嚴重的後果,因為巴拿馬在台灣的盟友中是最老牌、分量最重的國家之一,地理位置極具戰略意義。
路透社報道認為,中國政府與巴拿馬建交,這被認為將改變海外資本在這一區域的競爭格局。巴拿馬雖然是拉美小國,但由於扼守海峽運河,成為包括中國在內各國在西半球的重要經濟據點。
西班牙《國家報》網站分析道,對大陸而言,爭取到巴拿馬是一場雙重勝利:一方面和巴拿馬這個控制著全世界5%貿易貨運的具有戰略意義的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另一方面,削弱了台灣的外部支持。
中國網刊登文章進一步指出,拉美是美國的後院,這次巴拿馬同台灣的「斷交」也可以看作拉美國家在中美之間重新進行戰略平衡的標誌。
隨著巴拿馬棄台灣而去,後者殘存的「邦交國」減少至20個。
然而,參考消息網引述國民黨民意代表稱,台灣20個「邦交國」中至少有18個「排隊」等待與大陸建交。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吸引力將永遠鉗制著台灣留住盟友的能力。台灣遠不是大陸對手
島內綠營《自由時報》14日題為「骨牌效應,下一個是尼加拉瓜?」的報道稱,巴拿馬與台「斷交」,外界關注焦點之一在於是否會引發骨牌效應,民進黨「立委」王定宇稱,巴拿馬是台灣在中南美洲的重要「邦交國」,未來應嚴防可能產生的骨牌效應,包括拉美「邦交國」與梵蒂岡等。
文章認為,一向歡迎大陸投資,並希望修建運河與巴拿馬運河競爭的尼加拉瓜可能很快就會是「下一個」。老牌「台獨」分子沈富雄稱,巴拿馬是台灣原本21個「邦交國」中,唯一算是「中等實力」的國家,在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地區11個「友邦」中具有領導地位,現在「老大先跑了、小弟還不跟進嗎?」
而台當局的「外交雪崩」似乎已現端倪。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援引台媒報道,台灣外事部門相關人士表示,已有5個「非邦交國」要求台灣在該國辦事處更名。
不過,被打臉的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仍不悔改。她14日聲稱大陸做法已經衝擊了兩岸穩定的現狀,稱「台灣絕不會在威脅下妥協讓步」;陸委會也稱大陸「步步進逼,將兩岸關係推向危險邊緣,造成不可恢復的後果」云云。
全國台灣研究會副秘書長兼研究室主任嚴峻撰文稱,從目前情況看,民進黨當局似乎還不想為了維持「邦交」場面而改變其頑固的兩岸政策立場。
這一來是因為其「台獨」理念根深蒂固;二來是因為台灣當局認為「邦交」關係與其最關注的島內經濟議題關聯程度不大;最後也可能是最重要的一點是,台灣當局一向把「外交」重點放在鞏固與提升與美、日「實質關係」上。而美、日等國中的反華勢力基於「以台制華」的目的,也慫恿民進黨當局頑守「一邊一國」的兩岸政策,並不樂見民進黨兩岸政策轉型,這給了民進黨當局「挾洋自重」的「底氣」。
但是,巴拿馬棄台,意味著台灣「邦交」已地動山搖,蔡當局正處在惶恐之中。香港中評社發布評論稱,如果蔡當局誤判兩岸和「外交」情勢,選擇「斗」,台灣「邦交」一定會失去更多更快,因為「外交」靠實力,國際現實除了經濟利益還有政治利益,台灣遠不是大陸對手。
民進黨在自掘墳墓
新華社援引台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的話說,中國國民黨執政8年,兩岸在「一個中國」原則下就台灣的國際空間進行協商,達成雙方都能接受的結果,這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成果,也是大陸對台灣釋放的巨大善意。
「民進黨上台後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政治互信基礎不復存在,造成台灣的國際空間不斷縮小,這是台灣不可承受之重,民進黨要對此負全部責任。」謝明輝指出,民進黨要「從世界走入中國大陸」,結果是永遠無法走入;而從中國大陸走向世界,這才是順暢的道路。
台灣《中央日報》網絡報社論指出,中國大陸太了解民進黨的空話與假話的話術,彼此根本沒有互信,因此緊緊咬住「九二共識」與兩岸同屬「一中」的內涵,任你親中、和中、友中、知中,都吹不動「九二共識」這座山。 社論指出,對台灣來說,現在是時不我予,此時,究竟應該繼續走拒絕「九二共識」的道路,還是重新思考兩岸關係的走向,民進黨當局應該給民眾一個清楚的答案。
中國網分析文章稱,未來「可能會是大陸贏者通吃,而台灣輸掉底褲」,原因有三:
一來國際大勢所趨,當中國的「一帶一路」成為新全球化的不二選擇時,沒有幾個國家會為保持與台灣當局的關係而拒絕融入下一個時代;
二來兩岸實力對比嚴重失衡,目前台灣GDP僅僅相當於大陸的1/20,軍力對比與1996年台海危機時更不可同日而語,這種情況下台方只能以更多的金援外交維持舊有「邦交國」,而大陸方面則只需靜待那些台灣喂不飽的「友邦」主動投誠,然後開始談雙邊項目合作即可;
三來台灣「內政極糟」,「外交空間」也在縮小,民進黨通過「甩鍋」大陸轉移內部矛盾的做法已開始遭遇瓶頸,甚至可以說是赤裸裸地是侮辱兩岸人民的智商,而「金援外交」和入不敷出將導致台灣收支失衡,嚴重赤字,這些差額只有通過削減民生項目來補償,最終會鬧得島內天怒人怨,是民進黨在自掘墳墓。 一國突然公開支持蔡英文:統一最大敵手現身
最近一直不順的蔡英文,終於又找到了自己的大靠山!
在連續遭遇「斷交」羞辱後,蔡英文當局16日終於找到一個難得的「抓手」。
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亞太小組通過一個所謂的「台灣旅行法」,鼓吹「解除美台高層官員互訪限制」,允許雙方「所有層級官員互訪」。
雖然這項由美國「親台」政客攛掇的草案距離成為法律「八字還沒一撇」,但急於擺脫尷尬處境的蔡英文像看到救命稻草一般,高調錶示感謝,生怕島內錯過這條美國主流媒體並未當回事的新聞。
一直以來,蔡英文都極力想要確立台灣與美國的「某種關係」,而這種政治形勢的表現方式最好的莫過於政府高官來訪,但由於對中國大陸的顧忌。
美國多次否決了此項提議,現在再來老調重彈,無疑是看到這波巨大的「斷交潮」帶來的副作用,擔心台灣會迫於壓力「倒向」大陸,這必然不是美國所樂見的。
於是,「適時的貼心的問候」就來了!
當地時間15日,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亞太小組通過這項所謂的「台灣旅行法」。美國國會網站在介紹「台灣旅行法」的要點時稱,國會認為,「美國政府應當鼓勵美國和台灣之間各個層級官員的訪問」,以下內容應該是美國的政策:
一、允許美國各個級別的官員訪問台灣,同台灣官員會面;
二、允許台灣高級官員在得到尊重的情況下進入美國,並會見美國官員,包括國務院和國防部官員;
三、鼓勵台北經濟和文化代表處以及其他台灣機構在美國開展活動。
該法草案還宣稱,「與台灣關係法」是美台關係的「基石」,也是保證西太平洋地區和平與安全的「錨」。
美國行政團隊和其他各級官員外訪是體現美國同這些地區關係廣度和深度的一個標誌,但美台「交流不足」,且「美國對台灣交往自我限制」。
亞太小組通過「台灣旅行法」後,該草案將在下個月送交眾議院外交委員會,然後經過參、眾兩院,並經總統簽署才能成為法律。
台灣《聯合報》稱,美國終止與台灣的「外交關係」後,台灣「總統」「副總統」「行政院長」「外交部長」與「國防部長」至今仍無法訪問華盛頓。
美國過去雖曾派閣員訪台,但通常避開敏感的國防、外交官員,多以商務、教育等方面交流為主。 綠營媒體《自由時報》援引總部在華盛頓的「台灣人公共事務會」會長陳正義的話鼓動稱,美國領土上應該由美方決定誰可以到訪華府,而非北京政府;「現在正是美國讓台灣的『總統』及其他高層官員來到華盛頓特區自由訪問的最佳時機」。
16日,蔡英文連發多條推特,向美國政客表達感謝。她稱,過去幾天內,看到美國國務卿蒂勒森表示,美方會履行在「與台灣關係法」下的承諾;美國眾議院亞太小組昨天無異議通過「台灣旅行法」。
「台灣感謝美國、日本及其他友好國家持續支持,並將為區域的和平穩定共同持續努力。」
當天蔡英文在新北市出席活動致辭時還宣稱,政府始終堅持台灣「主體性」,堅持「國家主權」,就算面臨外在環境很大困難,依然堅持到底,絕不在壓力底下屈服。
美國終於還是出手了,不肯放開自己在亞洲的這顆棋子,不過我們從中也看出了一些事情:
「斷交潮」對台灣的影響是巨大的,蔡英文顯然急了,整個台灣社會都慌了;
大陸的影響力正在急劇提升,國際上贊成中國立場,承認「一個中國」原則的國家越來越多,終有一天,台灣將在國際社會地圖上徹底抹去;
兩岸關係的最大障礙依然是美國,美國不會放任台灣不管,我們必須做好萬全準備,充分考慮到美國對台事務的干擾,盡一切努力,儘快收回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