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新加坡種族多元,並且地少人多,人口密度也較大,那麽新加坡有沒有“地域黑”的現象呢?
新加坡被譽爲花園城市,國土面積有700多平方公裏,被劃爲了5個區,麻雀雖小,五髒俱全,各有各的特色。
中部區域——CBD
新加坡島南部的新加坡河流域爲中部區域。1819年,萊佛士在新加坡河口登錄,積極建設新加坡島,發展港口和船運,新加坡河流域因此成爲了最先發展起來的區域,新加坡也由一個荒蕪島嶼成爲重要的港口和貿易之地。
這裏也慢慢演變成新加坡的政治和金融中心,曾經的政府大廈、最高法院、如今高樓林立的CBD都位于中部地區。
此外,中部也是最主要的旅遊觀光區域。濱海灣、烏節路、牛車水、小印度等等,都是來新加坡不可錯過的地方。
東北區域——宜居
這裏的城市規劃特別漂亮,十年前這裏人煙稀少,現在已經是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因爲政府在這一區域內興建了大量的組屋。
北部區域——自然
北部區域包括義順、兀蘭、林厝港、三巴旺、中央集水區等地,緊鄰馬來西亞,以跨海大橋相連。
北部最著名的觀光景點是三所動物園——新加坡動物園、夜間動物園和河川生態園。這三所動物園盡量還原大自然的感覺,讓動物們自由自在的生活在這裏。其實不光是動物,這裏也是我們人類體驗自然的好去處。
東部區域——海岸
這裏是島民休閑的大本營,勿洛、樟宜、巴耶利巴、淡濱尼、白沙等地都是東部區域著名景觀地點。新加坡樟宜機場也位于東部地區。
建造樟宜機場時,這裏進行了大規模的填海工程,填平了近2平方公裏的沼澤地。1981年,樟宜機場正式投入使用。經過多年的開發和建造,樟宜機場現在已經擁有5座航站樓。機場內部周到的服務和各類新奇、貼心的體驗,也多次爲它贏得全球最佳機場的美譽。
有名的東海岸公園(East Coast Park)也是人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綿延幾公裏的沙灘、風景優美的海岸線,加上東海岸海鮮中心的美食,閑著沒事癱在海邊的feel真是誰癱誰知道。
西部區域——工業
西部區域包括文禮、蔡厝港、裕廊等,這是新加坡的工業重鎮。雖然是工業區,不過這裏的空氣質量也不差哦。
西部還有著名的裕廊飛禽公園。園內彙集了600多種鳥類,特別是東南亞地區稀有珍禽和瀕臨絕種的鳥類。這也是一個適合帶小朋友來的地方哦!
南部島嶼——歡樂王國
在新加坡主島的南面,有勿拉尼和聖淘沙兩個島嶼,前者建設有港口和貨櫃碼頭,後者則是新加坡最迷人的度假島嶼。
聖淘沙島馬來文名字是和平與甯靜的意思。該島是集主題樂園、熱帶度假村、自然公園和文化中心于一體的休閑好去處。有珊瑚館,藝術村,海事博物館,軍械館,西羅索古堡,受降廳,蠟人館,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等衆多景點。
新加坡的特色還有多元的文化和種族。
華族
華族是新加坡最大的族群,大約占全國人口的四分之三。因此,華族文化在新加坡的方方面面都占據著突出地位,從語言和食物到娛樂和節日,莫不如是。
來自閩南語和潮州話方言區的華族人數最多,其次是來自粵語區、海南話方言區和其他少數方言區的華族。
盡管他們的傳統文化已經與其他本地種族的文化互相融合,並且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但歡度春節這一傳統卻始終未曾改變,熱鬧的慶祝活動也讓人銘記身爲華族的意義。
歐亞族
生活在新加坡的歐亞族人雖然人數少,但影響力深遠,是展現東西方在這裏融彙共生的一個鮮活的縮影。
歐亞族人融合了歐洲人和亞洲人的血統,自從十九世紀初就開始在新加坡生活。
大多數新加坡歐亞族人的歐洲祖先是葡萄牙人、荷蘭人或英國人,而他們的亞洲祖先則是中國人、馬來人或印度人。
第一批歐亞族人是在1819年英國人建立新加坡之後的幾年間來到這裏的,主要來自槟榔嶼和馬六甲。
在殖民地期間,許多歐亞族人被雇傭爲政府部門、歐洲銀行以及商行和貿易行的辦事員。婦女的主要職業爲教師和護士。
英語是歐亞族人的第一語言,但是有一些歐亞族會使用克裏斯坦語——葡萄牙語的一個分支。
歐亞族人也有自己的烹饪傳統,包括咖喱肉湯(一種以咖喱爲主要食材的肉湯)、羊倌肉餅和蘇芝蛋糕(主要原料爲粗粒面粉)等招牌美食。
土生華人
土生華人展現出新加坡多元文化交融的獨特魅力。
土生華人是指華族或印度族男性與當地馬來族或印尼女性聯姻而産生的後代,土生華人遍布東南亞各地。
新加坡土生華人(也稱爲海峽僑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15世紀的馬六甲,當時土生華人的祖先是那些與當地馬來族女性通婚的華族商人。
最顯著的就是他們的飲食和傳統服飾。
娘惹菜得名于制作食物的土生華人女性,以融合濃郁的馬來風味和印尼風味爲特色,多使用香料和椰奶。
在正式活動中,土生華人女性通常會穿著名爲“娘惹卡巴雅”的傳統服飾,這種服飾深受馬來族“紗籠卡巴雅”服飾的影響。
印度族
印度族是新加坡的第三大族群,而且新加坡的印度族是海外印度族人數最多的族群之一。
自1819年英國人在新加坡定居以來,許多印度族人從印度南部來到這裏。今天,這裏約有60%的印度族居民都是淡米爾人的後代,新加坡一半以上的印度族裔居民都信奉興都教。
在談到新加坡印度族人時,我們不得不提到他們的美食,這些美食爲新加坡豐富多元的飲食文化增添了一道獨特風味。
廣受喜愛的印度美食有Thosai(鹹辣味煎餅)和Vadai(炸豆餅)等。
印度族節日多姿多彩、歡快活潑。
屠妖節(或稱萬燈節)是印度族的主要節日,而在大寶森節,信徒們會穿刺自己的身體以示淨化自身心靈,這是一種極具震撼的慶祝畫面。
這個熱鬧又富有印族風的地方絕對讓你有個難忘的體驗,到小印度遊玩的最佳時間在11月份的屠妖節時期,當然還有印度文化中心、小印度拱廊等地了解印度族文化,還能購買漂亮的紗麗、精美的手工藝品、閃亮的珠寶!
馬來族
在最早來到新加坡的定居者中,馬來族是第二大族群。因此,他們的文化也影響了後來到達這裏的其他族群。
他們的傳統美食以椰漿飯(用椰漿和香蘭葉烹煮的香米飯)和馬來撈面(以辣味肉汁調味的黃色面條)等獨具特色,深受本地人的喜愛,是新加坡著名的招牌街邊美食。
大多數馬來族人都是穆斯林,他們的主要節日是開齋節和哈芝節,這也是緊密團結的馬來族人齊聚一堂,以豐富多彩的活動慶祝他們的文化與宗教傳統的重要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