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個島國有一些尴尬的相似之處需要考慮
新加坡從麻煩中獲益
無論如何看采取在香港義叛亂的混亂騷亂,這是香港的經濟災難。如果一個地方可以從香港的麻煩中受益,那就是東亞的另一個自治,華人占多數,金融,商業和航運中心:新加坡。
這兩個地方似乎總是有很多共同點。兩者都是商業友好的。得益于寬松的法規和高效,廉潔的官僚機構,新加坡在世界銀行的190個國家/地區中以營業便利性排名第二,香港排名第四。這兩個城市曾經以遵守法治和街頭暴力現象少爲榮。
動蕩不安的旅遊業
星巴克受災,成爲不少國際媒體關注的對象。
在所有這些方面,過去四個月的事件削弱了香港的聲譽。由于大規模的示威遊行(或最近幾天,大部分地鐵系統的停工)使工作人員和客戶遠離,許多企業被迫關閉計劃外的工廠。隨著抗議活動演變成街頭戰鬥,催淚瓦斯,汽油炸彈和故意破壞行爲使該鎮的某些部分受到了身體傷害。香港有時看起來更接近無政府狀態,而不是法治。
已經有一些數據表明了動蕩的短期影響。八月份入境香港的遊客總數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9%。中國大陸遊客數量下降了42%。相比之下,新加坡在8月的中國遊客年均增長4%。中國大陸占新加坡旅遊者的21%,但近80%的香港遊客。
一些證據表明人們正在轉移他們的錢以及他們的假期。高盛(Goldman Sachs)8月份的數據分析顯示,以港元計值的銀行賬戶淨流出適度,而流入新加坡美元賬戶。該銀行估計,可能有多達40億美元的存款從香港流入新加坡。
長期以來,香港和中國其他地區的富人都發現新加坡具有吸引力。他們喜歡在那裏投資房地産,有時甚至是一個漏洞。自2017年初以來,盡管對外國人征收20%的印花稅,但中國大陸買家已在新加坡購置了1000多套私人住宅。
港人應該反思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年2月發表演講。
即使在最近的動蕩之前,更大的情況是機構金融活動從香港逐漸轉移到新加坡。香港的金融業受到來自中國大陸城市的競爭的困擾,尤其是上海和深圳,它們不受與中央政府的痛苦關系的阻礙,也受到了該地區完全不在中國的其他大型中心的競爭,例如新加坡,雪梨和東京。
新加坡已經在資産管理方面處于領先地位,截至2018年底,新加坡的資産管理規模爲3.4trn美元,而香港則爲3.1trnt。甚至(或尤其是)對于那些成功將資本從大陸轉移出去的富裕中國人來說,在中國的觸及範圍內,香港似乎也會感到不舒服。令人擔憂的是,香港在投資銀行和股票交易等其他活動中也會失去優勢。香港證券交易所于10月8日撤回了對倫敦證券交易所的收購要約,這標志著它所處的戰略約束。如果香港當前的麻煩給與中國內地的關系注入持久的毒氣,則危險會加劇,這不僅是客戶和資本的主要來源,也是商業利益的大來源,
新加坡和香港長期以來一直提供相互競爭的政治模式。簡而言之,新加坡是一個自由民主國家。香港是自由專制政體。一個國家有一個自由選舉産生的政府,但是有嚴格的法律來限制,例如,公衆抗議和一些政治辯論。另一位有數百名官員“當選”行政長官,部分選舉産生的立法機構薄弱,但言論和集會自由的傳統卻很健全。新加坡謹慎地指出其相對穩定。10月4日,外交部建議新加坡人“推遲非必要旅行”到香港。
新加坡經濟實力漸追平香港
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
親政府的報紙《海峽時報》在全球許多城市舉行示威遊行的那天,對于它關于禁止新加坡集會以支持香港抗議者的故事不會感到尴尬。標題爲“反極權主義日:新加坡議會不准許”。香港的一名抗議者,顯然是新加坡人,在社交媒體上引發了激烈的辯論,照片中他自己舉著標語牌:“不要讓香港像新加坡那樣生活在恐懼中。”
網上雜志《新加坡自由報》(Kirsten Han)上個月在《香港自由報》上撰文猜測,此比例自那時以來可能急劇下降。前《海峽時報》的編輯萊斯利·方在香港《南華早報》上寫道,他的許多同胞感到悲痛,“感到這座城市在全球視角下令人窒息的悲慘景象”。
韓女士指出,許多新加坡人相信香港領導人一直在提出這樣的論點,即抗議活動的確是經濟上的困難,例如負擔不起的住房,而不是政治。這忽略了香港許多人對似乎只聽到某些聲音的政治制度的真正挫敗感。令新加坡有些人感到沮喪的是,盡管其制度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