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這個國家我倒是去過一次,但也是十年前的事情了。印象裏這個城市非常幹淨,也非常治愈,尤其是對那些隨地吐痰、亂扔煙頭的人,治療效果出奇的好,對于那些比較隨性的人來說,罰款倒是無所謂,關鍵是大家要臉,輕易不敢嘗試新加坡警察的小皮鞭。
後來有個新加坡的朋友還告訴我,像什麽蹭網、半夜唱歌、吵架、不沖廁所、在家裸奔等等這些生活場景,在咱們看來屬于常規操作,但在新家坡卻是作死行爲,罰你個幾千(人民幣)都是輕的,弄不好還要抓去蹲大牢。
聽完這些,我默默地咽下了口水,並對新加坡這個國家肅然起敬,同時下定決心,有生之年再也不去這個鬼地方了。
不過話說回來,新加坡的成就有目共睹,自1965年建國,短短20年就發展成爲亞洲少數幾個發達國家之一,人均GDP高居亞洲幫首,咱們國家在發展的道路上也沒少取經新加坡的經驗。
今天這一期就來聊聊,被虎狼環伺的新加坡,究竟是如何崛起的?
大家都知道,新加坡非常小,具體有多小呢?
2014年,新加坡的國土面積是718.3平方公裏,到了2020年國土面積增加到了724.4平方公裏,6年的時間多出了一個足球場。
由于土地資源有限,新加坡人就想到了填海,這也是地少、但不差錢國家的普遍做法之一,預計到了2030年,新加坡將填出52平方公裏的土地,即便如此,新加坡的總面積仍不到北京的1/20。
新加坡總人口約568萬,公民和常住人口約爲404萬,人口密度達到了7615人/平方公裏,是世界上人口密度第二高的國家,第一高的是摩納哥。不過,新加坡遠沒有北京、上海擁堵,在城市規劃方面,新加坡一直都是各國學習的榜樣。
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太好了,屬于老天賞飯的那種類型。它處在馬來半島的南端,正好扼住馬六甲海峽的咽喉,是亞洲、歐洲和非洲的海上交通樞紐,戰略位置不言而喻。
最早殖民馬來半島的是葡萄牙,後來荷蘭、法國和英國也跑到這個地方搶地盤,但笑到最後的還是英國人。
18世紀,英國在完成資産階級革命後,僅用8萬人就控制了整個印度,隨後就開始滲透東南亞,此時的馬來半島還是荷蘭人的殖民地,英國不得不花錢在槟榔嶼租了個港口,算是正式在東南亞殖民了。
18世紀末,法雞突然崛起,拿皇帶著的法軍一路碾壓歐洲各陸豪強,荷蘭也被法國占領,而作爲荷蘭的盟友,英國人馬上搶占荷蘭在東南亞的地盤,完美诠釋了出賣盟友的真正奧義。
等到1815年拿皇戰敗,英國又開始擔心荷蘭人尋仇,所以趕緊把搶來的殖民地還給了荷蘭。不過,英國人也沒閑著,一路摸索下居然發現了新加坡這個小島,而且島上除了土著外,也沒發現荷蘭人的存在。
于是在1819 年,英國人史丹福.萊佛士帶隊登上了新加坡島,並占領了重要港口。
到了1824年,新加坡完全淪爲了英國的殖民地。
也就是從那時起,英國殖民政府開始大規模征召勞動力,二戰前,新加坡的人口從1萬人增長到近40萬,華人占多數,其中還包括歐洲人、馬來人、印度人、爪哇人、阿拉伯人和亞美尼亞人。
19世紀末,新加坡已經成爲東南亞轉口貿易中心,歐美的工業品經過新加坡運到馬來亞、印尼和中國的港口,馬來亞和印尼的橡膠、錫,以及中國的瓷器、茶葉再由新加坡運到歐洲,二戰爆發前,新加坡就已經是世界第五大港口,英國人在這裏開辦了十幾家銀行,並獲得了巨大利益。
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通,歐洲通往亞洲的航線縮短了1/3的路程,新加坡就變得更加重要了。
一戰後,英法等老牌帝國都有點虛,而美國和日本開始崛起,爲了保障印度洋安全,英國在新加坡建立了海軍基地,同時修建了柔佛長堤,把新加坡和馬來亞連接了起來,1933年又在新加坡設立了空軍基地,主要防的就是日本。
咱們有一說一地講,近代史上的英國雖然沒啥下限,但它的戰略眼光確實非常毒辣,英國不僅占領了世界上幾個非常重要的咽喉要道,還把周圍的列強防的死死的,如果不是德國突然暴走,恐怕英國還要統治世界很長一段時間。
二戰爆發後,日本人果然耐不住寂寞跑到東南亞搶地盤兒,而此時英國本土正在遭受德國人的重錘,根本顧不上東南亞的殖民地。很快,新加坡就被日本占領,英、印、澳聯軍被俘人數超過了13萬,最後活下來的還不到一半。
日本占領新加坡後開始瘋狂洗劫當地老百姓,它們拿著軍票和南方金庫券購買物資、強迫華僑存款、繳納重稅、還發行彩票和恢複鴉片貿易,日本洗劫新加坡的程度和明搶沒啥區別,新加坡的經濟陷入癱瘓,轉口貿易停滯,大部分企業停産,而物價卻飛到了天上。
這是新加坡曆史上最黑暗的日子,好在很快日本就被兩顆原子彈打崩潰了,1945年日本投降的時候,東南亞各地還有大量的軍票和南發券沒有被收回,盟軍也不承認這些日本發行的廢紙,新加坡人一夜回到了解放前。
搞笑的是,日本投降後,英國人又賤兮兮地跑回新加坡,准備繼續自己的殖民統治。而此時,整個國際局勢已經完全變了,帶頭大哥早換成了美國和蘇聯。在東南亞各國的眼裏,英國被德國和日本人按在地上打,早就不是當年的大英帝國了,所以各國的民族意識都在覺醒,新加坡的知識分子也在尋求獨立的機會。
1945年9月,盟軍東南亞戰區的最高統帥蒙巴頓將軍以“接受日本投降”和“維持秩序”爲由,進駐新加坡,並恢複殖民統治。此時的新加坡,在經曆過日本洗劫後,物資奇缺,通貨膨脹嚴重,社會矛盾也非常尖銳。英國人恬不知恥地回來,讓新加坡的矛盾更加激化,知識分子開始私下搞串聯,各種政黨也秘密成立起來。
英國人也意識到,如果還是按照傳統模式來統治東南亞,那當地老百姓遲早會把他們搞崩潰。荷蘭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二戰後跑回印尼想再續前緣,結果被印尼人連打帶罵轟了回去。
英國人思來想去,同意撤出馬來半島,但強行把新加坡留了下來。這就遭到了新加坡知識分子的激烈反對,從1946年到1959年,新加坡人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運動就沒間斷過,直到1959年新加坡大選,李光耀成爲新加坡首任自治邦政府總理,新加坡這才實現了自治。
大家注意哈,這裏是自治,而不是獨立。
李光耀上台之初,新加坡已經衰到了谷底,經濟蕭條,失業率居高不下,1/4的人口活在貧困線以下,這就造成社會矛盾加劇,民族沖突不斷,特色文化也開始泛濫。這裏多說一句,新加坡的特色行業和日本有很大關系,日占時期,日本人在新加坡開設了多個慰安所,二戰結束後,日本人走了,但慰安所的從業人員還在,這就導致新加坡特色文化泛濫。
李光耀的自治政府辦公的第一天,就把淨化社會風氣放在了第一位,爲了緩解民族矛盾,自治政府宣布民族平等,還把馬來語作爲國語,並增加支出,大力發展教育事業,針對新加坡人居住環境髒、亂、差的問題,李光耀實施了“居者有其屋”計劃,也就是最早版本的“公租房”、“保障房”政策。
在經濟方面,新加坡大搞基建工程,同時發展勞動密集型産業,並進行工業化戰略,大量吸收外資。大家是不是看得眼熟,沒錯,咱們改革開放的初期就是摸著新加坡過來的。
不過話說回來,新加坡作爲一個彈丸小國,市場小,還沒資源,而旁邊的馬來西亞資源非常豐富,能夠幫助新加坡實現自己的工業化。所以,李光耀非常希望能和馬來西亞聯邦合並,以此擺脫英國人的束縛,徹底獨立。
1961年,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合並,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支持這個決定,因爲有人擔心,新加坡不會得到平等待遇,李光耀所在的人民行動黨內部也開始出現分裂,但李光耀是個狠人,直接下令逮捕了100多名反對者,算是掃清了合並障礙,並爲日後統治新加坡打下基礎。
合並之後,新加坡的民族矛盾開始放大。原本馬來人占到馬來西亞總人口的一半左右,華人只占37%,新加坡加入後,華人的數量和馬來人相差無幾,而且華人在經濟上占主導地位,如果按照一人一票的模式搞下去,整個馬來半島都將被華人領導,這是馬來人非常害怕的。
而新加坡方面,由于華人的數量占到了3/4以上,對馬來西亞給予馬來人的種種特權非常反感,這就激化了新加坡內部的民族矛盾,僅在1964年,馬來人和華人就爆發了兩次大規模流血沖突,新加坡政府不得不宣布戒嚴,調動軍隊才把動亂鎮壓下去。
在經濟方面,新加坡原本想著合並後可以利用馬來西亞的資源和市場,盡快實現工業化,結果,馬來西亞政府不僅沒有取消地區關稅,反而還對新加坡的工業産品提高稅率並增加貿易壁壘,以此來削弱新加坡華人的經濟實力。
另外,新加坡加入馬來西亞後,印尼擔心身邊身邊的鄰居突然暴走,所以果斷和馬來西亞斷絕外交關系,禁止馬來西亞人到印尼做生意,直接導致新加坡的商人清盤破産。
這就是典型的“偷雞不成,反失一把米”。
新、馬名義上湊合在一起,實際上已經湊合不下去了,因爲從一開始,兩邊就互不信任,馬來人一直都在擔心新加坡的華人獲得整個馬來西亞的領導權;而李光耀也不可能接受一個不平等的聯邦政府。
1965年7月,新、馬在合並4年後,倉促分手,同年8月,新加坡宣布獨立。
李光耀哭了,是被嚇哭的。
因爲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後,自己將直面非常嚴峻的問題。
對內,新加坡地少人多、住房緊張、失業率高、社會非常躁動;對外,新加坡那個地方說好聽點叫做兵家必爭之地,其實就是樣子很欠揍,不光英國、美國惦記著它,就連印尼、菲律賓等東南亞土著也對它饞的流口水。
在這種局面下,新加坡別說發展工業化,就是存活下去都成問題。
新加坡被迫獨立後,開始積極尋求大腿保護,它先是緊急入會聯合國,接著又馬不停蹄地加入英聯邦。1971年,英國從蘇伊士運河撤軍,隨後便駐紮在了新加坡,這讓新加坡不再擔心越南的軍事威脅,同時也爲新加坡增加了就業機會。
在經濟方面,新加坡制定了非常多的優惠政策,極限吸引外資,再加上地理位置優越,美、日、歐紛紛跑到新加坡建廠,在外國資本、技術的幫助下,新加坡在電子、造船、精密制造、煉油和金融等領域迅速發展。
經過20幾年的發展,新加坡不僅成爲亞洲四小龍裏最靓的仔,還是亞洲四個發達國家之一。2020年,新加坡人均GDP高達5.89萬美元,高居亞洲榜首。
軍事方面,1966年,新加坡僅有兩個1000人的步兵營,這點人馬還不夠一個小型地區沖突。1967年,新加坡請來以色列的軍事顧問,迅速建立起一支現代化的軍隊,4年後,新加坡的常規部隊人數就增長至1.6萬人,之後,新加坡又逐步建立起空軍、海軍,構建起完整的軍事體系,整體實力要比周圍的土著強了不是一點半點,
1971年,英國從新加坡撤軍,這讓新加坡慌的一批,于是又找到美國來填補英國人的空白,從此,新加坡把國家安全綁在了美國身上,在政治外交上也和美國站在了一起。
最後咱們多說一句,新加坡能夠崛起,基本盤還是地理優勢,如果不是出生在這麽好的位置,新加坡也不可能靠著轉口貿易起家,並以此發展金融和制造業。
但話說回來,放眼全球,大多數擁有絕佳地理位置的小國活得還不如狗,像新加坡這樣在虎狼環伺中崛起的國家鳳毛麟角。
另外,江湖中把新加坡的模式稱爲“國家資本主義”,這也是新加坡經濟騰飛的關鍵,可以說李光耀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