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到. 關于保險的作用,引用胡適先生的論述最爲精辟:
“保險只是今日作明日的准備,生時作死 時的准備,父母作兒女的准備,兒女小時作兒女長大的准備,如此而已;今天預備明天,這是真穩健;生時預備死時,這是真豁達;父母預備兒女,這是真慈愛;能做到這三步的人,才能算做是現代人。”
近年因爲工作的原因,陸續接觸了香港、新加坡、中國內地乃至美國的保險産品,希望這篇總結可以幫助大家利用好保險這個強大的工具,給自己和家人建立一個穩固的人身和財務安全系統.
一.保險和保險行業
在中國,一大部分人說到買保險和保險從業人員莫名的會跟“騙子”挂鈎,其實保險的功能絕不單單是保障生病、殘疾、死亡利益,它也包含金融、法律和稅務屬性.
保險行業在中國內地不斷發展及海外保險銷售火熱,主要兩個原因:
一. 保險的需求和發展跟經濟發展密切相關.
保險是一種“中産需求”,即收入達到一定水平後才開始大量需要,當一個人溫飽尚不能滿足時,不會考慮保險,遇到風險只能聽天由命;到了守富階段,花費小比例的收入,換取總財富的安全性,則成爲了重要的需求.
因此在新加坡、香港、美國、日本等這些發達地區,人們對待商業保險態度很平和,風險觀念和保險意識都非常強,從業人員要求嚴格專業,銀行、證券、保險這三大主要金融板塊裏面,保險行業的占比甚至是遠遠超過其他兩個行業的.
如今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的“守富”意識逐漸增強,因此越來越多的中青年人選擇購買商業保險,爲自己增加財務和人身保障.
另外一方面,宏觀經濟大環境迫使人們提高風險意識和管理能力.
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人口結構老齡化嚴重,並且利率逐漸下行的宏觀大環境下,國內金融的風險也開始逐漸加大,從P2P、私募基金到信托等不同金融産品都相繼暴雷,在國家推出“資管新規”“打破剛性兌付”的大的金融政策環境下,市場的風險逐漸在增大,人們的風險意識或主動或被動的都在逐漸提高,對安全類的資産的青睐程度不斷提升.
二. 保險都有哪些類型?
近代保險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的海上保險,共同海損的分攤原則是海上保險的萌芽;而人身保險起源于15世紀後期歐洲的奴隸販子把運往美洲的非洲奴隸當做貨物進行投保,後來船上的船員也可投保;如遇到意外傷害,由保險人給予經濟補償,這些應該是人身保險的早期形式.
主要的保險的種類和解決的需求可以梳理如下:
1. 壽險
主要是以被保險人的壽命爲保險標的,且以被保險人的生存或死亡爲給付條件的人身保險,可以解決的主要問題包括家庭未盡責任、財富傳承、資産隔離等。這裏面根據期限的不同又可以分爲定期壽險,終身壽險,根據不同的特點這裏面還有萬能壽險,增額終身壽險等。壽險本身可以起到的資産保全和隔離的功能也讓它成爲不少高淨值人士必備的一類資産。這裏面保險主要涉及到的功能包括金融杠杆、稅務籌劃和法律屬性等。
2.年金險/儲蓄分紅險
這類的産品主要是把儲蓄跟保險的功能結合,除了基本的保障功能,還有儲蓄分紅的功能。像國內很多用于養老金、子女教育金的年金險,以及國內很多人去新加坡、香港買的儲蓄險就在這個範疇內。在各類理財産品收益率越來越低以及整體利率下行的趨勢下,這類保險産品在安全的基礎上,國內主流的年金産品可以提供3.5%-4.025%的收益率,並且是絕對安全和穩定的,這其實已經超過不少銀行理財産品了,並且是絕對安全沒有風險;新加坡/香港的儲蓄類産品加上分紅可以提供4%-5%左右的收益率(分紅不確定),因此也成爲越來越多的人資産配置組合裏面重要的組成部分。這裏面保險主要起到的作用是儲蓄理財功能。
3.保障類的險種
這裏面主要包括大家可能熟悉的用于“收入補償”的重疾險、實報實銷的用于治療和醫療費用的醫療險、用于應對意外傷殘和事故的意外險,這些險種主要發揮的是保險的保障和杠杆功能。
三、境內外的保險市場都是什麽樣的?
從2014年香港保險大熱以來,去境外買保險早已經成爲海外資産配置的最好選擇。除了大家熟悉的香港,也有很多人士前往新加坡配置保險.
1. 內地的保險怎麽樣?
國內的保險市場國內的保險市場起步比較晚,正式的發展基本是從80年代的複蘇期開始,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保險業迅速崛起。但由于經濟發展階段,中國整體的保險密室和深度相對于發達國家都有相當的差距。
我國的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遠不如發達市場。數據顯示,2016 年全球平均保險深度爲 6.2%,保險深度爲638 美元;發達市場平均保險深度爲8.0%, 保險密度爲3505美元;新興市場平均保險深度爲3.2%,保險密度爲149 美元。目前,中國的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已超過新興市場平均水平,但離全球平均水平還有一定的距離,和發達市場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從上圖可以看出中國的保險市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其實內地的保險市場和保險産品在過去2年已經發生了很多變化。
幾個主要的變化如下:
1)從業人員的素質在提高 很多高學曆人士都開始加入這個行業,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這個行業的機會和發展,而不是把保險銷售作爲沒有工作時無奈的選擇.
2)保險産品在不斷叠代升級 以前內地的重疾險很多條款還不全,但現在,國內保險産品的設計迅速借鑒香港保險的條款並強化升級. 現在在國內,也可以買到性價比很高的重疾險産品.
3)85,90後的保險意識非常強 作爲社會乃至家庭的主流,他們開始主動咨詢購買保險,對于他們來說,擁有一份保險,是一份安全感.
2.香港的保險好不好?
香港是亞洲最發達的保險市場至一,人均保費支出維持在高水平,進而吸引了多家全球頂級保險公司來港拓展業務。香港的保險市場相對來說已經是比較成熟和規範的了。
那香港的保險到底好不好呢?這也是問到比較多的問題,老實說,香港的保險作爲美元資産配置,個人認爲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爲美元在海外少有較好的投資標的,香港保險主打它的分紅屬性,不過仔細看過香港的重疾和儲蓄險的計劃書上演示的分紅,會看出一些誇大的貓膩.
下面是香港某儲蓄類保險産品計劃書,能看到保單的現金價值裏面在第20年以後50%以上的部分都是靠分紅,加上分紅之後每年現金價值的增長率都到7%以上了,在國外保險公司長期的總體投資收益率在6%-7%的區間,再扣除公司運營成本,公司的利潤之後,香港的保單現金價值如何做到7%以上的增長率?要看明白分紅都是不被保證的,而香港保險計劃書通常都以8%-10%的收益率作爲演示,數據看著很美,但是長期幾十年能否達到?值得思考!
對于香港保險,如果看重海外醫療資源,將來想出國子女教育或自身養老有海外用錢的需求,或者就是想多元化配置資産,香港保單是個不錯的選擇.
但最近隨著內地跟香港關系的變化,CRS實施之後香港稅務信息的通報,香港的吸引力在下降.
3.新加坡的保險又如何?
隨著香港局勢的微妙,很多人敏感的意識到了香港的不安全. 逐漸有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新加坡市場,了解新加坡的保險.
其實新加坡的保險市場一直穩健發達,尤其是壽險,在全球範圍內都十分有優勢,以前只被內地高淨資産人士了解,現在也逐漸被內地普通客戶熟悉.
《我爲什麽要去新加坡買定期壽險》這篇文章之前在社交媒體刷屏,是一位從業多年的精算師以自己的親身經曆講述了自己去新加坡買保險的心路曆程和實際操作,由此可見,新加坡的壽險確實是不錯。
新加坡保險的王牌産品就是定期壽險,我喜歡把它稱爲“頂梁柱險”,主要是解決家裏的頂梁柱萬一發生風險之後的“未盡責任”。另外,相對香港保險來說,它們還有絕對優勢的産品是指數挂鈎型萬能壽險(IUL),這個是跟標普500和恒生指數挂鈎的壽險,可以分享到指數的投資收益,在過去幾十年穩賺不賠的生意就是定投這兩個指數,相信這點很多人也不會陌生吧.
另外相對于香港來說,新加坡的保險的優勢還有不少,香港保險和新加坡保險的對比圖,可以供大家參考:
作爲一個非新加坡人,去新加坡購買保險最直接的途徑就是選擇一個靠譜的保險經紀人
,如果想做一部分海外資産配置,新加坡的保險也是個很好的選擇。
四、到底是在國內還是境外買保險?首先要明確爲什麽要買保險?!
1,首先明確買保險的需求是什麽,是保障?是資産傳承?是隔離風險?還是想做海外資産配置?不同的動機,決定了不同的配置邏輯,也決定了不同的配置地點.
2,解決了配置動機的問題之後,我們再根據配置動機去選擇不同的保險。比如我認爲如下幾類人群是可以考慮去海外配置保險的:
1)有海外生活意向的,方便海外的就醫、疾病保障及養老儲備等,或者用于後期海外生活
2)本身海外有資産的,可以考慮把保險加入資産配置結構的一部分
3)需要儲備一部分外幣,比如將來孩子需要出國留學等
4)資産量級比較大,想分散單一貨幣風險,且注重安全性
5)需要定點的解決一些需求,比如用醫保卡給家人刷了糖尿病的藥,但是本身自己並沒有患病;有些慢性輕症國內無法正常投保的;疾病種類國內保險産品承保不全面.
6)講求醫療質量,有海外就醫需求的或者看重保險保障的分紅率以及保險額度長期貨幣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