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加坡與中國建交30周年,冠病疫情讓這個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一年變得更加特殊。新加坡駐華大使呂德耀近日接受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楊丹旭專訪,回顧與展望新中雙邊關系的發展,並分享30年雙邊關系的積累,如何在疫情下成爲促進兩國合作抗疫、共同助力疫後經濟複蘇的寶貴資産。
今年1月底至2月初,中國疫情形勢嚴峻,270多名滯留湖北的新加坡人在新加坡外交人員同中國相關部門的協調下,分兩批順利返回新加坡;而從新加坡飛往武漢撤僑的航班則滿載醫療物品,爲當時物資告急的武漢雪中送炭。
上個月,中國成爲首個與新加坡建立“快捷通道”的國家,新中兩地商務人員得以在疫情下恢複往來。
新加坡和中國在這場突如其來的危機中守望相助,攜手應對疫情,保持供應鏈暢通,推動經濟複蘇。新加坡駐華大使呂德耀近日接受《聯合早報》專訪時評價:“這體現了(兩國)多年來積累的理解。
“雙方有一種舒適度,能夠共同合作,彼此認識到對方的利益和局限,能在此基礎上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辦法,推動對雙方都有利的事。”
呂德耀去年10月成爲新加坡第四任駐華大使,而冠病疫情讓他的這段外交生涯有了一個極爲特殊的開端。
無論是短時間內迅速安排撤僑,還是在各國因疫情“封關”之際,率先建立人員流通的“快捷通道”,呂德耀認爲,這都與新中兩國過去30年建立的雙邊關系密不可分。
他說,這也得益于新加坡官員能用流利的華語與中國官員交流,以及新加坡在中國有需要時伸出援手;此外,在推進這些事務時,雙方能相互理解彼此的局限,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拍桌子說‘我要這個’是毫無意義的,應該要說的是‘我理解你的局限’,然後一起想辦法。因爲我們可滿足你的一些條規,你給我們放行。”
“快捷通道”已在新加坡和中國的上海、天津、重慶、江蘇、浙江和廣東這六個省市建立人員往來聯系。受訪當天,呂德耀剛剛同新加坡企業發展局、中國新加坡商會等機構召開視頻會議,研究如何進一步改進“快捷通道”。
他相信,新中“快捷通道”已成爲一個可參照的模式,爲新加坡在疫情下同東盟、東北亞、大洋洲和歐洲國家等重啓人員往來提供示範。
呂德耀是新加坡前交通部長,他在2017年6月開啓外交官生涯,在出任駐華大使前,曾擔任新加坡駐日大使近兩年半。
擔任內閣部長期間,他曾在2009年至2015年擔任新加坡——廣東合作理事會新方聯合主席,多方面推動新粵合作,包括推進中新廣州知識城發展,因此對中國事務並不完全陌生。
呂德耀用“牢固、多面、以定期性高層往來和穩固經濟合作爲基礎”,來形容邁入30年裏程碑的新中關系。
他指出,在新中建交30周年的節點,兩國除了慶祝和紀念過去,也要認識到曆史是個跳板,能促成更多合作成果,讓新加坡在中國繼續轉變和改革之際,維持對中國的關聯性和作用(relevance)。
雖然冠病疫情對互訪和面對面交流構成挑戰,但新中兩國高層過去半年仍保持密切接觸。
7月1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致電李顯龍總理,祝賀他帶領人民行動黨在新加坡全國大選中取得的成績。雙方重申兩國牢固的關系,並就如何在冠病期間促進經濟複蘇交換意見。
較早前,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傑與中國副總理韓正通電話,討論合作對抗冠病疫情。新加坡外交部長維文醫生也與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通電話,並在多邊視頻會議等場合保持溝通。
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等兩國政府間合作,也通過視頻會議持續推進;新加坡還與深圳在智慧城市合作上簽署八份諒解備忘錄,讓兩地在成爲推動本區域數碼經濟發展的“共同引擎”上,邁出重要的第一步。
對于新中未來合作,呂德耀指出,新加坡與中國在許多領域展開合作,包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等,未來應繼續推進這些項目,讓它們結出更多果實;新加坡也會持續留意中國最新發展,探索新的合作空間,其中值得留意的是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建設。
中國上個月公布海南自貿港建設總體方案,提出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自貿港,一系列利好政策已經落地。
呂德耀說,海南自貿港獲中央高度重視,中方也爲此與新加坡接觸,介紹海南的規劃,新加坡則鼓勵中方在條件允許後訪問新加坡,看看對哪些領域的合作感興趣。
“這還在起步階段,雙方都須更好了解各種可能性;不過,從已經做出的宣布看,中國正在大力發展海南,這顯然是我們應該關注的。”
呂德耀也鼓勵新加坡企業和新加坡學生保持開放心態,多了解中國發展、到中國企業實習,除了探索商機,也通過與中國合作汲取寶貴經驗,並把這些經驗帶回新加坡,用于推進國家下一階段發展。
過去半年多,國際政治和經濟格局因冠病疫情發生劇變,這些是否會影響新加坡處理與中國的關系?
對此,呂德耀指出,作爲一個小國,新加坡必須始終對區域和全球發展保持敏感,無論是處理與中國的關系,還是處理與其他任何國家的關系,都應該把這些變化考慮在內。
他補充說,新加坡始終在尋找與其他國家或國家聯盟深化合作的機會,也希望大國能保持良好關系,因爲一旦大國間的合作空間縮小,其他國家的處境就會更艱難。
今年是新中建交30周年,兩國在外交事務、民間和人文交流的互動排滿議程。新加坡總統哈莉瑪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邀請,將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新加坡也將在下半年,舉辦新中雙邊合作聯合委員會(JCBC)會議。
新加坡助力重慶貧困地區彭水縣建造小學宿舍的工程正如火如荼推進,預計今年內竣工;新加坡也爲當地150多名貧困學生募集了獎學金。
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的一批唐代沉船文物將在今年底前赴上海展出;亞洲文明博物館則會舉辦“明朝皇帝——永樂·萬曆”展覽,展示北京故宮博物院借出的文物。
呂德耀說,這些活動都很有意義,在彭水縣興建小學宿舍是新加坡爲中國扶貧事業貢獻力量;唐代沉船文物是古代絲綢之路一部分,而新加坡如今也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倡議。
除了推進新中關系,呂德耀也希望在駐華期間完成另一項個人願望:學好華文華語。
新加坡雖然實行雙語教育,但呂德耀少年時期接受的教育偏向英語,他畢業自英華中學、英華初級學院,都是較具英語和西式教育特色的本地學校,在本地稱作“傳統英校”。2006年踏入政壇後,呂德耀積極學習華文。全程以英語受訪的呂德耀告訴記者:“聽著中國人說話,如此流利地自我抒發,你會覺得,這是個非常優美的表達方式。”
他說,自己接觸華語比英語少很多,但他感覺華語是一門“優美而詩意”的語言,希望多學習華語和中華文化與曆史,更細致地理解這門語言。
楊丹旭 聯合早報北京特派員
來源: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