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自稱「社畜」。
這個詞,起源于日本。形容上班族。
在日劇裏,職場從來不相信眼淚。
就像《我們無法成爲野獸》中,外表光鮮的OL新垣結衣,也會爲工作感到疲憊,不得不感歎一句,
「如果可以像野獸一樣自由生活就好了。」
哪怕《水果宅急便》中,在風俗店工作的應召女郎,也都上班打卡,考核績效,爲了生計就算受多大委屈,哭過之後還是得照常工作。
當然,這些日劇都不如下面這部NHK制作的紀錄片,來得深刻,揭得赤裸——
《日本的窮忙族》Portrait de la jeune fille en feu
此片一出,當即引起社會震動,並榮獲了年度日本新聞協會賞。
「窮忙族」,從字面意義所言,「一群過得又忙又窮的人」(好像是在說我)。
精確定義是指,盡管擁有工作並且也十分努力,但依然貧困交加的人群。
按日媒的統計,窮忙族一般年收入低于200萬日元(約12萬元人民幣)。
每四個日本人裏就有一個窮忙族。而其中60%,已經對未來不抱任何期望。
這部三集紀錄片,開播于2006年,但時至今日,片中所描繪的「窮忙一族」在生活面前無可奈何的絕望狀態,也依然是大多數當代職場人的真實寫照。
看著他們的生活,總覺得是在觀望自己的現在、過去和未來。
當下日本,正面臨經濟衰退、發展滯緩、市場萎靡的困窘境遇。
國家經濟走過戰後的龍騰虎躍,卻出乎意料地滑入遲緩衰頹的泥沼,國民生活條件隨之發生肉眼可見的變化。
《窮忙族》正是將鏡頭對准處于底層生活的邊緣人群,拍攝在這場風暴侵襲而來的現場,勢單力薄的他們怎樣遭遇和抵抗著,並繼而追問,「窮忙」的背後,究竟根源何在?
「窮忙族」的出現,首先體現的是日本的戰後泡沫經濟,在狂歡後杯盤狼藉的殘局境況。
中年一代,很多人由于被公司解雇、或者工資驟降,導致陷入舉步維艱的貧困。
50歲的山田鐵男,五年前被公司裁員解雇,生活陡然劇變。
爲了維持生計,只能在加油站兼職,而且一共打著三份工。
才換取一點微薄薪資,維持開銷。
他家裏有兩個正在上學的孩子,經濟負擔非常大,幾乎是一瞬從中産落入了貧困。
在高速發展的泡沫時代,人人喊著「全民中産」的狂熱口號,當泡沫沉澱市場冷靜,才發現「中産」與「貧困」之間不過一線之隔。
經濟的下行,導致了大量的裁員、解雇、失業。被下崗人群的無所歸依,僧多粥少的凜冽市場,不僅僅是中年危機的集中爆發,年青一代們也同樣面臨著無路可走的黑色夢魇。
34歲的小山良人,高校畢業,四年前來到東京之後,就一直在靠打零工生存。
但經濟越來越壞,到現在連零工工作也找不到。
只能在街頭領取免費食物,風餐雨宿,無以爲繼。
在東京池袋一家介紹建築工地等零工的中介公司裏,聚集了很多像他這樣無固定職業的年輕人。
他們中的很多人都具有正規大學文憑,可是在缺口嚴重收縮的就業市場裏,卻沒辦法找到一份固定工作。
這些本來代表著國家未來和希望的年輕人,卻因爲在求職過程中屢屢受挫,根本得不到就業機會,不得不到常日蹲守在中介公司,幹一天活拿一天錢。
居無定所甚至露宿街頭,過著一頓饑一頓飽的漂浮人生。
男性在求職場上,一直擁有性別福利。
當男性都在就業上屢屢碰壁,更遑論本就地位弱勢的女性了。
「窮忙族」中的女性,既有年輕的女孩得不到公正的工作機會,也有離異的母親帶著孩子勉強維生。
在她們的世界裏,前程暗淡,希望渺茫,也看不見有效的解決方式。
社會規則對她們極盡苛刻之能事,經濟蕭條令她們飽受壓榨與剝削。
在女性來信裏,很多人提到企業不願意給女性正式職位,只提供臨時工作,就像是「一次性用品」,只具有短暫有限的價值。
31歲的鈴木,是一位年輕的母親。
她一人撫養著兩個小孩,爲了維持生計,做過了很多份不同工作。
當初被解雇,也正是因爲請假照顧孩子。
似乎職場歧視從不會缺席。
「窮忙族」的背後,有太多的形成因素,曆史原因、政策問題、經濟境況、就業機制、職場歧視等等,並非一日之寒。
嚴峻的就業形勢不是一個單向度的問題,「窮忙族」的存在是資本欣欣向榮的車輪下碾過的沙礫。
在蕭肅的大環境下,個體的力量在社會運勢面前,如同螳臂當車,實在微乎其微。
很多人只能無能爲力地失敗和沮喪,如黑夜行路無有盡頭。
中青年成爲「窮忙一代」,他們的孩子必然也不得不成爲「窮忙族二代」。
對于孩子來說,父母的失敗意味著他們的人生是搭建在一塊浮木上,就算是微小的風浪,也很可能帶來傾覆不同的改變和選擇。
像前文中提到的「窮忙族」山田鐵男,在家中有兩個小孩。
長子的夢想是做一名律師,曾提出想到私立學校讀書,但父親難以負擔高昂的學費。
這不僅令長子失去優質教育資源的機會,甚至會感到喪失了追求夢想的權力和信心。
35歲的岩井拓也,本是身強力壯的年紀,卻在街頭靠撿垃圾爲生。
但在學生時代,他也曾是一個優秀學生。
可是生于一個「窮忙」家庭裏,捉襟見肘的經濟狀況,讓他在人生道路的選擇上,也受到了很多的限制。
進入高校後,家裏就斷絕了經濟支持,在同學都在准備就職面試時,自己也因爲買不起面試行頭而只能埋頭打零工。
人生就這樣一直被耽誤和延宕,過了三十歲也還是沒有一份正經的工作。
在街頭饑腸辘辘,只能靠撿垃圾桶裏的雜志賣錢,換一天的飯錢。
而下一頓在哪裏呢?
自己窮忙至少自己受罪,可是還要連帶著孩子受罪,是比「窮忙」更令人難以忍受的事情。
對于父母來說,誰想讓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被看得低人一等、在社會被各方排擠。
可以在今天教育資源有限、貧富階級固化的時代,哪怕已經拼盡了全力,卻還是看不到未來。
正如《日本的窮忙族》副標題:勞而固窮。
窮則更窮,富則越富,已經是當下人難以逃脫的怪圈。
不讓「窮忙」的詛咒,延續到下一代身上,僅靠不眠不休的工作是不夠的。
忙要忙的有價值。要時刻保持進步,做一個被社會需要的人。
更重要的是,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停下來學習富人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