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本地娛樂場所無法開門營業,爲了求存,一些夜店轉型成爲餐館,工作人員也肩負起新的職責,例如:唱片騎師跑去管理餐館,調酒師幫忙招待顧客。
Zouk 集團總裁李國梁在受訪時說,公司預見到夜店沒那麽快可以恢複營業,早在阻斷措施初期著手轉型,包括爲員工提供培訓、申請執照等。
李國梁透露,酒廊轉型後,營業至今已經接近三個月,雖然生意還算不錯、座位在多數周末都被預定一空,但利潤還是沒比之前好。
然而,這次轉型讓他意識到,結合餐館和夜店營業模式的可行性。李國梁說,疫情過後,不排除繼續以這樣的模式經營夜店。
The Riverhouse 旗下有三家夜店和酒吧,其中一家也是以餐館的模式營業。
一名夜店女職員告訴《前線》編導,她在夜店主要的工作是唱片騎師,也是業務發展經理。疫情期間,她把重心放在店裏的業務,擱置了唱片騎師的工作。
“那在工作安排方面,比方說我們之前的調酒師本來只是調酒,就這中間就有一些新的責任,像幫忙招待客人之類的,還有我們的DJ(唱片騎師)也改去管理餐館跟餐廳。”
夜店要轉型得面對執照和人手方面的挑戰,還有隨時可能因疫情而出現的不定因素。
卡拉OK轉型難?
雖然政府將延長雇傭補貼計劃直到明年3月,但是有些業者還是感到擔憂。
唐聚家庭式卡拉OK董事陳正賢說,過去幾個月,他們主要靠積蓄和政府的津貼維持,包括政府4月到7月給予的租金回扣。但他認爲,即便政府給予津貼,但是沒有收入,終究不是辦法。
陳正賢曾經想過把卡拉OK場所轉型成爲餐館,後來發現可行性不大,因爲房間格局大小不一、卡拉OK場所沒有廚房設備。
“有一些人想過,要不要做成好像私人辦公室之類的,就是給人家在裏面可以工作。其實這個很好的想法。只不過我們不在行,也不懂這個行業,比如說我要租一個房間來做工,我會給多少錢,有沒有這個需要?或者可能人家就喜歡去咖啡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