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 (Hungry Ghost Festival),亦稱 “盂蘭盆會” ,民間俗稱 “鬼節” ,是拜祭祖先亡魂的傳統節日。新加坡的中元節繼承了中國佛教和道教的信仰內容,有著豐富的曆史、宗教、民族的文化內涵。此外,把原來只有七月十五一天的節日,擴展成了一整個月的慶典。
圖片來源:jshnh
新加坡中元節的習俗
集體供奉
中元節期間,新加坡的大街小巷彌漫著香燭煙火的味道,是這個節日的獨有氣息。很多人家會在自家門前、組屋樓下或店面走廊點燭焚香祭拜,心中默念祈求平安,並供奉水果、肉品和米飯,有時還加上中元節專制糕點等,然後焚燒紙錢。爲了便于清理紙灰,不影響公共衛生,新加坡政府專門定制了焚燒桶,每年七月擺放在組屋前供人們燒紙用。
商家店鋪和公司企業也在街頭巷口貼上紅色招紙,設壇酬神,虔誠祈禱“好兄弟”(當地人對鬼魂的諱稱)保佑生意興隆,阖家平安。因爲中元節除超度先人外,還普渡十方孤魂,倡導多行善事,所以人們也願意在公共焚燒桶燒紙以普施供奉。
圖片來源:中國報新聞網
七月歌台
華人信奉以歌舞形式祭奠亡魂。在新加坡還是漁村農村的年代,村子大都以同個方言群聚居,所以大都以方言戲曲、木偶劇等酬謝“好兄弟”。城市化之後,村子打散了,人們一搬進組屋區之後,再也很難有同個方言群聚居的現象,加上講華語運動的推廣,後來許多華人都不懂方言,而且地方戲曲和木偶戲本身也失去商業價值,逐漸沒落。90年代後,歌台逐漸取代戲曲和木偶戲,作爲中元的主要表演種類。
現在,在組屋區和工業區的空曠處可以見到各式各樣臨時搭起的帳篷,一到入夜時分,就以地方戲曲、現場勁歌熱舞等歌台表演來酬神祭鬼。演出多以神仙故事爲題,並配以各種方言、當地弦琴吹號配樂、歌曲、舞蹈,甚至是鋼管舞者帶來的輕盈感官表演。由于歌台是民間表演,往往也有不少粗俗的成分,有些歌手也穿著比較清涼。許多歌台主和歌台藝人就是靠這一個月賺足一年的收入,紅牌主持人和歌手得連續跑場,唱完一兩首歌馬上往下一個地點跑,十分辛苦。
七月歌台可說是人人歡迎、來者不拒,只是別占坐“第一排”就好,因爲那是爲“好兄弟”預留的席位。由于節日的廣泛性,主辦方還會擺放專門用來燒銀紙的火盆,據說燒掉的紙錢會在來生變成巨富。另外,無論是私人住宅或是組屋,門外擺個小神台都很常見。
圖片來源:enanyang
投標福物
除了祭品外,這些地方性組織的普度會上,還少不了福物,福物有的是中元會組織的會員及熱心人士的捐贈,花樣繁多,有神像、俗稱“烏金”的火炭、米桶、撲滿元寶、大彩票、發糕、酒、電器用具、兒童玩具,應有盡有。
拜祭過後,便是進行精彩的投標福物了,這也是本地中元節的特色之一。投標時,多由爐主出馬,聲似洪鍾地把出標人的價錢喊出,宴席間,一時高喊出價標福物的聲音,比起彼落,好不熱鬧。而出價者一般也十分闊氣,因爲人們相信“標”一件東西可帶來一些財氣,尤其是商界人士。當晚也選出新的爐主。福物有很多種,通常是家庭生活用品如風扇、電視機、腳踏車、微波爐、筆記本電腦。投標福物的高潮就是標“烏金”和米桶,象征富貴。烏金其實是塊木炭,大事裝飾。標烏金往往是壓軸,有些參加中元會的企業主爲了求吉利甚至爲了爭口氣,互相競標,偶爾有聽到標到六位數的。
中元會的負責委員通常都會把這些福物開標的可觀款項,拿來充爲慈善基金,或會員的福利基金。同時,也可爲下一年的中元會活動,做好准備金,如請歌台或地方戲曲助興。
圖片來源:xinjiapo.news
新加坡中元節的禁忌
新加坡農曆七月期間民俗禁忌不少,簡單的說,有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1. 不深夜外出
2. 不亂說話,尤其跟鬼神有關的
3. 不下水
4. 不舉辦結婚儀式
5. 不踩踢路邊的祭品和紙灰
6. 不搬遷
7. 夜裏不要在房裏撐傘(晾幹)
8. 不撲殺飛進屋裏的飛蟲
9. 不進在夜裏進樹林
10. 不在夜裏拍照
11. 不拍人肩膀和頭部
12. 不夜裏晾衣
13. 不在夜裏穿高跟鞋
看了這麽多當地的習俗,是不是對原本熟悉的中元節有了新的了解。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可以趁這段時間感受一下當地的特色文化,不過,萬事要注意自身安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