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元節”,又稱“盂蘭盆節”,俗稱鬼節、施孤、七月半,與除夕、清明、重陽同爲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七月原是小秋,一些農作物成熟了。我國自古講究孝道,作物成熟了首先要向祖先彙報,讓祖先嘗嘗新。于是民間在七月有祭祀祖先的慣例,用新米等祭供。
《韓詩外傳》道“鬼者,歸也”。對于古人來說,鬼是生命的回歸,但並不是終結。慎終追遠,是古代中國的傳統。跳脫對鬼魂的偏見,才能真正理解傳統文化中中元節追念先祖、發揚孝道、樂善好施的內涵。
節日由來
中元節是一個佛道兩家和民間共同擁有的重要節日,以前,中元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並稱中國傳統4大祭祖節日。
道家說
道家有三官: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生日分別對應正月十五上元節、七月十五中元節和十月十五下元節。傳說地官掌管地獄之門,中元節當天地獄之門大開,已故先祖可與人間家人團圓。因此在中元節這一天,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民間要設道場、放饅頭、祭祖、上墳,並點燃荷燈爲王者照亮回家之路。道場超度亡魂,也救濟無主孤魂和戰爭死難者。
中國道教全年的法事盛會有三次,合稱爲“三元”。
正月十五日,稱爲““上元”,是天官紫微大帝賜福日,主要是舉行賜福的儀式。
七月十五日,稱“中元”,是地官清虛大帝赦罪日,用以赦免亡魂的罪。
十月十五日,稱爲“下元”,是水官洞陰大帝解厄日,是爲有過失的人解除厄運。
道教的中元普度則是爲亡魂赦罪,除了法會外,爲了“管理”孤魂野鬼,會紙紮大士爺、山神、土地神及衆護法神,兩側紙厝”同歸所”供奉一般孤魂野鬼,”翰林所”專供讀書人和有功名的鬼魂棲息。
而中元普度供品除了一般食品外,還有平常少見的”摩诃”、”必桃”。
摩诃的外型有點像荷花,意思是普度衆生接引好兄弟之意,而 “必桃”則是有替好兄弟“做壽”的用意,因必桃蒸熟後會裂開,取閩南語的諧音就稱爲“必桃”。
佛家說
佛家又稱中元節爲“盂蘭盆節”,傳說盂蘭盆可解先亡倒懸之苦。“盂蘭盆會”則是依據西晉竺法護譯的《佛說盂蘭盆經》而舉行的超度祖先的佛事。傳說釋迦牟尼徒兒目連挂念死去的母親,用天眼通看到母親在地府變成餓鬼。目連運用法力給母親送飯菜,但是飯菜一到嘴邊就立即化爲火焰。于是目連聯合一衆高僧,舉行大型祭拜儀式超度一衆亡魂,也讓母親脫離餓鬼道。後來逐漸形成一種民間習俗,每到農曆七月中,人們宰雞殺鴨,祭拜地府出來的餓鬼,化解他們的怨氣,不致贻害人間。
民間說
傳說,中元節當天陰曹地府將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活動。
凡有新喪的人家,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成爲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
民間有個說法,去世的祖先在七月初被閻王釋放半個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的習俗。
過去,中元節家家戶戶不分貧富都要在家過節,或上墳祭拜,表示對先人的懷念。
據《吳郡歲華紀麗》記載:中元日,都在五更天用素菜祭祖,新亡者之家則更早。富裕人家還延請和尚道士設壇打醮誦經,悼念先祖。
後來,祭祀儀式移至下午,除用酒菜等祭祀以外,還焚燒紙錢、錫箔等供先人在陰間享用。
過去,在中元節這天,有善心的人還會對那些沒有子嗣的孤魂野鬼進行祭祀,即所謂“祭無祀”。
中元養生
中元節在農曆七月,除了防暑外,還需注意祛濕。祛濕的要點有三,一是適當運動,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不讓濕氣淤積在體內;二是避開潮濕、陰冷的環境,下雨天減少外出,保持室內空氣的對流;三是適量進姜湯,將體內濕氣逼散出來,還能預防感冒。
各地習俗
作爲漢字文化圈各國的傳統節日,又經曆了曆史的演變,中元節在各地乃至各國都有著不一樣的習俗。
國內
山東省:長島漁民以木板秫稽制成小船,再裝上食物、衣帽、鞋襪等用具,然後點燃蠟燭,由已婚的男子將小船放入海中。
江蘇省:吳縣居民中元節以錫箔折錠,沿路焚化,謂之“結鬼緣”。
四川省: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燒袱紙。
浙江省:嘉善縣以中元節下雨爲水稻豐收之兆。桐廬縣民中元節晚上鳴鑼撒飯于野,稱之“施食”。
江西省:吉安人中元節焚紙錠,然而禁止孕婦折紙錠。據說孕婦折的紙錠,焚化後鬼拿不動,送到陰間也無益處。
雲南省:騰越人祭祖後焚包,又用黃瓜一只,刻成船形,叫“黃瓜船”,與包一起焚化。
國外
泰國:農曆七月十五當天將會舉辦水燈節,人們放天燈爲逝去 的亡靈祈福。
日本:盂蘭盆節在飛鳥時代由隋唐時期的中國傳入日本,在城市七月十三日至十六日,在農村八月十三日至十六日進行。十三日前掃墓,十三日接先人鬼魂,十六日送。也有送中元禮物的習慣,民俗上也會衆人聚集,跳一種名曰“盆踴”的舞蹈。日本人對盂蘭盆節很重視,現已成爲僅次于元旦的重要節日,企業、公司一般都會放假一周左右,稱爲“盆休”,很多出門在外工作的日本人都在選擇利用這個假期返鄉團聚祭祖。
朝鮮:朝鮮半島的中元節又稱“百中節”、“百種節”、“亡魂節”等,是朝鮮的一個傳統節日,來自中國道教的中元節與佛教盂蘭盆節。朝鮮的中元節則保留較多秋季農夫慶豐收的原意,祭祖、祀亡魂等儀式則其次。
新加坡:在新加坡的華人地區中,中元節除了上述的祭祖普渡等傳統習俗之外,還有一項特別的表演活動以娛樂鬼魂,當地福建人(閩南人)稱之爲“七月歌台”或簡稱“歌台”。這些歌台一般上是在空地上搭建臨時舞台,加上音響設備以及燈光等裝飾,並在台下觀衆席擺放一排排的椅子,而第一排的椅子通常是空置預留給“好兄弟”(鬼魂)的。歌台表演通常安排于夜晚時分,台上表演包括诙諧短劇、魔術、勁歌熱舞等,而且整個農曆七月都有表演。
馬來西亞:在馬來西亞的華人地區中,當地人建立了新加坡華人相似的歌台文化。
放河燈
盡管各地習俗有所區別,但中元節畢竟是祭祖大節,最核心的還是祭祀習俗。而在民間祭祀習俗中,最廣爲人知、最共通的,大概要數放河燈了。
萬樹涼生霜氣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兒競把青荷葉,萬點銀花散火城。
——清代龐垲《長安雜興效竹枝體》
河燈也叫“荷花燈”。人們在中元夜點燃河燈放入江河湖海,任其漂流。
關于放河燈的意義,有幾種說法。一說人們認爲應該張燈爲鬼也慶祝節日,但人鬼有別,人爲陽鬼爲陰,陸爲陽水爲陰,因此上元張燈在陸地,中元張燈在水裏。一說放河燈是爲了普渡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蕭紅在《呼蘭河傳》中寫道: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纏綿在地獄裏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托著一盞河燈,就得托生。放河燈大概爲流離的孤魂們照亮了陰間到陽間的路。
施孤
“施孤”是以食用物品施給無主孤魂,使其盡早投胎轉生的儀式,整個七月都可擇日舉行。潮俗每至此日,家家戶戶備肉、酒、米飯,香燭、銀紙、楮衣等祭品,或于自家門口,或集中于路旁野外,跪地持香,四方禮拜,並將香火插在祭品和溝邊路旁上,遍濟四方孤魂。
清乾隆《普甯縣志》載:“俗謂祖考魂歸,鹹具神衣、酒馔以薦,雖貧無敢缺。”祭品之中,楮衣是不可或缺的。因七月暑盡,須更衣防寒,與人間“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相似,祖先亡魂,也須添衣。
中元節禁忌
一、夜晚12點後不要出門!
這個不多說,大家都知道。
二、別剪指甲!
據說鬼的都怕人身上的指甲角質類東西,如果剪掉他們怕的東西,他們就會欺負你了~
二、不要隨便拍別人肩膀
傳說:酉時就是17:00~19:00時,從靈學的角度來說,人的身上有三把火,分別在頭及兩個肩膀上,所以鬼月的時候最好不要隨便拍別人的頭及肩,以免熄掉他身上的火,讓好兄弟有機可乘。
四、不要遊泳,潛泳一個瞢紮下去,可能就上不來了。
不可去危險水域戲水,傳說中“水鬼”會找人當替死鬼,以便投胎;
五、睡到半夜,不要起來小便或者四處張望
如果看到家裏有什麽東西,也不要慌張,裝作什麽都沒看到,然後繼續睡覺去。
六、午夜如果失眠了,千萬不要去看時鍾
可能看著看著時鍾,指針不動了,因爲那時可能有什麽東西正在試圖將你趕出你的身體。
七、別說“鬼”字
中元節這天,據說鬼魂們會傾巢而出,尤其是寺廟和普渡法會的地方,往往是鬼魂最多的,而且中元節也不要亂說話,說不定鬼魂正從你的身邊經過呢~
八、別亂猜冥紙
路邊往往有燒紙的人,散落的冥紙不要亂踩,那是燒給鬼魂的錢財,往往會有鬼魂在幫撿拾,如果你踩到他們的東西,他們不高興也是很容易聯想到的~
九、忌半夜晾衣服
濕的衣服上會吸附遊離的電波,半夜晾衣服就想是在設陷阱抓鬼魂,他不找你事兒找誰呢?
十、不可偷吃祭拜的祭品
與鬼爭食,恐遭來厄運;
十一、不可吹口哨
當心好兄弟喜歡你; 經過墳地時,口中要不斷默念“對不起,打擾了!”並保持肅穆不可吹口哨,以表示對好兄弟的尊重。
十二、床頭不挂風鈴
因風鈴會招陰;也不玩碟仙 。住家門口前別種容易卡陰的榕樹,另外屋子內也別亂挂風鈴,不玩碟仙、不上陰廟,這樣可以減少陰靈上身的可能。
十三、地上的零錢及紅包袋,不要亂隨便撿起來
不要隨便撿起路邊的錢,因爲這些錢可能是好兄弟們的,要不然這些就是冥婚招親用的。
十四、別亂靠牆休息
沒事不要亂靠牆,因爲好兄弟平時最喜歡依附在牆上休息,此舉很容易引鬼上身。
十五、姓名勿直呼
晚上不要穿戴繡有自己姓名的衣物,以免元神被附身,另外最好避免連名帶姓的直呼別人名字,否則一旦給好兄弟聽到後,會趁機取走他的三魂六魄,同時若聽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時,也千萬不要立刻回頭或回應。((轉自:簡書,醫容嚴選))
望鄉台山望故鄉,奈何橋頭孟婆湯。
莫問三生石上姓,黃泉路上食尚飨。
人間有思黃泉客,冥冥莫戀世花香。
中元時節焚紙火,盡是哀寄滿城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