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全球知名教育公司特意發起爲各地區及國家的英語能力作調查及評分揭曉。新加坡坐穩亞洲“一哥”寶座,並首度跻身世界第三。
EF Education First發布全球英語能力排名,調查指瑞典今年的英語能力指標分數達70.72,成功第四次登上英語能力指標的榜首。而去年排名第一的荷蘭則以0.41分之差跌至第二名。
本次由EF Education First舉辦的調查來自88個國家和地區,共130萬非英語爲母語的人士參與測試,參與人數較去年上升了30%。調查是以EF英語能力指標(EF EPI)作爲指標分數,測試將以應考者的行業、職級及職能評分。
瑞典第四次成爲英語能力排名第一國家。
亞洲方面以新加坡得分最高,分數爲68.63分,排名爲全球第三,是調查進行八年以來首次有亞洲國家進入前三名。
中國上海在本次調查中的得分高達57.91分,成爲首個英語程度達到“高級”水平的中國城市;中國澳門的得分則爲52.57分,是調查中首次由低級升至中級。
而中國香港就僅排爲第30名,分數爲56.38分,僅以約0.1分高于第31名的韓國。
上海是中國第一個獲評爲英語熟練程度達“高級”的城市。
全球排名情況
亞洲地區排名情況
EF香港及澳門區行政總監分析指,新加坡自去年首次打入世界首五名後再下一城,成爲了調查有史以來首個打入全球首三名的亞洲國家。
她認爲新加坡能夠得此成就,源于國家支持文化共融及四語並施的政策有關。
四語並施的新加坡
新加坡由三個主要族群組成:
77%華人
14%馬來人
8%.印度人
這樣的比例從1900年左右一直穩定維持至今。1959年從英國手中取得自治地位時,新加坡選擇成爲多語城邦,並明訂四種官方語言:
英語、華語、馬來語、泰米爾語。
其中,英語被選爲新加坡各族群溝通的“實際使用語言”(working language),其他三種官方語言則被視爲各主要族群的“母語”。
1966年,父母可以替子女挑選以哪一種官方語言接受教育(英語、華語、馬來語、泰米爾語四擇一),不過學生仍必須從另外三種官方語言中挑一者學習,若是選擇非英語受教,則一律得學英語。
新加坡的教育制度之所以備受贊譽,是因爲在IEA“第三次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後續調查”中, 新加坡的數學分數是38個國家中的第一名,科學分數也榮登第二。
這份調查受調對象爲當時新加坡所有學校中的4,966個中學二年級學生(八年級學生),當中各種程度組別的學生都有。
TIMSS第一位
根據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TIMSS),大部分新加坡學生都能利用英語學習數學及科學,並達到高水平知識,2015年新加坡10歲及14歲學生接受科學及數學測試,在全球60個國家中排名第一,即英語作爲工具語言,功效十分顯注。
PIRLS第四位
國際閱讀素養進展研究(PIRLS)針對測試10歲兒童閱讀能力,2011年該研究數據顯示,新加坡小學四年級學生英語水平在49個國家中名列第四位,較美國和愛爾蘭等以英語爲單一母語的國家還要高,十分厲害。
EF第三位
上文所述,根據最新的EF英語指標,新加坡英語水平在88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三,亞洲區更是第一。
從英國殖民地時代開始,英文便是新加坡的工作語言,法律和所有官方紀錄,包括出生和死亡證書,都是使用英文。其次,新加坡是個多元種族社會,英語不會讓任何族群如華人、馬來人和其他人處于劣勢。所有人都必須學習世界上大多數人使用的英語,作爲第一或第二語言。對新加坡華人來說,他們必須努力保留母語來維持認同感,尤其是在越來越多家庭使用英語的情況下。在1980年,每10個小一生中便有1個來自以使用英語爲主的家庭。這個比例在2010年時增加到每10個中便有6個。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越早開始學習第二語言,越能精通該語言。而新加坡一直在世界上走在推行雙語的前列。
新加坡要求學生一進入正規學校就開始學習第二語言(L2,也就是英語),此一政策反映出:孩童越早學習英語,可以學得越好。規劃出這套教育制度的李光耀,清楚提到這個假設:
學生一律用英語學習各個科目,同時自己的官方母語──華人爲華語,馬來人爲馬來語,講達羅毗荼語(Dravidian)的印度人則是泰米爾語──也必須達到“第二語言”的熟練程度。
語言是取得知識的關鍵。學生不懂某個語言,就無法接收該語言所傳遞的資訊或知識,因此,必須讓每個人盡早在英語方面有突破性的進展。
這段話出自一篇演說,旨在敦促馬來人增加英語使用率,以改善子女的教育成就。新加坡父母也普遍認同這個假設,因此將子女送進英語授課的學前教育機構,銜接以英語授課的小學。
投入越多時間學習某個語言,會對該語言越精通。
早在新加坡仍以四種語言做爲授課媒介時,在非英語授課的學校裏,英語就被當成一般的L2來教授。
但學生的英語一直未達到精通程度,政府遂要求所有學校的數學和科學也一律以英語教授。
李光耀堅持學習語言的關鍵在于“投入的時間”,而不是“投入的品質”。面對英語成績欠佳的問題,政府的因應倒不是大幅翻新教學方法,而是增加學生接觸英語的時間。
在新加坡,我們可以看到與自己一樣黃皮膚黑眼睛的新加坡學生,既能夠說出流暢的英語,又能說出流利的中文。所以,在新加坡,英語不是一門課,而是一種能力,“雙語言”交流的能力在新加坡隨處可見。
新加坡的官方用語是英語,在整個小學到中學的課程當中,學校的全部課程用英語授課,華文作爲第二外語教學。
在新加坡的教育體系下長大的孩子,意味著留學到新加坡讀中小學,學生能夠在接受國際化教育的同時又不會遺忘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真正做到精通中英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