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曆過幾次的新加坡大選,2020年,在新冠病毒肆虐下,又聽到大選的腳步聲,使我想起1959年的自治邦選舉。
1959年新加坡成爲自治邦,5月30日舉行大選,人民行動黨派出51名候選人,參加全部選區的競選。大選成績揭曉,人民行動黨贏得43席,成立第一屆自治邦的民選政府。當年,有很多選民是第一次投票,很多候選人也是第一次競選。新加坡第一位馬來部長,也是這次的大選産生的,這位部長是行動黨的阿末伊布拉欣。
1959年6月5日,人民行動黨政府在市政廳宣誓就任。楊玉麟(左起)、王永元、拉惹勒南、阿末依布拉欣、王邦文、吳慶瑞、杜進才、貝恩及李光耀在市政廳外留影
“默迪卡”成時代口號
回想當時的大選,有不少畫面還深留在我的記憶中。像羅厘在大選期間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爲羅厘是開群衆大會的舞台,候選人在羅厘上,手拿麥克風,出盡力氣,大喊“默迪卡” 的聲音,響徹雲霄。尤其行動黨的群衆大會,台上喊“默迪卡”,台下的群衆,也跟著喊“默迪卡”。
人民行動黨秘書李光耀(舉手者)于1956年3月13日在珊頓道的群衆大會中發表演說
“默迪卡”是馬來語“獨立”的意思。1950年代,新加坡各族同胞渴望擺脫英國人的統治,成立獨立自主的國家。于是,“默迪卡”成爲時代浪潮,像一陣旋風席卷天地而來。“默迪卡”也成爲當時的政治人物,最常用的一句口號。
1959年大選時,我住的密駝路屬于勿拉士峇刹區,有三名候選人在這裏競選,一人是人民行動黨的何佩珠,另兩人是人民聯盟的吳幹椿和自由社會黨的符紅雨。
勿拉士峇刹區住著很多海南人,三名候選人裏,吳幹椿和符紅雨是海南人,人民行動黨的何佩珠是福建人。然而投票時,海南人不買海南候選人的帳,大選成績揭曉,何佩珠得6014張票,吳幹椿和符紅雨各得千多票。
三人的群衆大會,爲了爭取海南同鄉的選票,在海南族群集中的一條小巷舉行。印象最深的是,符紅雨是報人,何佩珠是女工,在群衆大會上各執一詞,針鋒相對,最後贏的是何佩珠。選戰結束後,兩人不計前嫌,一起爲社區服務,符紅雨後來當了校長。
有趣的是投票那天,有政黨出動大汽車,把選民視爲大老爺般畢恭畢敬,搶著載他們去投票,接著又送他們回家,以爲這樣一來,選民會把手上的一票投給他們。殊不知坐大汽車去投票的選民,把票投給沒出動汽車接送的人民行動黨。他們投票回來後,個個笑眯眯,逢人便講坐大汽車去投票的事。那個財力雄厚的政黨,出動的汽車最多,輸得最慘。
群衆大會是大選不可少的。那年大選的演講台就設在羅厘上。小型的群衆大會,一輛羅厘便夠,較大型的要兩輛羅厘拼起來,政黨要員坐在羅厘上的椅子高喊“默迪卡”。我那時還不到投票年齡,但喜歡聽群衆大會,常常在大坡小坡的陋巷,擠在人群裏看各黨代表在羅厘上淘淘不絕。所以大選期間,羅厘的生意特別好。有些羅厘車主立場分明,不租車給他不支持的政黨。
選民選黨不選人
那年很多選民都是第一次投票,有些投票站設在會館
說到1959年的自治邦大選,不得不提前一次大選——1957年市議會選舉。那次選舉,人民行動黨大勝,王永元出任新加坡市長,在市議會當家。他走馬上任那天不穿市長禮袍,並宣布不住市長官邸,接下來又廢除殖民地時代象征市長權力的權杖,處處表現他敢做敢爲,廢舊立新的作風,大獲市民好感。兩年後的自治邦大選,人民行動黨實力如日中天,選情一面倒。
自治邦大選,人民行動黨喊出的口號是:選黨不選人。他們派出51名候選人,有農夫、裁縫、店員、郵差、電工和木匠,他們的學曆不高,有些只有小學程度又不懂英語,但行動黨的閃電光環是堅強的後盾。“選黨不選人”的口號家喻戶曉。
選民選黨不選人,代表行動黨出戰的曹煜英(左)和王清杉,一個在裕廊當選,一個在蔡厝港旗開得勝,曹煜英後來還當了次長
果然,選民選黨不選人,人民行動黨的三名理發師傅:張金陵、林尤英和耶谷,擊敗了大有來頭的對手。縫紉女工何佩珠、油廠書記陳翠嫦、木匠出身的曹煜英代表人民行動黨上陣,都以高票當選。尤其陳翠嫦,在例打區得9000多票,而她的三個對手的得票加起來,還不到4000票。
人民行動黨婦女部助理秘書方韻琴,競選時只有25歲,在史丹福區對壘朱馬波。朱馬波是林有福執政時的工商部長,也是政壇紅人,誰能料到小鋸居然鋸斷大樹,勢在必得的老將朱馬波,會敗給初出道的方韻琴。
人民行動黨的這些候選人,雖然學曆不高但草根性強,跟民衆在一起時就像街坊好友,平易近人,深得民心。
當然,人民行動黨那時的候選人,也有多人是高學曆的專業人士,如李光耀(律師)、吳慶瑞(經濟學家)、拉惹勒南(報人)、杜進才(馬來亞大學講師)、貝恩(律師)、王邦文(馬大畢業)、李炯才(新聞記者)、陳家彥(飛機工程師)、王永元(會計師)和李紹祖(醫生)等。
大舉掃黃整頓社會歪風
1959年自治邦大選,人民行動黨大贏,王邦文出任內政部長,第一炮便是大掃黃,來勢洶洶,嚇跑了許多搞黃色文化的小報負責人。
1959年自治邦大選,行動黨大贏,6月5日宣誓就職後,在政府大廈前合影。王邦文(左2)出任內政部長,第一炮便是大掃黃,轟動一時
王邦文的名字,在1957年人民行動黨贏得市議會大選,王永元當市長,他當副市長時已家傳戶曉。他文質彬彬,滿腹學問,烈日下穿著白衣白褲,帶著熱血沸騰的勞動隊伍,浩浩蕩蕩從尼諾大道經過,到獨立橋附近的大片荒地,拿著鋤頭除草建路,開辟勞動公園,老一輩的新加坡人都不會忘記。隊伍裏,還有陳翠嫦和何佩珠兩位女議員。勞動公園開幕,主持開幕的是何佩珠。
何佩珠(左)和方韻琴
1959年,新加坡的小報很多,一份一毛錢,四大版,有些還有黃色小說。自治邦政府成立的第三天(1959年6月8日),大舉掃黃運動便開始,《箭報》《工商報》《新生活報》《鐵報》《繁華報》《南洋周報》《自由西報》以及《周末報》的執照,都被收回。
掃黃運動,最先開刀的十多份小報
那時還有脫衣舞,歌台都靠脫衣舞賺錢。新政府上台,所有脫衣舞都不准演出,也不允許在公共場所擺放自動電唱機和彈球機。
王邦文在一篇文告上說:“我們現在的迫切任務,是整頓目前不良的社會風氣。”
他說:“我們的青年在大街小巷大跳牛仔舞,街頭巷尾,到處可見我們的大好青年,把時間花在打台球。在娛樂場所,脫衣舞自由公演。光天化日下,我們的青年手持殺人武器,互相厮殺,把安甯的大街小巷,變成他們無謂犧牲的戰場。”
王邦文大掃黃,有人歡喜有人罵。罵的當然是那些靠黃色文化吃飯的人,但歡喜的人比罵的人多,尤其做父母的。政府掃黃,救了社會,也救了他們的孩子。
1959年4月25日,人民行動黨主席杜進才博士(前排左五)率領候選人及支持者到萊佛士書院提名站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