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騙局案件最常見。(海峽時報示意圖)
作者 侯佩瑜
警方今年首8個月接獲1萬零402起詐騙案件,詐騙金額高達1.57億元。
也就是說,平均每起騙案涉及金額高達1萬5093元。 這比去年同期的5229起個案翻了一倍,比去年同期涉及的詐騙金額9200萬元也高出72%。
內政部兼永續發展與環境部政務部長陳國明今午在國會口頭回複西海岸集選區議員洪維能詢問本地詐騙案情況時透露了上述數據。
看著這些數據,不禁讓紅螞蟻驚歎:
新加坡人這麽多錢?新加坡人的錢這麽好騙?
看來騙子們疫情期間不能出門,多了不少時間深究如何騙錢?
疫情期間經濟不佳,騙子們也忙著到處撈錢啊。
不過騙子們就不能稍微有點良心嗎?經濟已經如此蕭條了,還要在乞丐碗裏掏錢,讓受害人雪上加霜。
陳國明說,警方多管齊下加大力度打擊日益猖獗的詐騙活動,包括加強與外國執法機構合作,並設立專門單位打擊詐騙活動。
例如,去年6月18日設立的反詐騙中心,旨在搗毀詐騙團夥的運作,同時迅速凍結涉及詐騙的銀行戶頭以降低受害者的損失。
迄今,該中心接獲超過8600起詐騙案件,涉及損失款額共約5200萬元。該中心成功取回2120萬元騙款,凍結6100個涉及詐騙的銀行戶頭。
2018年11月成立的電子商務詐騙執法及協調小組(E-FECT)至今也已成功爲2000個案件破案,逮捕了101名騙子。
洪維能則透露說,他經常收到放貸者向他提供個人貸款的簡訊,還經常收到騙子打來的欺詐電話,告訴他有一個包裹被扣留在海關。
紅螞蟻也常收到這類信息。(紅螞蟻截圖)
國人在抗疫期間頻密上網和網購,讓騙子有機可乘
根據警方早前發布的今年上半年犯罪數據,詐騙案依舊是最受關注的罪案類型。其中最嚴重的四種詐騙案類型分別爲:電子商務騙局、社交媒體冒充騙局、貸款騙局和冒充銀行釣魚騙局,數量占所有騙局的七成。
原因是國人在抗疫期間頻密上網和網購,讓騙子有更多機會下手,導致今年上半年網絡詐騙案的數量翻倍飙升。
其中,電子商務騙局案件最多,數量從去年同期的1202起,增加約74%至2089起案件。所涉及的總金額從100萬元急升至540萬元,其中有294起騙局涉及防疫物品如口罩、消毒液和溫度計。
這些電子商務騙局主要發生在Carousell、蝦皮(Shopee)、面簿、Lazada和Instagram平台。其中Carousell占了42.3%案件,騙局內容一般爲電子産品、遊戲設備和防疫必需品。
新加坡警察部隊心理學專家卡羅琳·米斯(Carolyn Misir)受訪時指出,詐騙集團的行騙手法和內容會與時並進,比如在冠病期間會使用與口罩或溫度器有關的詐騙內容,也會進行更多與網購和社交媒體有關的騙局。
她說:“如今科技發達,詐騙犯更容易在網絡上尋找受害者,尤其在疫情期間,受害者在家中能更及時回複信息等,讓詐騙犯有機可乘。”
她分析目前頻頻發生的社交媒體冒充騙局,騙子一般會假冒成受害者的熟人,借此讓受害者放下戒心,然後利用禮物或獎賞等好處,誘惑受害者提供銀行資料和一次性密碼,公衆上網時必須小心。
卡羅琳·米斯提醒公衆在使用網絡和接到可疑電話時保持警惕,在提供任何資料前,必須先向第三方核實對方的身份,不要輕易分享銀行密碼和一次性密碼。
公衆可上網scamalert.sg(有中文資料哦)或撥打反詐騙熱線1800-722-6688了解騙徒的伎倆,也可撥打警方熱線1800-255-0000或上網www.police.gov.sg/iwitness向警方提供這類騙案的線索。
(聯合晚報示意圖)
陳國明在回複三巴旺集選區議員傅麗珊詢問有關保障老年人墮入網絡詐騙案的策略時,指警方在公共教育方面也采取了更有針對性的措施,並將把重點放在容易被詐騙的人身上。
例如,警方會聯合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在推行數碼樂齡計劃(Seniors Go Digital)時,向年長者強調他們可能面臨的風險和威脅。
陳國明也說:“我們將繼續確保老年人在這個新的網絡空間受到保護。”
警方與全國罪案防範理事會接下來會推出“識破騙局,制止犯罪”的防範詐騙運動,在全島各地張貼海報,教育公衆如何識破騙局,用真實詐騙案例作爲教材,教導公衆辨認騙局迹象。
全國罪案防範理事會主席沈結樂舉例,
借貸簡訊、“好康頭”優惠、有“+”的電話號碼來電、網上美女要求購買儲值卡、網上帥哥熱烈追求等都是常見的騙局線索,一旦遇上就要提高警惕。
沈結樂表示,詐騙沒有疫苗,公衆需保持警惕,避免跌入陷阱。
切記好好學起來,以免自己成爲下一個受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