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和香港即將開放“航空泡泡”。圖爲疫情暴發後不再有外國訪客的烏節路商圈。(路透社)
作者 李國豪
“買東西,吃東西,真的停不下來……買東西,吃東西,香港讓我發現另一個自己。” 有點資曆的蟻粉早年一定曾被這個電視每日照三餐洗腦過。
然而,近年來,香港對新加坡人的魅力已大不如前。同樣的,綜合香港媒體報道,新加坡也不算是香港人特別青睐的旅遊目的地。
因此,當新加坡和香港昨日(16日)宣布將在未來幾周開放雙邊“航空泡泡”後,部分輿論認爲這項措施的象征意義大于實質,並不讓人感到太意外。
甚至有港媒報道,當地旅遊業者坦言兩地建立“航空泡泡”的消息並未給他們帶來驚喜。
不過,翻開新加坡及香港的相關旅遊數據,其實不難發現“航空泡泡”對兩個同質性極高的城市來說,是個不無小補的雙贏局面。
至少對新加坡經濟,尤其是千瘡百孔的旅遊業及航空業而言,新港“航空泡泡”除了能成爲新加坡向更多國家開放邊境的先鋒樣板,接踵而來的旅遊收入或許也能爲本地經濟帶來久旱逢甘露的實際收益。
“航空泡泡”或可解本地旅遊業者的燃眉之急。(海峽時報)
香港訪客去年爲本地旅遊業帶來超過5億新元的收入
下面先看幾組來自新加坡旅遊局及香港旅遊發展局的數據。
2019年,共有近49萬名香港訪客前來新加坡旅遊,來訪人數在所有國家地區中排名第12。
同一時間,前往香港遊玩的新加坡訪客則超過45萬人,在所有國家地區中排名第11。
從航空客流量的角度來看,單在去年來往兩地的人數就有近100萬人。
再來看旅遊收益。 2019年,香港訪客一共爲本地旅遊業帶來5.07億新元的收入,占該年本地旅遊總收益的1.83%,在所有國家地區中排名第13。
另一邊廂,本地訪客亦爲香港旅遊業貢獻了20.32億港元(約3.56億新元)的收入,爲當地過夜旅遊總收入的1.47%,排名第10。
兩地訪客的消費能力也不相上下。
香港訪客2019年平均每人在本地“幫襯”1038新元(排名第13),去香港“買東西、吃東西”的新加坡訪客則平均每人花費6245港元(約1094新元,排名第7)。
盡管我國已經逐步放寬病毒阻斷措施,但礙于國門依然深鎖,許多仰賴外國旅客的相關行業終日深陷拍蒼蠅的困境之中,難以脫身。
隨著新加坡及香港開放“航空泡泡”,消費能力不俗的香港訪客或許將爲本地部分陷入寒冬的商家帶來一些生氣。
華僑銀行經濟師林秀心告訴《南華早報》,訪客有可能會在我國的購物天堂烏節路展開“報複性消費”,因此對我國旅遊業,尤其是仰賴外國旅客的烏節路零售商來說,這將多多少少緩解他們的收入荒。
香港訪客有可能在烏節路商圈“報複性消費”。(烏節路商聯會)
新航與香港國泰航空預料受益
除了旅遊業,“航空泡泡”也有可能爲新加坡及香港這兩大亞洲航空樞紐陷入水深火熱的航空業帶來一線生機。
“航空泡泡”協議公布不到24小時,新航的往返香港經濟艙機票,就從原本的400新元飙升至558新元,漲幅達40%。
據彭博社報道,新加坡往返香港的航線在疫情暴發前占新航收入的3%。
彭博行業研究分析師James Teo及Chris Muckensturm預測,新加坡與香港的“航空泡泡”協議預計可爲新航增加1500萬新元的月收入,並減少6%的現金耗損。
新航的股價(16日)一度上漲1.4%,香港國泰航空今日股價也一度大漲6.4%。
James Teo及Chris Muckensturm也表示,新港“航空泡泡”預料可爲國泰航空增加9000萬港元(約1580萬新元)的月收入,現金耗損減少多達6%。
“航空泡泡”預料有助緩解新航的困境。(聯合早報)
冠病檢測費可能是一大阻礙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回到原點,“航空泡泡”能對新加坡及香港經濟的複蘇帶來多大助益,始終還是和兩地民衆的出遊欲望息息相關。
《南華早報》報道,擺在“航空泡泡”眼前的其中一個難關是冠病檢測的高昂費用。
在香港,冠病檢測的費用可從300港元(53新元)至1000元港元(175新元)不等。新加坡機場的冠病檢測費用則要價300新元,高昂的檢測費用有可能會讓“航空泡泡”的效果大打折扣。
根據《聯合早報》進行的線上調查,本地有多達35%的受訪者都希望等到多數地方都安全了才出國;近15%的受訪者則因不想做冠病檢測而不急于去旅行。
香港維多利亞港。(互聯網)
此外,有超過四成受訪者表示將等所有人都注射了疫苗才會前往香港旅遊。只有22%的受訪者表示會在“航空泡泡”推出後,就前往香港旅行。這些數據顯示,本地許多民衆仍保持觀望態度。
交通部長王乙康14日接受彭博電視台訪問時曾指出,只有在全球廣泛使用疫苗的情況下,大衆旅遊才有可能恢複,而這個過程預計需要至少兩年時間。
但新加坡及香港兩個航空樞紐跨出的這一小步,或許能促成更多這類合作關系。
香港訪客所可能帶來的旅遊收入,盡管數字不算華麗,但對本地因疫情而吃盡苦頭的經濟領域及員工來說,這個“不無小補”也許就是那根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