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德
本地著名劇團TOY肥料廠的藝術總監吳文德(48歲),可說是骨子裏都是戲。
他的父親是建築公司老板,媽媽溫亞是本地歌仔戲新賽鳳劇團的名伶,懷著他時還在唱大戲。文德出世後睡的搖籃,也是挂在戲台下,睡著醒著耳邊都有歌仔戲的咚咚锵。
吳文德的媽媽溫亞簽是著名福建大戲的歌伶
到了三、四歲時,戲台更成了吳文德的樂園。他在台下可以吃各種小糖果、仿燕窩水、清湯,找小朋友玩,但最好玩的就是上台了,口齒伶俐的他不時會扮些家童、小太監的角色,甚至還反串丫環,他唱歌、舞劍、騎馬,什麽都會。
這樣長大的吳文德,身上不長“戲”胞也難。
以現代戲劇承傳大戲精粹
吳文德在設于牛車水的劇團辦事處受訪時說,他的姐姐和弟弟也很有藝術細胞,姐姐是插花師,弟弟是設計師。童年在歌仔戲的世界中長大,大戲裏絢麗的服飾、耀眼的舞台布景、引人入勝的故事和曲子,無一不讓年幼的他們深深著迷。
他說:“我最難忘街戲的氛圍,台上演員落力地演,台下觀衆也熱情地呼應著;台上壞人都沒好下場,台下觀衆也忘情投入大罵‘壞人’。街戲對那年代的人來說,不只是吃、娛樂、聚會,還有包青天、秦香蓮、目蓮救母……我們的道德價值觀,民間和曆史故事,全都交織在大戲裏。”
可是物換星移,這個璀璨的世界也漸漸泯滅了,這總讓吳文德有失落感。他一直有挽救街戲的使命感,所以當他通過已故劇作家郭寶崑的作品,知道有現代戲劇這回事後,他仿如找到失去的珍寶。
他19歲時就和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TOY肥料廠,身心魂魄都奉獻給了戲劇。“那時我在當兵,周末就去排戲,即使不賺錢,即使一部戲要排上一整年,我們都不介意。那種熱情聯系了每個人,我記得戲上演後,我們四、五十人哭成一團。”
他曾以母親的名伶生涯爲藍本,寫了《剃頭刀》的劇本,讓街戲重現。《剃頭刀》的舞台版演了六七回,曾贏得多項大獎,不久前還被拍成電視連續劇。
吳文德多才多藝,寫劇本、編劇、導劇、舞美設計樣樣行。他遊走在中英劇壇之間,戲劇題材豐富多樣化:有傳統的《情斷昆吾劍》,也有顛覆傳統的《南柯一夢》;有寫實的《剃頭刀》,也有虛擬超現實的《竹林七賢》、還有輕松的《天才諧星》和搞笑的英語音樂劇《新兵小傳》。
無論什麽形式和題材,他的戲劇總是貫穿著濃厚的本地色彩和中華文化,其理念、思維和價值觀,和街戲不無相似之處。
作品貼近民衆與生活
但懷舊的文德卻也知道,人一定要往前看,跟著時代走,藝術更不能和生活脫節。
吳文德說:“過去街戲是演給神明和人看的,現代戲劇不用演給神看,那就要更照顧觀衆了,總不能我做我的戲,可是台下空空沒觀衆。”
他總是有藝術和人生的糾結,可是,“我從不覺得藝術家應該爲自己創作,你必須知道你的觀衆是誰,你必須服務民衆,走入時代,走入人們的生活。我希望能成爲戲劇和人之間的橋梁、藝術和生活之間的連接者。”
吳文德的作品《剃頭刀》《K變形記》《搭錯車》《唯二》,都先後上過中國北京、上海和杭州的舞台,很多時候場場滿座,深獲好評。其中《詠蟹花》,在北京的國際戲劇季上還被選爲開幕大戲。
中國藝人丁當(右)受邀參與本地舞台劇《搭錯車》的演出。左爲舞台劇導演吳文德
TOY肥料廠于2014年呈獻的華語音樂劇《唯一》,由新加坡年輕歌手诠釋巫啓賢12首原創歌曲。圖爲台前幕後工作人員的合照
除了中國,吳文德的作品也到過日本、菲律賓、埃及、印尼,甚至是蘇聯,劇裏的方言對白和新加坡味,都讓海外觀衆感到新鮮。
“我發現海外觀衆很會看戲,尤其是北京的觀衆,從他們在交流會上提問的問題,我發現他們能看出一些蘊藏在戲裏的信息,讓我有喜逢知音的感覺。這樣的交流是進步和提升的動力。”
在吳文德的舞台制作裏,他會刻意保留一些演員名額給新加坡的新移民。他說:“一些劇團不用新移民演員,可能覺得本土演員在語言表達上,會被這些新移民比下去,又或許覺得他們還不夠了解本地文化。我認爲我必須開始這文化的銜接工作,我覺得,只要拿到粉紅登記,就是新加坡的一分子。新移民加入後反而能提升本土演員的水准,帶來另一個視界,劇團更有進步的空間。”
凡事皆有陰陽兩面
吳文德寫劇本、編劇、導劇、舞美設計樣樣行。圖爲他部分作品的劇照
TOY肥料廠劇團成立已30年,期間推出的劇作少說也有200出。劇團的全職自由演員超過100人,有六名拿固定薪水的全職職員,打理市場行銷、宣傳、行政、人事和籌資等工作,非常專業。
吳文德說,在新加坡搞戲劇是幸福的事。這裏的硬件和軟件都充足,官方給予充足的津貼資助,數據也顯示新加坡的觀衆人數已有所增加。
“但我覺得凡事都有陰陽兩面。惡劣的環境會磨練出歌唱家最美好的聲音,孕育出作家最聖潔的文字。”吳文德說。“新加坡的環境相對之下豐衣足食,沒有什麽尖銳的課題,這是沒有問題中的問題。”
不過,他覺得藝術反映現實,每個年代、環境都不同,沒有比較好或比較壞的現實,重要的是怎麽讓作品的藝術性和思想內容去打動觀衆。
今年新冠病毒疫情使很多戲都無法上演,但樂觀的吳文德說,他就利用這個時機寫劇本和策劃新戲,也想做新嘗試,例如做網上直播,甚至想用創新手法賣雪糕。
“愁也沒辦法,我們應該做點開心的事,用正能量去面對危機。”他透露,通常他遇到難題就去睡個覺,或去騎腳車打羽球,精神飽滿後去應戰,效率更高,靈感更多。
吳文德說,搞戲劇多年,他從沒有怠倦感,因爲學無止境,“每出新戲我都有進入新世界的新鮮感,有新的東西刺激我去學習。”
對于未來,吳文德說,他想寫出一個有影響力的劇本,既對後人有用,也可讓靈魂更自由地遊走在屬于自己的竹林中。“戲劇的殿堂聖潔高深,我還沒修成正果,精神上我也覺得自己還沒達到一種境界。我會繼續努力創建自己的竹林,也繼續把戲劇做好。”
吳文德 小檔案
_
畢業自南洋藝術學院,26歲成爲首個獲得威士藝術獎學金得主,到倫敦修讀戲劇課程。
_
19歲成立TOY 肥料廠劇團,23歲寫了《剃頭刀》,其他作品包括《我和春天有個約會》,女主角歐菁仙過後成了電視紅人。著名歌手陳潔儀也參與過他的戲劇《雨季》。
_
2001年獲得國家藝術理事會“青年藝術獎”, 2005年獲得新加坡傑出青年獎(藝術與文化)
_
35歲時連續兩年受委擔任國慶慶典創意總監,成爲最年輕的國慶慶典策劃人。也參與藝術節、藝悅樂齡活動,並受委編導2003年日本-東盟六國聯合制作的英語劇《海鏡》,在亞洲六國做巡回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