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疫情的籠罩下,2020年一轉眼來到尾聲。這一年充滿了挑戰和不安,人們在生活各方面也須適應許多新常態。但在這艱難的一年裏,人們也見證不少人情溫暖的瞬間。時時刻刻戴著的口罩下,人們繼續送上微笑。
2020年。新冠之年。也是新加坡《聯合早報》“字述一年”年度漢字投選活動的第十年,今年以“字述疫年”爲主題,選出10個最能代表新冠之年氛圍與精神的漢字。由專家團隊選出的10個候選漢字是:
本屆“字述一年”再次舉辦社交媒體比賽,讀者可通過一個漢字,分享在2020年經曆的種種困難和溫馨時刻。
1
這個漢字,大概不用多說,大家已經可以做最直接的聯想。
它從我們生活中一件可有可無的東西,一躍成爲我們長時間親密接觸的日常必需品。
大事記
1 出門須戴口罩
自1月起,全球各地口罩貨源緊張,新加坡多處也上演“搶口罩”風潮。
有鑒于此,政府跨部門抗疫工作小組宣布,2月1日起至2月9日,每戶家庭可在89個民衆俱樂部與聯絡所,以及654個居民委員會,免費領取四個手術口罩,以解燃眉之急。分發給130萬戶家庭的520萬個口罩由新加坡武裝部隊動員1500名軍人連夜趕工分裝。
自4月16日起,除了兩歲以下幼童和在戶外進行激烈運動的公衆,所有人出門時都必須戴口罩。政府後來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指導意見,從9月28日起將強制兒童戴口罩的年齡,從兩歲調高至六歲。
2 政府派發可重複使用口罩
4月,醫用口罩在全球持續短缺,新加坡的醫用口罩庫存繼續優先保留給醫護人員。
政府于4月5日首次向全國居民免費派發有一定過濾效用的可重複使用口罩,並從5月26日起再向每人派發一個改良後可有效過濾高達95%細菌的第二代可重複使用布制口罩。新口罩的透氣性與舒適性較第一代的有所提高。
除了民衆俱樂部和居委會,政府首次使用自動販賣機派發口罩。販賣機設在民衆俱樂部,公衆只須掃描身份證,15秒內即可領取口罩。
淡馬錫基金會之後繼續牽頭,分別在6月至7月,以及9月到10月,兩次展開全國範圍的口罩分發活動,派發數量超過1700萬個。第三次分發口罩活動將從本月30日至下月13日進行,這次分發的是具抗菌效果的3D口罩,適合在健身房運動時戴。
3 口罩外交
一個薄薄的口罩,在疫情期間也染上政治色彩。
1月24日,台灣政府率先宣布禁止口罩出口一個月,以確保島內口罩供應充足,引發大陸網民抨擊。
擱置“金援外交”,台灣打出“台灣能幫忙(Taiwan Can Help)”口號,總統蔡英文在4月1日宣布,基于人道考量,將送出1000萬個口罩給全球疫情嚴重國家,捐贈對象包括美國、歐洲以及其邦交國。
無獨有偶,作爲全球口罩生産量最大的國家,中國大陸在口罩生産能力逐漸恢複後,于3月高調推動“口罩外交”。
這包括向多個國家和世界衛生組織、非盟提供援助,包括檢測試劑、口罩、防護服等。
來自中國的抗疫物資在東南亞國家頗爲受落,卻在歐洲遭遇質量問題。例如荷蘭衛生部門在3月28日稱,該國收到的130萬個中國制造的口罩質量不過關,下令收回首批發放給醫院的60萬個口罩。
2
人類今年一直在刷新紀錄,並且還在繼續。遺憾和悲痛的是,我們天天在刷新的是新冠染病和死亡人數。人類生命的大浩劫就這麽記錄了2020年。
大事記
1 《紐約時報》封面刊登1000亡者訃告悼念
隨著美國冠狀病毒死亡人數逼近10萬人,美國《紐約時報》5月24日的頭版刊登了1000名死者的姓名、年齡及生前信息,導語還寫著:“他們不只是名單上的名字。他們曾是我們。”
《紐約時報》指出,數月來,媒體一直在報道美國疫情,但職員們突然意識到:“無論是我們自己,還是普通讀者,都對這些數據有些疲勞。”
2 喬治·弗洛伊德之死
5月25日,美國黑人喬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遭白人警員德雷克·肖萬(Derek Chauvin)用膝蓋重壓頸部致死事件,暴力執法引爆全美反種族歧視示威,抗議聲浪短短數周內也迅速在全球蔓延開來。
“黑人的命也是命”是這場示威浪潮的標語口號。左翼人士也借著浪潮,以一衆美國早期領袖人物屬于蓄奴者、種族主義者或殘酷地主等理由,認爲他們不配立像紀念,要拆除破壞。
在弗洛伊德出事的明尼阿波利斯市,市議會6月12日通過決議,決定解散警察部門,改以社區主導的安全部門取代。該決議指出,弗洛伊德的遭遇顯示,再多的改革也無法防止警察部門一些成員對社區成員,特別是黑人和有色人種施加致命暴力和虐待。
3 客工宿舍暴發疫情
新加坡2月8日出現首起客工確診新冠病例,該客工所屬的實裏達航空嶺工地當時成爲感染群,有五名客工確診。豈料,客工病例在往後幾個月大暴發,超過5萬4000名客工確診,占新加坡總病例超過九成。
新加坡是從3月底陸續在數個客工宿舍和工地發現病例,過後病例和感染群人數迅速翻倍,幾乎所有大型客工宿舍都難逃新冠魔掌。病毒如此迅速廣泛傳開,與客工的居住環境脫不了關系,客工宿舍的一間房可住上十多二十人,密集度非常高。離鄉背井的客工們面對疫情和諸多未知數,心理也承受巨大壓力。
一場疫情使客工的生活和生命引起了關注,政府事後檢討並致力改善客工居住條件,還特設“保障、關懷與接觸小組”,關注客工的心理健康。
3
自今年3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新冠疫情爲“大流行病”以來,全球感染新冠人數已超過5140萬人,超過127萬人丟了性命。
雖然人們早已摒棄了視鬼神爲瘟疫病源的迷思,不過新冠緣何而起,至今仍是謎團。也怪不得有人感歎,今年真是瘟神降頭了。
新冠瘟疫給全球帶來深重災難,但這不會是新加坡面對的最後一場公共衛生危機。李顯龍總理說,另一個“具高度傳染性、致命且易于變異”的X疾病的來襲只是遲早的問題。新加坡能做的是汲取經驗,做足准備。
更具戲劇性的是,對全球局勢有極大影響的美國總統選舉就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展開。部分人眼中的“瘟官”特朗普一邊宣稱美國防疫有方,一邊疏于防範,忙著重啓經濟;另一邊美國染疫人數屢創新高,特朗普也在選舉前夕“中招”,最終先贏後輸敗下選戰,讓衆多民衆長籲一口氣,“終于把‘瘟神’送走了”。
如果要用一個字來形容你的2020年,那會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