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加坡媒體報道,新加坡與天津去年的雙邊貿易往來再創新高,達24.3億,同比增長18%。據悉,新加坡企業去年在津投資增長超過50%,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可持續及智能發展、貿易與投資,以及人文交流三方面的合作上。
而隨著新加坡與中國在智能和可持續城市方面合作上的進一步深化,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長李智陞在新加坡—天津經濟貿易理事會第九次會議上表示,新中兩國政府都致力將天津生態城打造成可複制的合作典範,相信該項目經驗的推廣有助于支持中國綠色發展優先和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李智陞說,今年恰逢新中建交30周年,意義重大。天津生態城作爲新中第二個政府間合作項目,與新加坡有深厚友誼基礎。
李智陞說,今年恰逢新中建交30周年,意義重大。天津生態城作爲新中第二個政府間合作項目,與新加坡有深厚友誼基礎。
在人文交流方面時說,李智陞說,淡馬錫理工學院將和位于生態城的國家動漫園以及天津職業大學會展開一系列合作,同時新加坡國家圖書管理局和天津生態城中新友好圖書館也將展開圖書和文化交流。
李智陞還特別提議,雙方或可就新加坡博物館“一帶一路”沿線城市的藏品進行未來合作的探討。
此外,理事會中方聯合主席、天津市長廖國勳,在天津會場發表開幕致辭時也強調,雙方可複制推廣天津生態城的可持續發展經驗,拓展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同時促使貿易投資便利化,探索自由貿易改革等。
據悉,此次會議以遠程視頻和現場同步進行,雙方還簽署了包括港務集團、地産以及高校等多項合作諒解備忘錄(MOU),並有多家相關企業分享了合作經驗。
天津生態城
天津生態城建立于2013年,是中國國務院正式批准的首個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
天津生態城
生態城坐落于天津濱海新區。爲滿足中國城市化發展的需求,占地30平方公裏的生態城以新加坡等發達國家的新城鎮爲樣板,將被建設成爲一座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型和諧社區。
按照新中兩國協議,中新天津生態城將借鑒新加坡的先進經驗,中新兩國在城市規劃、環境保護、資源節約、循環經濟、生態建設、可再生能源利用、中水回用、可持續發展以及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進行廣泛合作
天津生態城主要特點
第一個國家間合作開發建設的生態城市。
選擇在資源約束條件下建設生態城市。
以生態修複和保護爲目標,建設自然環境與人工環境共熔共生的生態系統,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
以綠色交通爲支撐的緊湊型城市布局。
以指標體系作爲城市規劃的依據,指導城市開發和建設的城市。
以生態谷、生態細胞構成城市基本構架。
以可再生能源利用爲標志,加強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以城市直接飲用水爲標志,在水質性缺水地區建立中水回用、雨水收集、水體修複爲重點的生態循環水系統。
天津生態城的産業
國家動漫園:動漫園整體占地1平方公裏,規劃建設面積77萬平米。空間布局考慮動漫産業及從業人員的特性,整體功能區劃包括門戶區動漫大廈、研發與孵化區、智能衍生品區等。
建有動漫公共技術服務平台、辦公區及動漫體驗館。建有大型動漫互動體驗中心、動漫博物館及産品展示中心等産業基礎設施。辦公區以園區龍頭動漫企業爲主。
國家影視園:影視園園區占地1平方公裏,建築面積30萬平方米,由創意研發和展示體驗兩個部分組成。是國內首個集3D影視創意、研發、拍攝、生産與一體的立體影視基地。
環保産業園:環保産業園園區占地2平方公裏,建築面積200萬平方米。是生態城以新能源、新材料、新技術等低碳産業項目爲主的新興企業聚集區。
生態科技園:科技園園區占地0.4平方公裏,建築面積40萬平方米。是生態城以節能環保、綠色建築爲主的研發、認證中心和企業部的聚集區域。
信息産業園:信息産業園區占地0.7平方公裏建築面積約77萬平方米,主要發展軟件開發、系統集成、軟件外包、芯片設計等。
天津生態城中與新加坡關系最爲密切的莫過于中新友好圖書館。
中新友好圖書館
中新友好圖書館是天津生態城2015年首批中新合作重點項目以及2016年濱海新區主要惠民項目之一。場館由德國GMP設計,占地面積3.5萬平米,建築面積6.7萬平米,建築高度35米,共五層。
中新友好圖書館是一座集圖書、檔案一體化管理和服務的區域性公共文化設施。設計圖書館藏容量150萬冊,檔案館藏容量100萬卷,現有館藏圖書35萬冊,區域人均藏書擁有量3.5冊,館藏檔案11萬件/卷,數據庫資源75個,讀者坐席2000余個,設計日接待讀者量5000人。
新加坡特色館
該館設有兩個新加坡特色館,由新方專業團隊負責室內設計,在這裏就能體驗到新加坡圖書館的先進的設計理念和鮮明的文化氣息。一個是新加坡主題館,館內藏書以新加坡主題圖書和外文圖書爲主,並設有“中新合創生態城”主題展區,以及具有新家坡特色的多媒體CD牆、閱讀街。坐在窗邊的閱讀階梯上,還能欣賞到窗外的美景。
另一個是生態兒童館,設計風格以海洋爲主,館內有海龜造型的孵化閱覽區、兒童活動區,現藏有適合14歲以下兒童閱讀的各門類圖書23000冊,有聲繪本讀物400冊。爲持續提高服務水平和管理能力,該館與新加坡國家圖書管理局合作,制定了長期的館員培訓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