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本地年輕人是不是草莓族??
這個事情一直存在爭論,在討論這個之前,先來了解下什麽是“草莓族”。
草莓族一詞出自翁靜玉著、1993年出版的《辦公室物語》一書,後多用來形容年輕人像草莓一樣,盡管表面上看起來光鮮亮麗,但卻承受不了挫折,一碰即爛,不善于團隊合作,主動性及積極性比較差。
簡單點說,就是年輕人被保護的太好,承受不了挫折。
真的是這樣嗎?
本地年輕人其實很有主見,並不是很多人所認爲的“草莓族”,希望年輕人能多發表意見。
本地民情聯系組監督委員會副主席蔡瑞隆現身說法,爲年輕人正名。
他們其實很有主見
作爲民情聯系組監督委員會副主席,蔡瑞隆在疫情期間與本地的年輕人有了更多的交流,他表示,本地年輕人對人口老化、生活水准和環保等課題都很關注,而且他們也很有包容心,對弱勢群體和有心理健康問題的人都更有憐憫之心。
不少年輕人在網上交流的時候也表示,除了擔心就業前景,環保、種族平等、性別平等社會議題也是他們關注的。
這一代的年輕人不光是在新加坡多種族多文化的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他們也比上幾代人有更多了解這個世界的機會,身邊的同學和朋友都來自世界各地,也有了更多遊覽世界和獲取信息的機會。
他們也在疫情期間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自己不是草莓族。
空少變小販
本地一名空少在疫情期間失去了工作,處于停飛的狀態,但是他沒有放棄,轉頭變成了一名釀豆腐小販。
圖片來源:8視界
能有這個機會也是偶然,34歲的小王在9月至10月期間,開始跟隨資深小販學習賣釀豆腐。
他是在年初到小販中心用餐,偶然跟60歲的老板娘聊起轉行的事情,他表示有興趣學做釀豆腐,這才得知老板娘也有份參與國家環境局與新加坡精深技能發展局推出的小販培訓計劃。
于是,他決定趁這時間向資深小販拜師學藝做釀豆腐,未來或轉換跑道,勇闖餐飲界。
圖片來源:8視界
雖然過程很辛苦,但是小王坦言,他本就有意在將來進軍餐飲界,而當小販所需的投資金額不高,正適合自己的計劃。
從空姐到家居護理員
從一名光鮮亮麗的空姐,到轉行做家居護理員,前空姐小林坦言,自己曾面對很多誤解。
薪水減半,工作性質有時被誤解,但小林不在乎別人的眼光,她覺得自己做的開心才重要。
圖片來源:8視界
家居護理員的工作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清潔和照顧老年人,更多的是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包括上門幫年長者量體溫和血壓,協助他們的日常生活,也陪他們做運動和玩一些益智遊戲,改善年長者的情緒,關注他們的心裏健康。
圖片來源:8視界
帶貨主播
直播的風越刮越大,新加坡本地也有了更多的年輕人從事這一行業。
疫情帶動本地的直播購物熱潮,這讓不少人動起了想當帶貨主播的念頭。
根據本地的網紅營銷公司的數據,旗下的網紅主播人數比去年多出了六成,當中有九成是年輕人。
25歲的小卓半年前因爲疫情失去了工作,身爲一名前活動策劃,她誤打誤撞地成爲帶貨主播,現在每個月主持多達20場直播秀。
圖片來源:8視界
她說自己喜歡在鏡頭下的感覺,可以和屏幕後的幾百人甚至是上萬人一起交流,這種互動,會讓人感覺到快樂。
年輕人是不是“草莓族”,從來不是外界說了算,他們都在努力掌控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