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跟女兒談心,說她脾氣太倔,能不能改改,這孩子只要說不吃的東西,你怎麽勸,怎麽哄,半口不吃,衣服也是,無論我們覺得多好看,只要她不喜歡,你怎麽說都沒用,連試都不肯試。
有時候是真的很來氣,尤其在吃飯問題上,今年都12歲了,幾乎沒吃過綠葉菜,因爲這事我曾經想過多少辦法,動過多少腦子,費了多少話,算的上是絞盡腦汁,到現在還是個不吃。
有時候氣急了,隨口就是一句:跟你爹一個德行!咋這麽倔呢!
先不說我脾氣什麽樣,也許是當事者迷,反正在我眼裏,何止是她爸,孩子的奶奶脾氣也特別倔,真的感覺就是基因決定的。
但是女兒又特別善解人意,每次說話都會顧及我們的感受,很巧妙的那些避開傷情傷面的詞彙,有時候一開心我就會說:這一點不錯,隨你媽我了。
可想而知,女兒經常回我的就是:嗯嗯,是是是,好的全隨你,不好的都隨我爸!可不,就連那個邋遢勁兒都跟她爹一樣一樣滴。
說到這,那麽孩子的脾氣性格啥的到底是隨了誰呢,還是後天家庭環境下養成的呢?
我們先來看看百度裏查到的答案:
孩子的性格和智力究竟會遺傳誰比較多呢?
智力是母親的遺傳大。智力有一定的遺傳性,同時受到環境、營養、教育等後天因素的影響。據科學家評估,遺傳對智力的影響約占50%-60%,就遺傳而言,媽媽聰明,生下的孩子大多聰明,如果是個男孩子,就會更聰明。這其中的原因在于,人類與智力有關的基因主要集中在x染色體上。女性有2個x染色體,男性只有1個,所以媽媽的智力在遺傳中就占有了更重要的位置。
性格是父親的遺傳大,性格的形成固然有先天的成分,但主要是後影響。比較而言,爸爸的影響力會大過媽媽,其中,父愛的作用對女兒的影響更大。一位心理學家認爲:“父親在女兒的自尊感,身份感以及溫柔個性的形成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另有一位專家提出,父親能傳授給女兒生活上的許多重要的教訓和經驗,使女兒的性格更加豐富多彩。
也就是說,我隨口說的話恰好是正確的,哈哈,所以沖這一點真的可以在寶爸面前趾高氣揚了,可是後來兒子的出生讓我對教育和遺傳有了更多的認知與看法。
兒子從小性格溫和,很少發脾氣,幾乎樣樣事情都讓著姐姐,盡管他小,盡管他也喜歡讓出去的東西。
而且兒子從小就特別幹淨,這一點跟女兒也是天壤之別,女兒是人待在哪裏,哪裏就亂糟糟一片,而且催著喊著還未見得收拾,兒子也是教育他東西哪裏拿的放哪裏,他就能特自然的做到。
兒子的幹淨是發自內心的,你能看出來的是,他自己都接受不了哪裏不齊整,看見床單皺了,去過去抻平,看見書架上的書放歪了他會過去擺好,反正兒子比起女兒更像我,特別整潔。
一個家,一個環境,同樣的爹媽,同樣的教育,卻擁有兩個性格脾氣迥然不同的孩子。
到底是什麽決定了這一切?
現在再看看後天的家庭環境和教育給孩子的哪些影響是最深刻有效的,還是以我的兩個孩子爲例。
女兒小時候由姥姥照顧,媽媽這個人太勤快,太幹淨,印象裏年輕時候她只要她身體好好的情況下,就沒閑著的時候,整天忙活,整天收拾,那時候我還納悶,我媽整天忙啥呢,也不見她坐一下跟我們聊聊天。
家裏哪哪兒都一塵不染,別人來我們家玩,都不敢輕易坐,先得問問我媽坐這兒行嗎?地上也是,從來都是幹幹淨淨,那些來找我爸的人,都不敢抽煙,煙灰掉地上都會下意識看看我媽的臉。
盡管那會兒是在農村,住的瓦房,但是全村我媽是出了名的幹淨,別人家都隨便慣了,上我家來就顯得格外不自在,因爲不能隨便扔隨便坐。
她帶女兒的時候,在衛生這方面,我是一百個放心,從頭到腳從裏到外,潔淨如新,利利索索,由于她過分的幹淨講究,別人收拾的都很難入她眼,所以女兒幾乎10歲之前,沒做過任何家務事,我媽全部代勞。
一是因爲她嫌棄孩子幹不好,她弄完自己還得再來一遍,不如自己來的痛快,二是總覺得一個孩子讓她幹啥啊,自己健健康康,身體倍棒也閑不住。
所以,這就養成了一種什麽現象呢?女兒從來不收拾,從來不操心自己的東西放哪裏了,因爲總有一個人跟在她屁股後面給她歸類回籠,但是,老媽呢又愛唠叨,她自己一邊幹著,一邊嫌棄女兒懶,可是女兒幹完了她又不滿意,還得重新弄一遍。
從小女兒的脾氣大,源自于老媽的唠叨所致,嘟囔煩了,去幹,不合適接著被唠叨,實在忍受不了就開始沖我媽吼,而我媽,一旦看見女兒大吼大叫的,心裏又委屈總覺得自己天天事無巨細,幹了那麽多,孩子還不體諒,所以她也壓制不住自己,就開始吵吵。
于是這一老一小,隔兩天就跟鬥雞一樣,豎著毛吵啊嚷嚷,然後最不爭氣的是我媽,明明孩子不對,她這樣對你你就別遷就她了吧,她不,吵完了她心裏受不了,一會兒再跟女兒主動和好。
當我辭職後回到家裏,看到女兒霸道,邋遢又倔強的樣子,真的從心裏急,從家呆長了才發現問題都出在老媽身上,如此教育,再加上基因裏(遺傳了她爹的)就有這一項特點,她能不成爲現在的樣子嗎?
再來說兒子,這個臭小子是奶奶帶大的,婆婆這個人和媽媽簡直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她超級不愛整理,特別懶,可是脾氣性格隨和,孩子有點錯啥的,她根本不介意,啥事得過且過,基本上屬于縱容。
婆婆沒什麽規矩可講,她對孩子就是:你幹啥都行,屎拉在屋裏都不帶說的,還笑嘻嘻的去收拾,但還收拾不幹淨,地面擦一下完事,都不用水沖,這種事擱在我媽身上,一次就給你改過來,永遠不能再有第二次。
最大的問題是,婆婆這個人無論你給她指出多少遍,說了多少次不能這樣,不能那樣,永遠只是答應,甚至都不回應,回過頭來,還按自己的弄,永遠忠于自己那一套理論和方式。
這一點我在他爹身上已經看到了,跟他媽簡直就是複制粘貼,而我女兒現在生怕被她奶奶和爸爸落下,緊隨其後,死守“家風”,盡管我這個媽天天替她溫習“小女孩要幹淨一點,要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用處甚微。
我兒子的脾氣溫順應該就是在奶奶帶的兩年裏,從未被吵過教訓過有關,都不知道什麽叫回嘴,而且他在奶奶這種“萬事皆可行”的氛圍之下,幾乎沒有感受過被否認。
兒子雖然是祥和一片,但卻缺乏個性,也不知道動用脾氣這個武器去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因爲奶奶基本事事依著他,不用動腦子發脾氣去爭取,也沒産生過自我保護意識,不懂,因爲沒人跟他對立。
後期我回歸家庭以後,兩個孩子身上的問題我都接受不了,經過了一年多的時間才逐漸改掉他們身上一些毛病,可女兒有的問題已經根深蒂固,她跟姥姥在一起的時間太長,好多習慣和脾氣性格已經形成。
兒子則比較聽話,也小,一切還沒融到骨子裏,容易改變,來到我身邊以後跟隨我的習慣和教育慢慢就蛻變了,性格也很好,比較靈活,什麽事一說很容易接受,也很整潔規矩,好像他自身就喜歡平平整整(這方面遺傳了我的基因),只是奶奶埋沒了孩子的天性,再加上那時候小,只有跟隨的份,也無法自主決定改變自己的環境。
所以盡管都是一個爹一個媽,基因的分配和在講個人身上成長的模式都不一樣,而撫養兩個孩子的人性格也有天壤之別,所以才讓他倆有那麽多的截然不同。
綜上,孩子的脾氣性格基因是一部分決定因素,但後天的教育和家庭環境真的也至關重要,在孩子6歲之前,家長一定要注重這方面的培養,這個階段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期。
以我家兒女爲實例帶給朋友們的這篇文章,希望能引起你們的一些共鳴和啓發,育兒不是小事,看到成功也是若幹年以後,一旦孩子長大成人檢驗我們教育水平的時候也就到了,希望到那個時候我們能感到欣慰,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