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14日,中國市場監管總局對阿裏巴巴收購銀泰商業(集團)有限公司股權、閱文集團收購新麗傳媒控股有限公司股權、深圳市豐巢網絡收購中郵智遞科技有限公司股權等三起未依法申報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進行了調查,分別處以50萬元人民幣(10.2萬新元)罰款的行政處罰。
原本外界以爲這次反壟斷調查會以罰款告終,輕輕揭過,可沒想到就在10天後,阿裏巴巴因爲涉嫌壟斷被立案調查,公司在美國的股價大跌13%。
一起普通的反壟斷調查,原本不應該帶來這麽大的殺傷力,反壟斷之劍揮向阿裏,到底會給這家巨頭帶來怎樣的結局?
新加坡又是如何處理壟斷的,在這裏又發生過哪些備受關注的反壟斷的大案?
壟斷對我們生活的危害遠比你想像得更大!
01. 互聯網巨頭壟斷秋後算賬
阿裏爲什麽突然會被立案調查呢?
按照監管部門的說法,之所以對阿裏立案調查,是因爲公司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爲。
所謂“二選一”,主要是指電商平台要求入駐的商家在自己和競爭對手之間做出選擇,尤其是在每年的“雙十一”大促之前,這道選擇題就會浮出水面,讓很多中小商家頭疼不已。
在電商平台看來,“二選一”是一種完全的市場行爲,不過,這和中國《反壟斷法》的規定形成了抵觸。
到底哪些行爲算得上壟斷?
中國的《反壟斷法》規定了三種,第一是經營者達成壟斷協議,第二是經營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第三是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經營者集中。電商平台的“二選一”,涉嫌觸犯了第二種行爲,也就是濫用市場支配地位。
中國《反壟斷法》明確規定了7種被禁止的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爲,其中第四條是“沒有正當理由,限定交易相對人只能與其進行交易或者只能與其指定的經營者進行交易”,電商平台的“二選一”行爲,顯然和這一條非常接近。
去年8月份,國務院專門發布了一份《關于促進平台經濟規範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嚴禁平台單邊簽訂排他性服務提供合同,保障平台經濟相關市場主體公平參與市場競爭”。
如果阿裏巴巴的“二選一”最終被監管部門認定爲違法《反壟斷法》,阿裏最終會面臨怎樣的處罰呢?
按照《反壟斷法》規定,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由反壟斷執法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爲,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上一年度銷售額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
阿裏巴巴去年的銷售收入約爲5097億元,1%到10%的罰款,分別對應約51億元到510億元。
在此之前,中國反壟斷罰款的最高記錄,是在2015年對高通開出了60多億元的罰單,茅台和五糧液在2013年分別被罰款2億多元,是本土企業因爲反壟斷被罰的最高罰單。
不過,即使阿裏最終被處以較高罰款,這並不會對這家巨頭帶來實質性影響。
但是,阿裏被立案調查的消息公布之後,公司股價大跌13%,過去兩個月的股價累計跌幅已經超過30%,市場的激烈反應表明,投資者擔心的並不只是“二選一”的問題。
投資者更大擔心的還在于,阿裏的業務範圍會不會受到更嚴格的監管限制?
螞蟻集團上市被緊急叫停,原因之一是監管層出台了網絡小貸新規,導致螞蟻集團的經營業務被嚴格限制。
12月26日,監管部門聯合約談螞蟻集團,對螞蟻集團做出了重點業務領域的整改要求。很快,螞蟻集團就回應表示成立整改工作組,全面落實約談要求,規範金融業務的經營和發展。
如果對照螞蟻集團,監管層會不會對阿裏也提出類似的業務整改要求?
電商平台的“二選一”,只是這一反壟斷輪調查的導火索,真正值得關注的是,爲什麽最近一段時間,互聯網公司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監管風暴,這對互聯網巨頭們到底意味著什麽?
和傳統行業相比,互聯網行業的確表現出了很強的創新能力,但是和人們過高的期待相比,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麽神奇。
尤其是互聯網行業背後都有很強的資本驅動,這種模式使得很多互聯網公司都以追求流量和利潤最大化爲目的,很多資本披著互聯網創新的外衣,借助寬松的監管環境實現短期套利,不僅無法承載創新的期待,反而處處曝雷,給中國經濟增加了巨大的風險。
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首次提到了“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12月18日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列爲2021年的重點工作任務。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解釋了爲什麽要反壟斷,因爲“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這將反壟斷的意義提高到了非常重要的層面,反壟斷的目的並非只是爲了針對幾家互聯網巨頭,而是爲了完善市場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
正是在這兩次高級別的會議之後,反壟斷之劍終于指向了中國國內的互聯網龍頭。
12月24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消息,對阿裏巴巴涉嫌壟斷行爲立案調查。12月27日,浙江省市場監管局表示,調查人員對阿裏巴巴集團的現場調查已經全部結束。阿裏最終會迎來怎樣的結果,預計不久就會水落石出。
與此同時,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劉旭指出,“阿裏已經被查了,那麽騰訊估計也會被查,因爲騰訊的微信、QQ等的市場支配地位應該說更容易認定。”
近年歐美均加大對互聯網科技巨頭的的反壟斷調查力度,歐盟近日亦公布法案以遏制科技巨頭不正當行爲。而中國在反壟斷方面的挑戰,突出體現在缺乏對反壟斷法的執行和落實。
“早在12年多前《反壟斷法》就在中國生效了,但過去12年多來,中國大型互聯網企業做了那麽多並購,但我們真正事前依據《反壟斷法》審查的幾乎沒有。”劉旭稱。
中國互聯網行業反壟斷的症結主要在于,一方面長期有法不執行,另一方面執法編制極少,同時還連續多年有反壟斷執法離職人員任職大型互聯網企業,使得反壟斷法人才在執法機構和互聯網企業之間出現此消彼長的態勢。
美國聯邦層面合計1,310名反壟斷執法人員,各聯邦州還有自己的競爭執法人員;而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局一共45個編制,給人家打雜都不夠。
在國外,即便是互聯網行業,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作爲預防壟斷的措施也是常規性的。
谷歌、Facebook等互聯網巨頭都會在並購的時候去申報,接受全球各國執法機構的審查;執法機構可以禁止,也可以附條件批准。
因爲各國對互聯網行業並購的競爭執法是常態化的事前監管,這些公司就不敢大張旗鼓地搞“老大老二”之間的並購。
大成律師事務所鄧志松也表示,中國反壟斷法在經營者集中審查方面存在一定不足。
依據現行法律,經營者需滿足一定營業額標准才有義務進行申報。而在互聯網行業,由于企業多采取“燒錢補貼”以及“獵殺式並購(killer acquisition)” 的模式,導致一些可能對競爭造成影響的交易因未達申報門檻而規避了執法機構的審查。
02. 無論雞肉還是租車都拒絕壟斷
逐利的時代,有巨大利益可圖的地方,就會有壟斷並購蠢蠢欲動,在新加坡這裏也不例外。
但是你可能想不到,新加坡最大的反壟斷罰單居然是因爲雞肉壟斷。
2018年9月12日,新加坡競爭和消費者委員會(CCCS)對新加坡13家雞肉供應商開出總額達2690萬元新加坡幣(約1.34億元人民幣)的反壟斷罰單。
原因是該13家企業控制了新加坡市場超過90%的雞肉供應,並在長達7年的時間內實施串謀協同漲價、劃分市場等壟斷協議行爲。
新加坡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在2014年接到舉報,對鮮雞批發商是否違反公平競爭原則展開爲期四年的調查。
調查顯示,13家涉案商家在2007年9月到2014年8月間,對鮮雞價格展開討論,並協調鮮雞價格的漲幅和漲價時間。這樣的情形發生了至少七次,每次的漲幅介于0.10元到0.30元。
另外,業者也同意不搶彼此的客戶,這限制了消費者的選擇。
這對許多的分銷商和客戶,包括超市、餐館、酒店、濕巴刹攤位和小販攤造成巨大影響。
競銷委司長(商業與經濟)馮志豪表示:“影響到包括酒店、餐廳超市、菜市場以及小販的雞肉産品的供應。因爲雞肉是新加坡最普遍、最基本的肉類食品,涉及的營業金額非常龐大。”
競消委重申,業者應獨立作出定價決定,不可通過任何的協議或安排,來防止、局限或扭曲競爭。
據了解,舉報者是其中一家鮮雞經銷商的前雇員,因爲舉報獲得高達12萬新幣賞金。競消委表示,任何人若獲悉壟斷活動的相關信息可向當局舉報,有利的舉報消息包括違法的公司、違法的公司性質、任何顯示證據的文件或資料等。在競消費委的獎勵計劃下,舉報資料若符合條件,舉報人可在競消委對該壟斷做出違法裁決後獲取獎勵金。
除了在國計民生問題上,新加坡反壟斷監管絕不手軟之外,對于新加坡正在崛起的互聯網巨頭,同樣保持警惕。
新加坡近年來最有影響力的一樁反壟斷的案件就是Grab和Uber合並案。
2018年9月,新加坡反壟斷機構因爲打車公司Uber與Grab的合並交易對兩家公司總計罰款1300萬新元,並命令Uber將其當地租賃業務的汽車出售給任何能夠提供合理報價的對手。
事情的起因是2018年3月,Uber將其東南亞業務出售給了新加坡對手Grab,以換取後者27.5%的股份。這筆交易引發了該地區的監管調查。
新加坡競爭和消費者委員會(CCCS)在交易宣布僅僅幾天後就啓動了調查,實屬罕見。
CCCS在周一稱,已經敲定了多項措施來降低合並交易對司機和乘客的影響,並爲新的參與者開放市場。它還表示,已發現合並交易會實質上削弱市場競爭。
CCCS分別對Uber、Grab罰款660萬新元、640萬新元以阻止未來出現已完成、不可取消並且傷害競爭的合並交易。它還命令Grab取消公司與司機、計程車車隊達成的排他性安排。
“實質上削弱競爭的合並交易是被禁止的,CCCS已經針對Uber與Grab的合並交易采取行動,因爲這筆交易剔除了Grab最大對手,損害了新加坡司機和乘客的利益,”CCCS CEO杜漢立(Toh Han Li)稱。
該監管部門表示,在這筆交易宣布後,Grab的打車費用實際上上漲了10%至15%,該公司在新加坡打車市場的占有率約爲80%。
CCCS還要求Grab維持合並交易前的定價算法和司機傭金費率。
新國大商學院的調查研究也支持新加坡競爭和消費者委員會的結論。
研究于2019年7月至8月開展,距新加坡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對Grab和Uber開出罰單約一年時間。
結果顯示兩家公司業務合並導致“市場競爭的實質性減少”,以及“損害新加坡網約車司機和乘客的利益”,其中包括合並後,資費上漲了10%到15%。
研究還發現,Grab收購Uber東南亞業務以後,受訪乘客群體中有65%的用戶都認爲,個人乘車體驗受到了不利影響;64%的乘客反映說,運營商提供的獎勵減少。
兩家公司業務合並以後,對網約車司機群體的收入損害更爲嚴重。有87%的受訪網約車司機表示收入有所下降,在這部分群體當中,有77%的人表示收入減少了一成多。
另外,約有40%的司機表示,合並以後的激勵措施讓人不滿意,而在合並前,這個比例僅爲24%。
所以可以說新加坡政府對于這起合並案的擔憂和處罰是合理且有預見性的,也對當地正在快速崛起的互聯網行業以及彼此之間可能存在的壟斷協議敲響了警鍾。
03.香港:壟斷之殇
反壟斷到底有多重要?
因爲我們沒有生活在壟斷經濟之下,可能不能想像一個對壟斷不加遏制的社會,人民的生活有多麽痛苦。
我們身邊的香港就是一個最近的例子。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香港,曾經的老派財閥紛紛老去,經濟發生了新的變化,經濟方面開始轉向內陸。老派財閥爲了能夠讓自己的後代,守護好曾經的財産,推出了一種新的模式,名曰“收稅式實業”。
也就是,後代們什麽都不需要做,在家裏躺著就可以收租收稅。
由此,香港實業展開了各大財團爭奪壟斷的新經濟模式。房産、通信、水、電等,成爲了他們的“新寵”。而其中,李嘉誠正是在壟斷領域“玩兒”較好的那個人。他甚至把某方面的“壟斷”引領到了英國,開始布局“購買英國”。
近些年,面對李嘉誠的報道,人們從過去的誇贊,到如今的感歎或帶有些許的憤恨。
李家的城,拴住了太多的香港人,他們怎麽轉,也離不開這座“牢固”的城。
近些年,香港貧富分化越發明顯,普通的香港人每天辛辛苦苦上班,爲了能夠買到小平米的房子而努力。
可是他們卻發現,再努力都是徒勞。房産被壟斷,就連天然氣、水和電力等也被壟斷。
去超市,也是去李家的百佳超市買東西。就連買化妝品,也是去李家的屈臣氏。如此壟斷,帶來的惡果就是人們白天上班,掙到的錢又回到財團手中。
壟斷經濟帶來貧富差距拉大的同時,讓人們的生活毫無盼頭。當然,這也拉低了香港經濟的競爭力,所以近些年香港經濟與內地經濟背向發展,在“亞洲四小龍”的地位也排到末端。
香港人由此憤慨不已,他們看到了內地經濟從曾經不如香港,到如今趕超香港。也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感。這種危機感來源于他們無力撼動曾經的百年經濟,無力改變自己被“拴牢”的現狀。
香港經濟就像被吹起的肥皂泡,很容易被吹破。一旦被吹破,經濟陷入絕望,不吹破,人們的生活又舉步維艱。
面對如此尴尬的經濟,香港的幾任行政長官都爲之甚是撓頭。
這些人中,要麽就是順從財閥,繼續走“壓榨”路線,要麽就是想要“大展宏圖”之時,被經濟或其他力量“打壓”下去。一時間,香港經濟的窘境不知何去何從。
所以這就是香港“壟斷經濟之殇”,香港的財閥實力強大到可以左右政治,甚至綁架政治。
也讓普通百姓生活在一個階層固化,貧富差距巨大的“無希望”社會中。可以說,壟斷經濟是香港近年來社會問題不斷的經濟根源,這是很可怕的。
我們現在也正經曆互聯網時代的快速擴張和壟斷時期。中國經過20年的互聯網浪潮,已經形成了幾個互聯網巨頭,他們通過投資和收購將觸角伸到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悄無聲息地控制了我們的生活。
過去,發展是第一要務,所以中國政府對他們的這種擴張“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放任自由。
但是現在,這種壟斷已經壓倒了發展帶來的優勢,所以中國政府要開始大力出手,遏制這種新經濟力量對國家發展的沖擊。
而新加坡也是一樣,近10年,新加坡互聯網也在快速發展,根據曆史的經驗,這些成長中的互聯網巨頭也一定會走壟斷擴張的道路。因此新加坡監管部分也要對此保持警惕,在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實質性損害之前進行整改。
資料來源:
1. 新浪:新加坡反壟斷部門調查Uber/Grab交易 因阻礙市場競爭
2. 路透:《焦點》挨罰十天後阿裏巴巴再遭調查,中國吹響互聯網反壟斷執法號角
3. 新加坡頭條:獅城嚴打合謀定價 13雞商罰8100萬
4. 早報:阿裏等三家企業被開反壟斷罰單
5. 騰訊:香港的“壟斷經濟”與李嘉誠的“李家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