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7日訊) 專家指出,新冠肺炎出現更具傳染力的新變種,接種疫苗的國人或需從八成提高到至少九成。
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張毅穎教授接受《海峽時報》采訪時說:“現在我們可能要達到90%人接種,甚至更高。”
“這是我們繼續確保整個社區得到保護的唯一辦法。”
衛生部衛生科學長陳祝全教授此前告訴媒體,需要至少80%的民衆接種疫苗,才能達到群體免疫的效果。
張毅穎指出,目前的研究顯示,新變種不會影響疫苗的功效,不過要對新變種有更進一步的了解,才能判斷其影響並推出合適的政策。
他也指出,目前的研究還表明,變種病毒的傳播方式和此前的病毒相同,只是因爲感染新變種的病人呼吸道中的病毒量更多,所以更容易傳播。這也是爲什麽現有的安全距離措施仍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病毒傳播的概率。
專家認爲,即使冠病的“英國變種”傳染率更強,但不會讓現有安全距離措施失效,“有效的還是繼續有效”。
亞曆山大醫院慢性疾病科兼傳染科助理顧問醫生孫錦前天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每月進行的冠病線上論壇上說,如果現在網絡搜索“英國變種”,可以看到許多駭人的標題,指病毒更具傳染性。不過,實際上增加傳染性不是病毒能傳播的更遠,而是病毒能更容易地侵入人體細胞,入侵免疫系統。
她說,更少的病毒就能讓一個人感染,而感染後,病人身上會有更多病毒,也更容易傳播病毒。
她因此認爲傳染率增長,並非代表疫情不可控。冠病病毒曾經發生過變異,日後會繼續變異,病毒的變異不會導致安全距離措施失效。即使病毒傳染率變低,如果在人多的地方不戴口罩,有人咳嗽,還是會傳播病毒。
她也指出,病毒並非導致病例急速增長的原因,對比美國的病例增長趨勢,就和出現變種的英國相似。
針對有人擔心病毒變異後,導致某些檢測方式失效,孫錦解釋,實際上檢測手段一般不會只依靠單獨一個基因,而是數個基因,所以通過檢測其他基因仍然能得到陽性結果。
她分享說,新加坡也出現過類似的變種,但變異讓病毒殺傷力減弱,甚至在深入研究前,就被控制住了,病毒變種就此消失。接種疫苗後仍需戴口罩。
專家認爲,接種疫苗後仍有可能傳播病毒,人們仍得戴口罩。
國大楊潞齡醫學院副教授艾倫(Da v i dAllen)日前在論壇上說,打了疫苗後,仍可能將病毒傳給他人。疫苗能95%預防出現病症,避免出現重病情況,但在能否避免傳播病毒方面沒有數據,因此仍需保持警惕,保持安全的社交距離,戴口罩,勤洗手等。
艾倫也說,得過冠病的人仍得打冠病疫苗,因爲根據觀察發現,即使得過冠病的人也沒有足夠的免疫能力。不過,他們無需是第一批接種疫苗的人。
他指出,藥物都有風險,但不論從個人或社會來看,接種疫苗都遠遠利大于弊。
超過10個國家出現英國B.1.1.7冠病變種病毒,受訪專家表示,現有病毒的傳播率是1比1.1,而英國B.1.1.7冠病變種病毒的傳播率是1比1.17,高出70%。
新加坡本周出現首例英國B.1.1.7冠病變種病毒的輸入病例。此外,澳洲、丹麥、意大利、冰島、荷蘭、美國、德國、法國、瑞士和比利時等國家或地區,也陸續出現該變種病毒的病例。
伊麗莎白諾維娜專科中心Rophi Clinic傳染病專科醫生林麗明。(檔案照)
伊麗莎白諾維娜專科中心Rophi Clinic傳染病專科醫生林麗明告訴新加坡《新明日報》,要檢測出患者是否感染這種變種病毒需要花費更多時間,進行更全面的基因組測序。一般需要從粘液中分離核糖核酸,然後轉化爲脫氧核糖核酸,再創造基因框架,並將其與已知的病毒株進行比較。
林麗明說,直到對該變種病毒有更多了解之前,以最壞的情況來假設,若它更具傳播力、可造成更嚴重的疾病,我們應該繼續保持安全距離措施、戴好口罩、確保聚會人數受到限制,以及使用“合力追蹤”應用和防疫器。
臨床微生物學與傳染病學亞太學會會長淡馬亞教授。(檔案照)
臨床微生物學與傳染病學亞太學會會長淡馬亞教授則建議,本地高危人群應該及時接種疫苗以保護自己。
英國發現的南非變種病毒不同于英國B.1.1.7冠病變種病毒,但與另一種英國毒株N501Y有一個共同的突變。
林麗明指出,對于南非變種病毒目前尚有很多未知。該病毒被稱爲“501Y.V2”,它與英國B.1.1.7冠病變種病毒不同,但與英國的另一種變種病毒“N501Y”有一種同樣的突變。
目前,研究人員觀察到南非變種病毒似乎更具傳播力,但尚無明確證據表明它會造成更嚴重的疾病。
淡馬亞指出,英國進行的基因測試比其他國家多,因此更有可能找到突變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