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搭乘公共運輸、德士和私召車的人數整體下跌。其中地鐵乘客量大跌四成,德士服務也下滑38%。(聯合早報)
作者 紅螞蟻團隊
今早打車上班時,或許是覺得紅螞蟻長得酷似“財爺”吧,德士司機竟好奇地問道:
“今年預算案,我們能分到多少錢呀?”
紅螞蟻聽了,只能呵呵兩聲。
這道問題的答案,直到今天大年初五下午3點鍾,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及財政部長王瑞傑在國會發表《2021財政年預算案聲明》時,才揭曉。
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及財政部長王瑞傑在今天大年初五下午3點發表《2021財政年預算案聲明》。(國會直播視頻截圖)
有經常關注“財爺”王瑞傑面簿的蟻粉,應該有注意到他前天發了一則貼文,通知大家自己今天要發表“攜手同心、越戰越勇”預算案,並在文裏用自己與一名70多歲的勿洛區居民的互動來暗示道:
今年不會有慷慨的大紅包;
政府須謹慎花錢,留給孩子們美好的未來。
果不其然,“財爺”今天公布的預算案,確實不像去年我國政府爲對抗冠病疫情,推出近1000億元的五個預算案時,那麽“振奮人心”,人人都有紅包。
不過,對于受疫情重創的國人和企業,政府今年還是有推出110億新元的“應對冠病堅毅配套(COVID-19 Resilience Package)援助津貼,讓他們能稍稍喘一口氣。
這筆110億新元的津貼分爲三大部分:
公共衛生與安全重啓各行各業:48億新元(主要用于推行全國疫苗接種工作,以及出入安全和病毒追蹤等疫情防控措施)
援助企業與員工:50億新元(包括撥出7億新元將雇傭補貼計劃延長多三至六個月)
援助特定行業:12億新元
蟻粉們能直接受惠的,應該就是第二部分底下的冠病疫情複蘇補貼(COVID-19 Recovery Grant),以及第三部分的特別津貼。
冠病疫情複蘇補貼
那些至今已連續失業超過三個月,或者被迫拿無薪假期長達三個月的員工,都可以在2021年申請領取長達三個月的複蘇津貼,每月津貼爲700新元。
那些雖然有工作,但收入因受疫情影響而“縮水”至少50%的員工和自雇人士,則可在2021年申請每月500新元的複蘇補貼,長達三個月。
王瑞傑透露說,冠病疫情複蘇補貼在今年1月18日開始接受公衆提交申請後,截至(2月15日)的一個月內,當局已批准了超過5000份申請表格。
有需要的蟻粉,可以在今年12月31日之前提出申請,詳情請見下圖。
(社會及家庭發展部)
冠病疫情司機援助基金
有鑒于不少國人在疫情期間,爲了補貼家用而兼職當私召車司機;再加上疫情期間大部分國人都居家辦公,夜間場所也持續關閉,導致德士司機的生意銳減,政府決定今年繼續關懷這個司機群體,撥款1億3300萬新元設立“冠病疫情司機援助基金”。
符合條件的私召車與德士司機可以在今年1月至3月期間,每輛車每月獲得600元補助。今年4月至6月期間,每輛車每月則可以獲得450元補助。政府補助的期限,長達半年。
在目前這種“蚊子腿也是肉”的艱難時期,政府還能爲司機們慷慨解囊,算是不錯了。
希望疫情期間那些愁眉不展,一上車就對身爲乘客的紅螞蟻大吐苦水的司機們,今年上半年,苦水能被這份補貼中和一下。畢竟補貼金額雖不多,卻聊勝于無。
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及財政部長王瑞傑(右二)大年初一(2月11日)在全國職工總會秘書長黃志明(右三)、職總會長雷家英(右一)與全國德士師傅協會和全國私人計程車司機協會顧問洪鼎基(右四)等人的陪同下,走訪香格裏拉聖淘沙酒店,與受疫情影響的德士師傅和私召車司機見面。去年疫情暴發初期,王瑞傑一行也曾到同家酒店參訪,並與同一批交通從業人員和酒店員工碰面。(通訊及新聞部提供)
今年預算案最艱難的兩個決定
王瑞傑在國會發表完財政預算案後,在面簿上寫道:今年的預算案是他所制定的第十個預算案。所面對的最艱難決定之一,就是必須再次動用儲備金。連續兩年都用到儲備金,是新加坡從未發生過的事情。然而疫情期間的情況非比尋常,以致于不得不兩次開啓“國家的保險箱”。
“我們的經常性支出,將不可避免地將隨著我國人口年齡的增長而上升。在接下來幾年,我們必須按計劃調高消費稅,越快越好,視經濟展望而定。能夠平衡預算,將在長期讓我們與下一代國人都能站穩腳步。”
另一個艱難的決定,則是調高汽油稅的征收。王瑞傑寫道:
“氣候變化已成爲一個迫切的挑戰。可持續發展將在新加坡成爲當務之急。過去幾年,我們采取步驟來減低車輛的排放。調高汽油稅,正是在這勢頭上更上一層樓。然而我們理解這麽做可能會讓那些仰賴汽車爲生計的國人受到沖擊。因此,我們將會在過渡期間提供援助來減緩沖擊。”
王瑞傑在貼文中總結時寫道:
“2016年我在首次發表財政預算案時,曾說過‘新加坡的故事屬于我們每一個人。這個故事中有許多章節還未寫出來。讓我們全身心投入,一起攜手撰寫出我們的故事。’今天,在一代人的挑戰面前,這種攜手同心的精神更爲重要。如果我們能全民一心合作,我有信心當未來幾代新加坡人回看這個章節的新加坡故事時,他們會說,我們這代人盡了自己的本分,守護住新加坡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