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是當之無愧最魔幻的一年!新冠疫情肆虐、美股四次熔斷、全球經濟下行、央媽紛紛出手。不少企業面臨倒閉,大量員工可能失業。
大環境無法改變,我們能做的就是照顧好自己和家人。在這樣的非常時期,家庭財産如何分配,家庭保障是否完善,就顯得尤爲重要了!
上期主要講述了“家庭理財規劃如何做?”、“財産保障都有啥?”、“新冠哪些保險賠?”。今天,作者將對住院險、意外險和重疾人壽險這三類保障産品展開詳細介紹,並分享一下“買定投余”以及貸款買房時配置怎樣的保險性價比更高!
NO.1住院險
新加坡本地的住院險主要分兩大類:一類是公立醫院住院險,一類是私立醫院住院險。這兩類住院險雖然公立和私立醫院都能看,但一般不建議購買公立醫院住院險的朋友去看私立醫院,因爲自付額較高。下面列出了新加坡主要的公立醫院和私立醫院。
經常有人會問,公立醫院和私立醫院到底有什麽區別?小編認爲,二者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 醫療條件:很多有名氣的專科醫生,會在公立醫院磨砺一段時間後,去私立醫院開診所。私立醫院相對于公立醫院來說,單人間的占比要高一些。單人間允許家人留宿,更方便照顧病患。雖然大多數公立醫院住院險可以報銷單人病房的費用,但去看公立醫院的人較多,經常分不到單人間。
2. 等候時間:如果不是非常緊急的情況,公立醫院排隊時間更長一些。有時預約一個檢查或者手術要等1-2個月。小編的兒子一次晚上突發高燒,小編就帶著兒子飛奔到了KK竹腳婦幼醫院的急診部,結果一看等候時間要3-4個小時,就馬上去了一家私立醫院,等了不到半小時就見到了醫生。
3. 醫藥費用:私立醫院的收費較高,所以私立醫院的保費也較高。
小編建議:在預算允許的情況下,年輕的朋友盡量配置私立醫院住院險。若隨著年齡的增長,私立醫院住院險的保費過高,可隨時無條件轉爲公立醫院住院險。相反,若一個人想從公立醫院升級爲私立醫院住院險,就要看當時的健康狀況了。
盡早配置住院險
小編強烈建議:生活在新加坡的每一位朋友,盡早配置個人住院險!
一個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現有疾病 (pre-existing condition) 不保。通常來說,年輕人大多健康,但當一個人步入中年,身體就會開始出現大大小小的問題。舉個例子,絕大多數女性同胞在30歲以後,都會有乳腺或子宮方面的問題,如乳腺結節、子宮肌瘤等。這些問題一旦檢查出來,若再想配置住院險,乳腺或子宮就會被排除不保。若一個人的身體出現了多個問題,保險公司還可能直接拒保。但如果這個人在年輕健康的時候就配置了住院險並每年按時續保,保險公司就會理賠入保之後身體出現的各類問題。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新加坡高昂的醫藥費,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有所耳聞。比如說,小孩子發燒住院2-3天,在公立醫院輕輕松松就能折騰掉幾千新幣,在私立醫院花費破萬都很有可能。對于一個癌症患者,若早期能通過手術切除並根治,也許幾萬新幣的花銷就夠了,若到了晚期需要住ICU和使用新型抗腫瘤藥物,那花銷可就不封頂了。舉個例子,2017年一位叫Fina Leong的女士在Facebook發帖稱,自己的母親患癌症,在ICU住了58天後不幸離世,最後留下了100多萬新幣的賬單。
相較于新加坡高昂的醫藥費,住院險的保費是相當親民的。下方列出了某保險公司公立醫院和私立醫院住院險的保費對比。對于一個30歲的本地居民來說,公立醫院住院險一年的保費不到500新幣,就可以報銷總花銷的95%,一年的報銷上限是60萬新幣。私立醫院住院險的保費800新幣出頭,也可以報銷總花銷的95%,一年上限高達120萬新幣。無論是公立還是私立醫院住院險,終身報銷額度無上限!
公司集體險
有了公司集體險,還需要配置個人住院險嗎?答案是:一定要!除非您是公司保障配置很完善且不打算在新加坡長居的外派人員。
首先,公司集體險是一項公司福利,不會跟著員工一輩子。員工退休後就沒有任何保障了!相信大多數人也不會在一家公司幹一輩子。如果一個員工從A公司換到B公司,就有可能出現斷保。那該員工在A公司工作期間發現的疾病,到了B公司就不一定會受保,而且他/她也無法再夠買到保障該疾病的個人住院險。
其次,公司集體險最主要的保障在門診,而不是住院。因爲絕大多數本地居民都早早配置了個人住院險,公司在住院方面的保障配置一般不會太高。比方說,大部分公司集體險的住院保障每年上限不超過2萬新幣,遇到重大疾病的理賠就杯水車薪了。
當然,也有極少數福利好的公司給員工配置了高端醫療險,保額高,且看門診和住院手術幾乎都能報銷。小編認爲,對于只在新加坡工作生活2-3年的外派人員來說,可以不配置個人住院險。但對于長期生活在本地的朋友來說,還是應當盡早配置個人住院險,以防未來離開該公司或退休而沒有任何保障。
NO.2意外險
意外險,必須是意外導致的身故或傷殘,以及因意外受傷後的西醫和中醫治療才能理賠。意外是第三方外力導致的傷害,比如車禍、火災、骨痛熱、手足口症、摔倒扭傷、食物中毒等。如果一個人心髒病突發或因其他自身疾病猝死,意外險將無法理賠。
意外險是一個相對標准化的産品。比如某保險公司推出了6種不同保額的意外險,身故/傷殘的基礎保額從10萬到100萬新幣不等,每次意外産生的西醫治療費用可報銷額度從2,000到6,000新幣不等,中醫報銷額度從500到1500新幣不等。小編建議選擇最便宜的一款意外險即可,每年保費僅需175新幣。爲什麽呢?首先,意外險理賠範圍有限,多余的預算可用來配置重疾人壽類的保障。其次,絕大多數保障類的産品在購買時需健康核保,而意外險是個例外。最後,意外險的保費不會根據年齡的增長而增加。
所以說,意外險不用盡早購買,而是根據自身的需求決定。一般來說,比較容易發生意外的人群建議購買,如老人、孩子和極限運動愛好者。如果您的公司已經爲雇員們配置了意外類的保障,個人就無需購買了。
NO.3重疾人壽險
重疾人壽險是小編今天分享的重點內容。這類保障主要分三大類:1.定期險;2. 終身險;3. 投連險。小編一般不推薦投連險,就不在這裏詳細介紹了。
下面是定期人壽和終身人壽的對比。
定期人壽是純保障類産品,沒有現金價值。投保人在投保時只需確定保額和期限,保費交到多少歲,保到多少歲。舉個例子,一個30歲的男士買了一個繳費35年,保到自己65歲的100萬新幣身故保額的定期壽險。若他在65歲之前身故,保險公司就一筆賠償100萬新幣,保單終止。他65歲時還沒有理賠,保單也會終止。65歲之後就不需要再交保費,也沒有任何保障了。
終身人壽相對來說複雜一些,可以選擇的參數較多。拿某保險公司的産品打個比方,終身人壽的保障是終身的,但繳款年限可以選5-35年中的任何一年。在某個年齡 (如65/70/75/80歲) 之前,投保人還可選擇加高賠付的倍數 (如2/3/4/5倍)。具體如何配置,就要根據投保人的家庭收入和負債情況來決定了。舉個例子,一個30歲的男士買了一個繳費15年,65歲之前5倍賠付,基礎保額爲10萬新幣的終身壽險。若他在65歲之前身故,保險公司就一筆賠償50萬新幣,保單終止。65歲之後保單依然存在,但賠付額就變成了10萬新幣的基礎保額加保險公司紅利基金 (par fund) 的表現。目前各家保險公司的保單都是按照3.25%和4.75%的紅利基金表現來做的演示,但實際賠付額就要看各家公司紅利基金的實際表現了。終身人壽險有現金價值,如果在投保3年之後出現斷保,可領取到一部分退保價值,但作者一般不建議大家輕易斷保。
無論是定期還是終身人壽,都可以加重疾和輕症的附加險,來實現對重大疾病的保障。重疾的賠付一般不超過身故的賠付額。當然,市面上也有一些多次賠付的重疾險。這類産品作者不太推薦,因爲能拿到多次賠付的概率非常小!
某保險公司近期新推出了一款防癌險性價比不錯,屬于每5年自動續保的定期壽險。癌症無論早中晚期,一經診斷就一次性賠付相應保額,最高30萬新幣。30歲的男士年每年保費僅需428新幣,30歲的女士每年僅需784新幣,就能獲得30萬新幣的保額。對于剛進入工作崗位、預算比較緊張的年輕朋友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對于身體已經出現某些問題的朋友來說也是個福音。因爲配置這款産品,僅需回答一個關于癌症方面的健康問題,就可決定是否能夠正常受保。比方說,一個糖尿病患者絕大多數保障類産品都無法入保,卻可購買這款防癌險!
盡早配置重疾險
家中的經濟支柱建議盡早配置重疾人壽類的保障!爲什麽呢?
我們先來看一組世界衛生組織 (WHO) 的數據。新加坡2018年癌症新確診26,164病例,平均下來每天有超過70人確診癌症。因癌症去世13,093人,平均每天35人。新加坡國家癌症中心的數據顯示,每4-5個人當中,就會有1人在一生中患上癌症。這些冰冷的數字背後,是一個個鮮活的家庭。試想一下,若家中的經濟支柱因此而倒下,其他家庭成員是否還能繼續正常的生活呢?
現有疾病 (pre-existing condition) 不保的問題,小編在住院險的部分已經討論過,這裏就不再詳細說明了。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年齡越低,保費越便宜。舉個例子,如果一個男士想配置50萬新幣保額的重疾險,他選擇了15年的繳費期。20歲時配置一年保費3,863新幣,15年一共繳納57,945新幣,而40歲時配置就要一年6,647新幣,總保費就要將近10萬新幣。
在家中經濟支柱已配置好保障的前提下,可用一部分預算爲孩子配置重疾險。1歲的男孩只需3萬多新幣的總保費,就可獲得一個70歲之前50萬新幣保額的終身保障。如果等孩子成年以後再配置,那麽在此之前的20多年沒有保障不說,總保費還有可能翻倍。同樣道理,小編一般不建議給家中的長輩配置重疾險,因爲性價比已經不高了。
還有一個重要考量因素:今年8月26日,Life Insurance Association of Singapore會對37種重大疾病的官方定義做一些調整。調整後的重疾定義更加嚴謹,如腎衰將變爲晚期腎衰、心髒瓣膜手術將變爲開胸心髒瓣膜手術、失語將變爲不可逆的失語等。若不想受到這些重疾定義改變的影響,就需要在8月26日之前配置重疾類的保障。
Source: LIA Website
NO.4買定投余
比較了解保險的朋友,都應該聽過買定投余 (buy term, invest the rest) 的說法。特別是會自己投資的朋友,也大多配置了看上去“性價比較高”的定期壽險。
買定投余就一定好嗎?其實不一定!拿某保險公司的産品對比舉個例子,一個30歲不吸煙的健康女性,若買一個繳費40年,保50萬新幣身故和重疾加10萬新幣輕症,到自己70歲的定期壽險,每年的保費是2,796.8新幣。若買一個繳費15年,同樣在70歲之前保50萬新幣身故和重疾加10萬新幣輕症的終身壽險,每年的保費是5,449.4新幣。雖然終身壽險每年的保費是定期壽險的將近兩倍,但由于繳款年限短,總保費卻更少一些。假設算上每年2%的通貨膨脹,終身壽險的保費總額都低于定期壽險。除了價錢低,終身壽險在70歲之後還有保障,而定期壽險已經終止。還有一點區別是,在定期壽險上配置重疾險,保障的重疾種類只有36種,而終身壽險上配置就包括56種重大疾病。
NO.5房貸險
最後,小編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在房貸險上省錢。
在新加坡買房時貸款,無論是HDB還是銀行都會讓貸款人辦理一個房貸險,以防止貸款人發生意外無法償還房貸。這類房貸險屬于定期壽險的範疇,但其保額不是恒定的,而會隨著房貸的金額減少而逐年下降,我們稱之爲decreasing term。下面的圖表就繪制出了恒定保額的定期壽險 (橙色橫線) 和房貸險 (紫色曲線) 的區別。
我們再來看一下具體數字。房貸險的保額從開始的100萬逐年下降到65歲時的3.9萬,而定期壽險的保額維持在100萬不變,算下來,房貸險的保障只有定期壽險的57%。對于一個30歲不吸煙的健康男士來說,房貸險每年的保費是定期壽險的82%。不用小編多說,大家應該知道如何做了吧?
房貸險和定期壽險的保費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如果一個人買首套房時辦理了房貸險,那麽他/她幾年之後若想購買第二套房産,又要辦理一個房貸險,那時每年的保費就比較高了。如果這個人在買第一套房前就配置了定期壽險,那麽在購買第二套房時若保額足夠,也無需辦理房貸險。這樣節省的保費開支就更可觀了!
總結篇
疫情期間的保障如何配置?
今天,小編對住院險、意外險和重疾人壽險這三類保障産品展開了詳細介紹。
住院險強烈建議每一位生活在新加坡的朋友盡早配置。意外險可根據自身的情況決定是否配置。家裏的經濟支柱建議盡早配置重疾人壽險。
“買定投余”不一定好,要根據每個家庭的情況具體分析。
考慮貸款買房前,建議配置保額恒定的定期壽險,而不是性價比較低的房貸險!
作者簡介:
CFA特許金融分析師,FRM金融風險管理師
NUS新加坡國立大學QF量化金融系學士,MAE應用經濟系碩士
金融行業工作8年,2016年-2019年曾在一家外資銀行擔任亞洲策略分析師
(文章來源,微信公衆號:南洋咨詢,感謝作者授權新加坡眼轉載。)
來源:https://www.shicheng.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