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煎餅 Roti Prata
逛吃逛吃
印度料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美食之一,印度各地的族群早在19世紀初便已經陸續到新加坡落戶。他們從家鄉帶來的印度料理逐漸本土化,采用東南亞出産的香料如丁香、八角、肉桂和咖喱葉等,衍生出別出一格的新加坡印度餐,跟許多百多年的小攤一樣,展示出本地美食的多元性。
(圖片來源:蓓蕾趁年華)
印度煎餅(Roti Prata)是新加坡當地最普遍的印度美食,也是南印度回教徒攤販的拿手絕活。早年的印度移民將這種“扁平面包”帶入新加坡,到了1920年代,已經在本地十分盛行。印度煎餅不單只是用來當早餐,也可以當午餐、晚餐和茶點。印度煎餅所使用的純面粉從印度進口,先將面粉制成面團,再用酥油在鐵板上煎烤而成。
(圖片來源:eunited.com.my)
傳統的印度煎餅跟羊肉或雞肉咖喱搭配,煮羊肉咖喱的鋁鍋(Haandi)底粗頸細,跟一般華人使用的湯鍋不同。這種咖喱鍋的設計源自民間的智慧,主要是爲了避免水分蒸發得太快,影響食物的味道。
/01/ 印度煎餅的前世今生
關于印度煎餅的來源,有不同的說法。一個說法是源自金奈(Chennai),在當地稱爲Paratha,意思是不經發酵的面包。南印度人的婚禮上,Paratha是招待賓客的美食之一。另一個說法是源自北方的旁遮普(Punjab),當地人稱爲Prontha或Parontay。
(圖片來源:yoursingapore.com)
傳到新加坡後,經過多年來語音的演變,Paratha,Prontha 和 Parontay 都統一爲Prata。Roti源自印度的烏爾都語(Urdu),也是巴基斯坦的國語,同樣指不經發酵的面包。印度有Roti或者Prata,看來只有在新加坡才有Roti Prata。
/02/ 飛的藝術
師傅制作印度煎餅的過程,是一場絕妙的飛的技藝,不愧爲視覺藝術的享受。過程是這樣的:首先將面團搓揉成球的形狀,放在塗上一層酥油的桌面上,用手將面團壓扁,然後往上空旋轉式地抛擲,直至面團變得薄薄的一片。接著將它從四面往內折成四方形,放到燒熱的平底鍋上煎至雙面呈金黃色。上桌前合手拍打,使煎餅松軟。
(圖片來源:新加坡旅遊局)
煎餅竟然還分爲兩層,外層淺黃松脆,內層綿軟白皙,富有層次感。一軟一脆的內外層,口感對比強烈,好像武林大俠一般鐵漢柔情,即使不沾咖喱汁,也一樣叫人樂不思蜀。奇妙的“飛餅”,留給我們許多想像與回味的空間。
/03/ 印度煎餅的創新
爲了迎合現代人的口味,新加坡的煎餅師傅和餐館都推陳出新,除了常見的煎餅加蛋之外,還有許多創新的産品。比如下面些做法有趣、口味一流的印度煎餅。
Roti Tissue
(圖片來源:nestia)
這份煎餅名爲Roti tissue,也叫aka tissue,做得比傳統的印度煎餅更薄,卻相對更長條。和其他煎餅相比,它更薄更脆,因而不適合攤上咖喱醬一起吃。所以,吃這款薄餅的時候通常會配著砂糖或者kaya醬這樣的甜味調料一起吃。傳統的Roti tissue長度一般是40-50cm,但這裏的煎餅卻足足有60-70cm!來這裏,還可以嘗試到灑上香甜煉乳的煎餅。
Plaster Blaster
(圖片來源:nestia)
這份名爲Plaster Blaster的煎餅做法獨特,值得一試。大餅上鋪著煎好的火腿和香脆的荷包蛋,淋著一層微辣的荷蘭酸辣醬,這奇妙的組合絕對讓你愛不釋手——你一定想不到雞蛋和印度煎餅碰撞在一起時爆發出的香氣!
Coin Prata
(圖片來源:nestia)
和其他的印度煎餅相比,這裏的煎餅只有一口大小,更加酥脆可口,也相對不那麽油膩。小小的煎餅裏包裹了香濃大塊的咖喱雞肉,許多顧客吃完一個仍然覺得意猶未盡。來這家店裏點一份煎餅您可能要等上30分鍾左右,不過噴香的煎餅端到桌面時還保持著十足的滾燙新鮮,一定值得你坐著耐心等待。
Maggi Prata
(圖片來源:nestia)
這份煎餅完美結合了印度炒面和印度煎餅兩大美食,雖然這個組合聽起來十分簡單隨意,但味道真的好吃地驚人。松軟的餅子上鋪著大分量的方便面和新鮮洋蔥,淋著微辣開胃的淡咖喱醬。推薦多要一份咖喱醬汁,拌上噴香的面條和煎餅一定讓你大快朵頤。
Chilli Crab Prata
(圖片來源:nestia)
這款辣椒蟹肉煎餅,即便和肯德基的Bandito Pocket相比也毫不遜色。輕輕攤開煎餅,大塊蟹肉和豐富的甜蒜辣椒醬隨機顯露出來,讓人胃口大開。此外,來這裏您還能嘗到其他的美妙組合,無論是口味偏鹹的蛋黃煎餅,還是雞肉蘑菇煎餅,都能讓顧客流連忘返,再三光顧。
記得吃印度煎餅最好配一杯印度拉茶
來源:https://www.shicheng.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