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在新加坡河畔的羅拔申碼頭巡視,確保那裏的民衆都有遵循社交安全距離。(海峽時報)
作者 程英生
新加坡河畔的羅拔申碼頭,是個聚集酒吧和餐館的中高檔消閑地,深受外籍人士和旅客歡迎,像香港的蘭桂坊。
聚腳于此的“外籍人士”,主要是歐美人士。食肆和遊人都有西洋風采,在人們眼中象征某種階級品味。
羅拔申碼頭是個聚集酒吧和餐館的中高檔消閑地。(新加坡旅遊局)
有了這個象征意味,這裏發生的事格外令人注意。 如果有人在組屋咖啡店或芽籠鬧事,本質上會被視爲魯莽行爲。如果有人在羅拔申或克拉碼頭鬧事,而且牽涉外籍人士,就不僅是魯莽行爲了,往往還沾染政治色彩,引來一輪的對“外來人才”的抱怨。
新加坡河畔的幾個碼頭靠近金融和商業區,入夜之後人們聚集喝酒作樂,在平靜時刻不失爲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是新加坡的活,說明這裏讓外地人士感到自在,是跨國企業落腳的優良選擇。
多年來,負責城市規劃的人費了很多心思,去營造這幾個碼頭的氛圍,確保它們承載得起這些宏大的使命。
碼頭平靜時是道風景,碼頭不平靜時,麻煩也特別大。
上月中旬,一衆外籍男女照舊在這裏歡聚喝酒,不戴口罩,不守距離,無視“阻斷時期”的管制令;路過者看在眼裏,一股義憤通過照片宣泄,在社交媒體上瘋傳開來。
上月中旬病毒阻斷措施期間,一衆外籍男女照舊在羅拔申碼頭歡聚喝酒,不戴口罩,不守距離。照片在社交媒體上瘋傳。(取自面簿)
網民的反應快而尖銳,照片成了”雙重標准“的例證,大夥異口同聲說,當局勤于糾察尋常百姓,年老長者也不放過,卻疏于管制亮麗場所的外來精英。
疫情下當局收聽聲音的雷達特別敏銳,網上開始熱鬧之後迅速反應。部長一道聲明表示執法不分國籍身份背景,跟著出動警察到現場巡察。不久之後,就傳來了違例者被逮的消息。
兩天前,七人被正式控上法庭,他們的臉孔一一在報章上示衆。
七名被告有六男一女,四人是英國人。(海峽時報)
一次雷勵的執法行動,一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宣示,一場風波就漸漸地平息。
七名被告中,四人爲英國人。他們應該不難理解他們抵觸的不僅是條例,還有政治的觀感。
兩個月前,英國也發生一場彌漫政治硝煙的違例事件,至今還在發酵。
詹森首相的高級顧問卡明斯不顧封鎖禁令,與妻子離開倫敦前往400公裏以外的英格蘭,行動經媒體報道後招惹衆怒。
詹森首相的高級顧問卡明斯。(路透社)
英國人階級觀念根深蒂固,這位首相和顧問都是上流社會人物。
卡明斯不願引咎辭職,詹森也極力維護他,因此引來雙重標准的指責:下層平民必須嚴守禁令,上流社會則豁免。
這樣的印象在哪個國家都有殺傷力,在英國尤其如此。結果詹森的支持率大跌。
孔子說“不患寡而患不均”,千百年來人類社會都是如此。
只不過,孔子時代的“不均”,主要是指生活物質的分配。在現代社會,收入差距是個問題,但另一種的公平也一樣重要,那就是不同階層,不同種族或宗教信仰者,他們必須覺得自己受到公平的對待,得到同等的重視。
身份認同在現代政治裏越來越重要,處理不當的國家,社會就難有平靜的一天,此時的英國人和美國人最清楚,收入差距巨大的新加坡也不得不防。
來源:https://www.shicheng.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