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近日宣布將捐助2000萬美元用于落後地區抗疫支援,作爲全球團結抗疫的一部分。
新冠疫情捐款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金管局)3月31日表示,該國將將捐助2057萬美元協助低收入國家應對新冠肺炎疫情。
具體,這筆撥款將提供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控災減災信托基金(1760萬元)、應對冠病危機能力發展倡議(200萬美元)以及重債窮國減貧和發展行動基金(97萬美元)等三項相關倡議,以支援組織對低收入國家的援助。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稱,上述款項還須經新加坡國國會4月5日批准。
全球協同抗疫
抗擊疫情並非一國就能解決問題,只有大家都把問題解決了,才能看到疫情結束的希望。新加坡在疫情爆發初期就積極應對,並且也一直在與周邊國家合作共贏。
縱觀曆史長河,人類文明史也是一部同疾病和災難的鬥爭史。從橫行幾百年歐洲“黑死病”的消亡,到戰勝天花、霍亂、瘧疾等疫情的肆虐,再到抗擊非典、禽流感、埃博拉病毒等,在每個迎戰全球性挑戰的重大關頭,團結合作都是人類應對危機的現實需要,更是必然抉擇。
正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指出:“病毒不分國界,對任何人都是威脅。在一個相互聯結的世界,只有其他每一個人都安全了,才能保障自身安全。”
經濟危機
當前,全球疫情形勢依然嚴峻,經濟全球化遭遇挫折,多邊主義機制受到沖擊,各國加強團結合作、相互補台愈發重要。世人常道,互相補台,好戲連台;相互拆台,整體垮台。
正如習近平所言,抗疫鬥爭偉大實踐再次證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所具有的廣泛感召力,是應對人類共同挑戰、建設更加繁榮美好世界的人間正道。
冠病疫情重創全球經濟,但在各國政府推出龐大的財政援助配套下,去年全球經濟衰退沒有先前預測的那麽嚴重。
隨著冠病疫苗的接種工作如火如荼地進行,全球經濟在去年基數很低的基礎上,今年有望強力反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1月份預計今年的全球經濟增長率爲5.5%,但它表示將在下周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上調經濟增長預測。
然而,國際貨幣基金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指出,各地區國家之間,甚至同一國不同地區之間的發展呈分化的趨勢,而能實現國內生産總值遠超危機前水平的國家屈指可數,中國與美國是其中的兩個。她表示,中美兩個大國的經濟增長加速,加大了全球複蘇不平衡的風險。
冠病病毒襲擊無國界之分,但是低收入國家在保生命與保生計的資源上,沒有發達國家那麽充裕。在疫苗分配上,它們也排在後頭。因此,它們受到疫情的創傷,可能需要一段非常長的時間才能彌合。
與此同時,發達國家最先獲得疫苗供應,而且也有足夠的資源推出財政援助配套,因此複蘇也更爲快速。
發達國家推出龐大的財政刺激配套,固然可帶動全球的經濟發展,但是這也加大了後疫情時代的金融風險。
在美國,特朗普政府去年先後推出2萬億美元及9000億美元的財政援助配套,而拜登政府在最近推出1.9萬億美元的纾困配套後,又在前天宣布總值2萬億美元的基礎建設投資以及經濟振興配套。
巨額的財政投入,提高了市場的通脹預期,而美國的10年期公債收益率從今年初的0.9%迅速突破1.7%。美元利率上升將加劇低收入國家的美元債務負擔,這不僅進一步壓縮它們的財政空間,也加大貨幣貶值以及債務違約的金融風險。
團結抗疫
冠病疫情告誡全球,除非人人安全,否則無人安全。同樣的,盡管反全球化的浪潮此起彼伏,但是全球經濟仍然相互依存和影響,而金融風險的傳播性不亞于病毒。
經濟複蘇不平衡不僅影響低收入國家,也會拖緩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步伐。國際社會有必要通力合作,以減緩複蘇不平衡帶來的沖擊。
2021年伊始,幾種有效疫苗研發的快速進展給全球不斷蔓延的疫情帶來了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應對疫情需要全球性的解決方案,就像人類曾經應對天花病毒那樣,通過全球性的疫苗覆蓋和公共衛生策略實施,最終成功控制了肆虐數千年的全球性疫情傳播。全球協作進行疫苗的平衡覆蓋將是幫助全世界恢複正常的主要工具。
在全球疫苗群體免疫屏障建立之前,還必須對全球的開放達成共識,在一段時間內,疫苗和核酸檢測可能是全球跨境旅行的健康護照,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實現全世界的重新全面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