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新社特約撰稿人丨孫統彪
原標題丨抓住行業産業化新機遇,構築法律服務産業新生態
近年來,“産業鏈”這個名詞在報刊和文獻上頻繁出現,如:醫療産業鏈、5G産業鏈、生態産業鏈、服務産業鏈等,應用非常廣泛。其實任何行業都能形成産業鏈,法律服務産業鏈便是衆多産業鏈中的一條。
産業鏈是某種具有內在聯系的産業集合,産業鏈分析爲觀察行業發展提供了新的視角,是認識和判斷産業各環節競爭能力、確定産業競爭優勢的有力工具,並爲企業的戰略決策提供了有效的思維方法。
01
隨著“全面依法治國”的不斷深入,法律服務市場不斷擴大,法律職業人員不斷增加。從産業鏈的角度來認識法律服務行業,有利于深度理解我國法律服務行業的現狀,進而結合法律服務行業發展中面臨的新環境,提出今後我國法律服務行業發展的思路。
一般認爲産業鏈是各産業部門之間基于一定的技術經濟關聯,並依據特定的邏輯關系和時空布局關系客觀形成的鏈條式關聯的關系形態。産業鏈是以實現最終産品利益最大化爲目標,上中下遊企業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具有協同效應的動態增值鏈。
法律服務産業鏈是以法律服務爲最終産品,形成以法律服務産品的生産、推廣、交易等環節的産業鏈條。這一産業鏈以法律服務産品的“生産——交易”爲中心,衆多關聯企業與交易輔助設施爲載體,最終形成以法律教育公司、法律數據公司、法律科技公司、律師經紀公司、法律品牌服務公司、律所管理咨詢公司、服務征信體系與交易平台等爲主體的法律服務産業生態。
02
法律職業群體的迅速擴大、法律服務專業化分工程度加強與積極的行業政策促使法律服務産業鏈的形成與發展。
職業群體的迅速擴大促使法律服務産業鏈的形成
據司法部2019年3月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全國共有執業律師42.3萬多人,比2017年增長14.8%。今年8月27日,全國律協會長王俊峰在通報世界律師大會籌辦情況中表示,全國律師人數達到了46萬人。
根據司法部印發的《全面深化司法行政改革剛要(2018-2022)》目標,2022年全國律師人數總數達到62萬人,每萬人擁有律師人數達4.2名。
以此增長速度計算,到2030年我國律師人數將突破100萬。龐大的律師群體將有效帶動律師教育培訓、品牌營銷、評價征信、知識管理等相關服務機構的發展,從而形成以律師和律所爲中心的産業服務生態。
法律行業專業化分工促使法律服務産業鏈的形成
法律服務的專業化可從律師、律所與行業三個層面去理解,即律師業務的精細化、律所組織的分工化以及法律行業的産業化。
從律師業務精細化層面,律師業務越分越細、越做越細,比如刑辯業務已經細分爲專業毒品犯罪辯護、金融犯罪辯護、職務犯罪辯護等等。
從律所組織分工化層面,隨著律所“精細化運營”的不斷深入,律所“前中後台”分工顯著,至此告別“大事小事找主任”的運營模式。
從法律行業産業化層面,伴隨新興科技與市場的發展,成批量、大規模的法律業務促進服務流程化、數字化、智能化,産業化趨勢明顯。
律師、律所與行業三個層次專業化的不斷加強,促進不同業務單元的分工協作,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實現“一加一大于二”的效率目標,律師與律所變成了整個法律服務産業鏈中的一環,産業化分工凸顯。
積極的行業政策促使法律服務産業鏈的形成
自2016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律師制度改革的意見》,對深化律師制度改革作出全面部署以來,各地紛紛出台促進律師行業發展的政策。
廣州市司法局推動市委、市政府出台《關于加快發展高端專業服務業的意見》《關于深化律師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聯合市商務局、市外辦等單位出台《關于發展涉外法律服務業的實施意見》,對發展涉外法律服務業作出全面部署。
海南省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出台《海南經濟特區律師條例》,在創新律師事務所的組織形式、提升律師行業對外開放高度、降低律師事務所設立門檻、優化律師行業的放管服、強化律師執業權利的保障等多個制度設計上推動法律服務行業的發展。
各地政府通過制定、實施扶持和發展法律服務行業的政策,協助傳統律師事務所轉型,建設法律服務産業基地,明確律師事務所的發展方向,鼓勵非法律人員參與法律創業,加速了法律服務産業鏈的形成。
03
打造法律服務産業生態,須有産業理念與産業思維,要從單一割裂的理念向系統關聯、動態發展、分工合作的理念轉變,要突破業務思維,向行業思維與産業思維轉變。
要有整體、系統、關聯的理念。要在全球法律服務市場與服務生態的背景下看待我國法律服務産業及其環節,充分考慮法律服務産業上下遊服務單元的銜接問題,以及相關産業和支撐體系的匹配問題。
要有動態發展的理念。法律服務産業鏈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既要立足現狀,又要放眼未來,爭取不斷向核心環節挺進,逐步向高端業務靠攏。特別是在“一帶一路”律師聯盟成立的大機遇下,中國律師要敢于走出去,向全球貢獻法治智慧與法律方案。
要有分工合作的理念。要主動打破人才同質化、相同單元簡單相加的現狀。除法律服務單元外,還要積極引入知識管理、品牌塑造、專職管理、訴訟金融以及科技支持等單元,引進非法律專業人士和資源參與行業分工與合作。法律專業人士要堅持“有所爲有所不爲”的原則,選擇最適合自身的法律服務環節進行發展,在分工的基礎上進行廣泛而又密切地合作。
04
推動法律服務行業的産業化進程要從優化法學教育學科、引導法律類創新創業、拓寬法律産業融資渠道和抓住新一輪産業革命等多個方面入手。
優化法學教育學科設置。當前法學院的學科設置上,普遍未設置“法律服務行業觀察與分析”的課程,法科生缺少行業思維與視角,對自身行業了解不深入不全面。筆者認爲法學院要在法學專業課的基礎上,培養法科生的行業觀察與分析能力,引導他們用更廣闊的視角思考。
引導法律類創業,培育多元化創新項目。由于法律服務行業的特殊性,特別是保守性,圍繞法律行業的創業項目相對較少。近年來出現的一系列法律創業項目也多是缺乏商業設計,未能形成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最終昙花一現。引導法律類項目創業,要切實尋找市場點與結合點,在新技術、新理念、新市場上找突破。
拓寬法律服務産業融資渠道。當前以律師爲中心的法律服務行業,其主要資金來源是律師自有資金,規模較小、渠道單一、穩定性差。引入資本市場運作方式與工具,實現法律服務産業的有效擴張,上下産業鏈的延伸。引入創投基金與産業基金參與行業發展,拓寬法律服務産業融資渠道,建立長期穩定的金融資本與産業資本結合的機制和通道,爲産業發展提供資金保障。
抓住産業互聯網的新機遇。産業互聯網最初由騰訊提出,是從消費互聯網引申出的概念,指傳統産業借助大數據、雲計算、智能終端以及網絡優勢,實現內部效率和對外服務能力的升級與轉型。作爲傳統的法律服務行業,要積極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尋找技術應用與法律服務的結合點,全力推動産業賦能,實現産業數字化與智能化轉型。
05
産業是一個宏大的概念,當我們將自己安放于這一宏大概念時,會茫然無措,也會有很多疑問和思考,10年後法律服務産業生態是什麽樣的?非律師的替代性法律服務主體能否崛起?服務于律師和律所的周邊基礎設施能否搭建?統一透明的法律服務交易平台能否形成?充滿中國智慧的法律解決方案能否服務全球?
責任編輯:Susan | 版面編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