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華:絕大多數香港人明白,有了「一國」才有「兩制」
「看著英國國旗降下來,中國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我一個60歲的中國人,盼望著,感動著」——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在香港會展中心新翼舉行,董建華和國家領導人一起站在主禮台上,心潮起伏,既興奮又深感責任重大。
20年前,60歲的董建華出任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成為「一國兩制」在港實踐的首位執行者。2005年,董建華離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並出任全國政協副主席。
20年後回首往事,董建華十分肯定地指出,「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毫無疑問取得了巨大成功。
在香港回歸祖國20年之際,董建華在香港接受了本報記者採訪。時光荏苒,一頭標誌性的短髮已從半白到全白,董建華神態沉穩,語調平和,透著長者的親切。對香港回歸那歷史性一刻,他記憶猶新,稱之為「人生最難忘的時刻」。講起香港2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未來發展前景,他充滿自豪與期待。
董建華在香港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攝影 陳曄華)
「『非典』時期最困難,也最難忘」
《參考消息》:香港回歸當天您最難忘的時刻是什麼?
董建華:在1997年7月1日,我最難忘的時刻是看著英國國旗降下來,中國五星紅旗冉冉升起。一個60歲的中國人,盼望著,感動著。同時,做特首的責任很重,因為「一國兩制」是不可以失敗的事業。所以,我很興奮,也知道責任重大。
我說過:「香港好,國家好;國家好,香港更好。」我們祖國(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改革開放,到80年代,香港大量參與,為國家做出了貢獻。因此,我說香港繁榮會給國家帶來好處。國家好,香港更好。我那時候已經看到國家會發展,會創造很多新天地。但我沒有想到,今天我們國家已經是第二大經濟體,很有實力,那時我能感覺到,但沒想到會這麼快。
《參考消息》:回歸後香港就面臨了金融危機和「非典」的兩重考驗,您能否回憶一下香港是如何度過的?您擔任特首期間最難忘的事情是什麼?
董建華:1997年7月1日,我們慶祝了香港回歸祖國。7月2日,也就是回歸第二天,泰國就宣布貨幣與美元脫鉤。不到24小時,亞洲金融風暴就開始了。當時大家評估不到這次危機嚴重到什麼程度,沒想到危機很快蔓延至馬來西亞、印尼、韓國等,一步一步向前推進。
到1997年10月,香港利率升得很高,有人在炒與美元掛鉤、實施聯繫匯率的港幣。1998年8月,國際炒家針對港元聯繫匯率進行攻擊,希望衝破聯繫匯率獲利;同時,他們在股票市場拋售,有許多都是很好的股票,目的就是為了衝破聯繫匯率圖利。這也是我們一開始沒有預想到的結果。好的是,8月份我們看清楚後啟動了反擊,在股票市場回購股票。結果我們斗贏了,好像英雄一樣,了不起,我們很高興。
但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經濟體非常小,又是非常開放的,誰都可以來,什麼時候都可以來,買什麼都可以,金融風險時時會來,所以風險是存在的。
2003年的時候,香港經歷了一個非常痛苦的時期。「非典」暴發,那時候很多人的命都沒有了,經濟受到很大衝擊。我為什麼提這個事情?從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開始,到2003年「非典」這6年時間裡,香港承受了13.6%的經濟通縮,非常痛苦。為什麼痛苦?我們的貨幣是聯繫匯率,匯率跟隨美國,我們不能用貨幣政策調整經濟,也不能用財政政策,這個是很累的。
「非典」的時候,香港街道上人很少,出來都是戴口罩,樓價跌了很多,經濟嚴重下滑。這些困難我們最終都克服了,很困難,但我們香港人努力埋頭苦幹。這段時間是我們最艱苦的時間,也是我們將來要經常檢討的時間。
你問我什麼時候最難忘,那就是「非典」的時候。香港約300人死亡。我是地方領導,我覺得非常難過,每天看著數字,擔心得不得了。後來,6月24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非典」基本結束,才鬆了一口氣。這是最困難的時候。
「絕大多數香港人都知道:有了『一國』,才可以有『兩制』」
《參考消息》:20年過去了,您如何看待「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以及香港的變與不變?
董建華:香港在落實「一國兩制」過程中最大的挑戰就是要將它實實在在地落實。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有這樣的想法、那樣的想法、不同的想法。但是,絕大多數香港人知道「一國兩制」的落實對香港太重要了,所以我們香港人都會支持「一國兩制」。在這個過程中,經常要提醒自己,有了「一國」,才可以有「兩制」。不能說我就是關心「兩制」,有了「一國」才有「兩制」,我認為絕大多數香港人知道這樣一件事情。所以「一國兩制」今天才能夠在香港這樣落實。
「一國兩制」怎麼樣體現出來的?你去看好了。其實香港人的生活常態啊、習慣啊都沒有什麼改變。大家很自然地在生活、在過日子,社會是比較穩定的、是在發展的。在困難的時候,大家都會一起去處理問題。
我們的法治很牢固。這個中央不但看到,而且在這一方面用最大的決心來確保法治。
變的是講普通話的人多了很多,是大家開始對國家去了解了,去更多地接觸了。特別是經過人員方面的交流、經濟方面的互動,對國家的了解更多了,認識到國家的進步發展很快、很好。這是一個大變化。
以前,香港的經濟要靠同美國、歐洲的貿易;現在,香港的經濟發展依賴更多的是內地。這些都是大變化,而且還在持續。所以,整體來說「一國兩制」在香港很成功。「一國兩制」給了我們很多優勢。我們要謝謝國家、謝謝人民,我們要更好地去利用這個「一國兩制」的優勢,為香港、為國家的發展去做得更好。
《參考消息》:香港與內地交流合作的收穫有哪些?您如何看待香港和中央及內地的關係?
董建華:在20年中,我們經過了很多的困難路程,如金融波動和「非典」,因為有祖國強大的後盾,我們處理問題都比較容易一點。
我記得在「非典」時,胡錦濤主席讓我去深圳見他,要和我說經驗,問是否有要求。我說要求很多,醫療物資不夠(防護服、口罩等)。大概第三第四天,(醫療物資)就送來了。我們很感動。這種關心和照顧我們親自感受到。
在香港同內地的關係方面,中央從始至終是看大局的,確保「一國兩制」能夠落實。香港在國家安全、領土、主權方面一定要有國家的立場在,其他方面依靠香港來處理問題。從另一方面看,香港同內地老百姓的交往變化較大,內地來香港的人數多了。1945年香港有60萬人,現在有700多萬。人口不斷增加一部分是因為香港本地人的增長,另一部分是內地人的增加。這個過程中難免有問題和不習慣,但說到底大家都是中國人,有同一個根,問題並不會太大,但來得太快的時候就可能出現問題,但這些並不是不能夠好好地安排。有些人對國家發展的認識和了解不夠,這些工作都是要繼續做的。一家人,同根的人,沒有事的,我們都是中國人。
「林鄭月娥很出色」,「我對香港經濟有信心」
《參考消息》:香港目前面臨的挑戰有哪些?您如何看待香港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前景?
董建華:大家都聽到、看到香港面臨的挑戰,比如土地供應、房屋問題、貧富差距問題以及年輕人往上流動的問題。這都是迫切要解決的,也是候任特首要處理的問題。
我的看法比較樂觀,這是有基礎的。因為有「一國兩制」的優勢,因為香港很有條件。
有很多香港可以做的事,比如金融、人民幣國際化、商品貿易等領域,香港有特別的優勢。電影業的內地市場潛力大。香港回歸前是東方好萊塢,世界排前三位。現在有內地14億人的市場,每個這樣的機會都會帶來就業,使得香港經濟增長。這都是「一國兩制」給予的機會。我們希望給國家服務的同時也能給香港自身帶來好處。中央一定會支持的。
經濟方面我為什麼比較樂觀?特區政府要去做,要有一個很好的領導去做,在未來的五年甚至十年里要做出來。香港現在有林鄭月娥候任特首,她是一個非常出色的領導,所以我認為她可以帶領我們去做好這件事情。所以,經濟方面我是比較有信心的。
還有就是社會方面的問題。我認為主要是貧富差距的問題要解決。這就需要將經濟的蛋糕做大,大家都有機會參與其中,那就可以成功解決。未來五年里,很多新政策會出來,要推動解決。
你問我經濟問題,提醒了我,有一塊我要講的。你可以看到,我們從一開始遇到金融風暴,到後來越來越嚴重;後來好一點的時候有「非典」疫情;「非典」過後,慢慢經濟開始恢復;但是到2008年,全世界近期以來最大的金融海嘯在紐約開始,香港是一個開放型的社會,一下子又影響了我們,我們又要重新來過。這個過程是不簡單的。我特別想提出來。
你去看梁振英先生做了特首以後,從2012年到2017年,我們的經濟增長速度,其實是發揮得相當不錯。而且他在房屋、土地、扶貧、科技、教育各方面都非常關心,實在是頗有成績。從經濟角度看,這5年來,經濟一共增長大概20%,這是非常突出的。因為香港經濟一直以來都沒有機會去發揮,不是這個就是那個,但是一安定下來,剛好也是國家發展非常快的時候,兩個合在一起,你就看到這麼高的經濟增長。我經常說,我們2%的經濟增長真是不行,假如我們有4%至5%的經濟增長,我們很多問題都可以解決掉。
還有一點,為什麼我對解決這些問題有信心,我們還有一個非常龐大的財政儲備放在那裡,錢放在那裡。不是說我們像希臘一樣,沒有錢怎麼辦,這個事情不能做,那個事情不能做。我們很多事情是可以做的,所以我是很有信心的。
社會的問題,我覺得要隨著這些問題開始解決了,會有進步的。有一個比較包容一點的手法的話,可以做到很多東西。
在國家崛起過程中,「要加大力氣做好香港青年的教育」
《參考消息》:您一直關心教育事業,您對香港年輕人的教育包括加強對祖國的認同感有什麼建議?
董建華:我覺得教育方面要加大力氣做好工作,對自己國家的歷史文化都要了解。現在國家在崛起過程中,國家的將來就是我們的將來,所以每一個人為他自己好,都要對國家有一個很清楚的認識。
另外,世界變化很快,每天都有新事物不斷發生,比如科技的變化,機器人與圍棋國手大戰取勝,這些變化對人類產生重大影響。面對這些變化,我們每個人、每一個香港人,在香港這個開放的地方,如果對世界了解不清,如何在自己成長過程中分享世界發展的一杯羹?教育界要做好青年的教育,這是很重要的任務。
《參考消息》:香港文化具有什麼樣的特色,香港如何發揮好自己的文化優勢?
董建華:香港在世界上可以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就是變成中西文化交流的大城市。我們經歷了156年被侵占的歷史,但我們始終都是中國人,可以儘量地將中西文化融合的工作做好。我認為這是香港一個很重要的任務。目前做得不夠好。我們要好好地從頭到尾去思考怎麼做好這個工作,把中西文化融合起來,而且是很好的融合的過程,這對世界不同民族的融合會有很大幫助。我,80歲老人的一個夢,就是希望這類事情在香港能夠做好,這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