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讀者眼中有一千個林青霞,但林青霞的眼中恐怕只有一個張愛玲。“喜歡一個人,會悲哀到塵埃裏,然後開出花來。”喜歡一個作家,會卑微到繁卷中,然後煮出字來。
《鏡前鏡後》的觀衆本應只屬于作者一人,如今我們卻可以通過日記的視覺走進林青霞的日常生活。(互聯網)
2021年3月20日,周六,晴,農曆春分時節。泡好清茶,手機靜音,懷捧書卷,開始進入書中人的內心世界。春分露晚,閱畢,最大的感受是:悠然自得多惬意,吹面不寒楊柳風。
1.日記的視覺
本次是我第一次拜讀林青霞的著作,我習慣看書看兩遍,一遍走馬觀花,一遍低頭拾穗。初讀《鏡前鏡後》的時候感覺到有一點奇怪,全書文筆樸實,沒有驚天動地的悲歡離合,沒有曲折離奇的拍案驚奇,沒有豐富華麗的漂亮辭藻,但是通讀之下,卻有一種靜靜的、淡淡的、暖心的感覺,那麽遠又那麽近。二讀,拾穗,終于明白了個中的玄機:這不是一本散文集,而是一本日記本,一本在林青霞書桌前的日記本,記錄著她生活的日常點滴。這本書的觀衆本應只屬于作者一人,如今我們卻可以通過日記的視覺走進林青霞的日常生活,與她的紅顔知己一同把酒當歌,幸運的是,她手上有紅酒,而我的書桌上亦有杜康。
爲了印證我內心的感覺,我統計了一下,《鏡前鏡後》全書一共有1324個“我”字, “我”是誰?“我”是林青霞。書中很多地方真的讓我感受到我是在“窺看”別人的日記。
《男版林青霞》一節中寫道:“我30年前給他看的照片是從頭到腳全裸的。”OMG!我犯錯了,我竟然知道了這個驚天秘密,我真不知道我能不能守住這個秘密。
《情字裏面有顆心》一節中寫道:“這個驚喜計劃,從香港起步到烏甸尼的頒獎台上,真是太大工程了。他們的心機沒有白費,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驚喜,我永遠不會忘記。”一生最大的驚喜,我從文章中全程都知道了,讀者中不乏福爾摩斯,我們都察覺了呀。
《我魂牽夢萦的台北》一節中寫道:“在這小客廳裏,也經常有制片和導演坐在胖沙發上等我起床拍戲。”這畫面太美,我默默給旁邊的導演遞上了煙,導演調侃我:“你知道嗎?你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我哈哈大笑,房間裏仿佛也在竊竊私語。
以上的場景書裏面很多,很真實,很靠近。言間,一陣暖風飄過,楊柳的味道。
2. 朋友的視覺
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是獨一無二,猶如一場戲,而身邊的朋友就是最重要的觀衆。當中場休息乃至曲終人散的時候,觀衆口中的劇情就是戲中人一生的回播。金聖華、張叔平、施南生、江青、黃心村、黃永玉、高愛倫、Faye、李菁、吳寶春,《鏡前鏡後》中娓娓道來了他∕她們的故事,林青霞既是觀衆,也是演員。人生的故事沒有演得好和演得壞,只有出奇的真實。書中,林青霞用文字讓我們看到了張叔平先生深沉的愛,施南生小姐剛強的溫柔,江青女士豁達的微笑,吳寶春先生匠人的堅持,黃永玉長輩的諄諄教誨,同時亦惋惜李菁女士那孤獨的高傲,敬重金聖華與丈夫的鹣鲽情深。作者牽著讀者的手,靜靜走過朋友們的劇場,向朋友們揮了揮手,“我給你們帶來了新的觀衆啦”。
這個時刻,劇場座無虛席,大家正在翹首以待,期待上映更精彩的故事。席間,一陣暖風飄過,楊柳的味道。
3. 書迷的視覺
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然而一千讀者眼中有一千個林青霞,但林青霞的眼中恐怕只有一個張愛玲。“喜歡一個人,會悲哀到塵埃裏,然後開出花來。”喜歡一個作家,會卑微到繁卷中,然後煮出字來。“煮”,是黃心村教授對林青霞創作態度的描寫,而“字”是林青霞對心中偶像的無言致敬。《走進張愛玲》一節是全書篇章最長的一節,林青霞刻意將自己拉到張愛玲身後,把所有燈光聚焦在張愛玲身上。張是主角,而林則是一個小小的書迷。
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裏,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裏嗎?我是您的書迷青霞。”話間,一陣暖風飄過,楊柳的味道。
這股楊柳的味道,或許也出現過在雲之凡寫給江濱柳的信上面,也或許,這是濱柳的味道。
記者:肖毅立
如何優先看到“新加坡魚尾文”內容?從“訂閱號消息”點擊“新加坡魚尾文”進入我們的公衆號點擊右上方按鈕將“新加坡魚尾文”設爲星標⭐
一只愛生活、文藝範的小魚尾獅帶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風土人情領略小島深處那些鮮爲人知的文化魅力~ 新加坡《聯合早報》旗下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