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毛麗娜
編輯|李春晖
月前,愛奇藝與長信傳媒宣布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攜手在新加坡成立藝人經紀公司,共同挖掘東南亞地區優秀潛力新人,並籌備啓動選秀活動等。消息一出,國內網友還沒說啥,新加坡人民倒先興奮起來。
“這是個新加坡娛樂圈注入強心劑”“希望合作能讓新加坡娛樂圈重煥生機”,新加坡人民對合作期待之情溢于言表,頗有種喜迎外國專家的既視感。
但在硬糖君的記憶中,90年代新加坡劇一度風靡內地,新加坡明星更是以時尚弄潮兒的形象出現。如今新加坡娛樂圈怎麽掉隊的連泰娛的存在感都比不上了呢?
消失的新加坡劇
港劇、新加坡劇及台劇,曾是上世紀90年代各地方電視台的寵兒。如今台劇轉向小而美路線,倒也常有口碑佳作;TVB劇雖一直被罵故步自封,還有一批忠實受衆;唯獨新加坡劇早已被人民遺忘。
上一部堪稱“爆款”的新加坡劇,是歐萱與戚玉武主演的《小娘惹》,該劇首播于2008年,並于轉年引進中國大陸。此後新加坡劇不僅再無爆款,甚至幹脆在內地銷聲匿迹。
然而在上世紀80年代,新加坡劇甚至一度碾壓TVB劇及台劇,新加坡明星也在內地擁有高知名度。
雖然國別不同,但比起要全程粵語對話,靠後期配音的港劇,瓊瑤苦情戲占主導台劇,原片便使用全中文對白的新劇自有其獨特優勢。
拍攝于1981年的《人在旅途》,是內地引進的第一部新加坡電視劇。與當時主流台劇及TVB劇走古裝風不同,現代背景、講述年輕人都市生活的《人在旅途》,成爲彼時內地觀衆了解“現代化國際都市”的窗口。
有了《人在旅途》的成功經驗,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被引進的新加坡劇多爲現代都市題材,在內地受歡迎程度一度壓過以苦情戲爲主的台劇。
90年代中期,新加坡古裝劇與時裝劇並行,且不乏令人至今念念不忘的佳作。《蓮花爭霸》《三面夏娃》《烈焰焚情》皆在大陸引起過追劇熱潮。
90年代同樣是中新兩國外交蜜月期,大量新劇在內地取景拍攝,內地也樂于采購新劇睦鄰友好。
但彼時囿于政策,新劇雖火但新加坡明星仍專注于本土發展。直到千禧年左右,新加坡明星伴隨著更多類型新劇一起湧入內地,內地電視台開始參與合拍。在九寨溝大量取景的《東遊記》,出品方行列便有四川電視台的身影。
範文芳、郭妃麗、林湘萍等新加坡藝人,則趁著劇集人氣幹脆以中國作爲主戰場發展。同一時期,又有來自新加坡的歌手孫燕姿、林俊傑、蔡健雅等在華語樂壇攻城略地。一時間,新加坡明星打工人在內地風生水起。
這卻是新加坡娛樂圈在中國最後的輝煌。伴隨著民間字幕組誕生,英劇美劇闖入觀衆眼簾,內地自制劇水平日趨提高,固守一隅的新劇已沒有新鮮感。尤其是伴隨著國力增強,觀衆也早不是80年代末的“土老帽”,新劇中的現代都市再無吸引力可言。
2009年,《小娘惹》在內地播出,收視一度追平《還珠格格》。女主歐萱也因在中國人氣大漲而獲得拍戲機會。但《小娘惹》的輝煌只是短暫的回光返照,歐萱未能複刻當年範文芳在中國發展的成功路徑,新加坡劇也徹底在內地消失。
確切地說,新劇不止在內地消失,就連新加坡當地人也開始棄新劇轉投大陸劇環抱。
TVB的姊妹篇
日前,因TVB股價低迷,持續虧損,大股東黎瑞剛站出來接受采訪,表示TVB已經到了生死存亡,不得不變的關鍵時刻。這樣的判斷可能同樣適用于新加坡娛樂圈。
因國土面積、市場規模等原因,新加坡本土音樂市場極小,本就可以流利使用中文的歌手們多選擇在內地或台灣出道。換言之,新加坡娛樂圈等同于新加坡影視圈,而影視圈的式微,源自新加坡兩大電視台的爭鬥與合並。
正如當年TVB與亞視隔空打擂一樣,新加坡也有兩大媒體集團。一爲上市公司新加坡報業,另一間則是國企新加坡傳媒公司。
千禧年前,新加坡的報紙及劇集市場分別被這兩家公司強勢壟斷,報業歸前者,電台、電視台及新媒體歸後者。
兩大媒體割據一方,也還算相安無事。2000年,新加坡政府出于激活市場鼓勵良性競爭的目的,要求兩大集團進入對方業務領域彼此競爭。政府出面,爲新報業頒發執照,允許其經營兩個免費電視頻道和兩個電台頻道,兩大集團業務出現交叉開始激烈厮殺。
MTExLjY1LjQ3Ljkw
新報業與新傳媒忙著競爭那幾年,雙方只顧著瘋狂搶奪本土市場,棄內地這片廣袤的海外市場于不顧,劇集質量也較過去明顯下滑。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若是兩巨頭就此相爭,進入靠“質”取勝的良性循環,也算是正向促進。可到2004年,李光耀大筆一揮“新加坡太小,不宜有多于一間電視台”,新傳媒與新報業就此合並。
明爭暗鬥四年多,最後爭了個寂寞。合並後,新傳媒一家獨大,成爲新加坡本土最大的藝人公司及制作公司。此後,新傳媒旗下藝人也如同TVB藝員們一樣,面臨老齡化問題。
從新加坡最負盛名的“紅星大獎”便能看出來,20年前活躍在熒幕上的潘玲玲、陳秀芳等,20年後仍舊是獎項的寵兒。
一方面,老面孔長期霸占劇集市場,獎項也總是在熟悉的人選中排列組合。都2018年了,範文芳與老公李銘順還在以熒幕情侶的形象主演劇集,新人幾乎沒有出頭可能。
另一方面,對藝人而言加入新傳媒幾乎是唯一選擇,賣方市場下藝人到手薪水也很有限。曾有新加坡藝人透露,90年代到中國取景拍戲,中國人聽說他月薪有2500新元頗爲羨慕,而如今通貨膨脹好幾輪,新加坡藝人的工資卻一如既往。在新加坡,很少有全職演員,不拍戲的時候做兼職是演員必備技能。
新血不足,只靠老面孔撐場,新劇陷入老齡化危機的同時,也失去了本地年輕人的歡心。新加坡年輕人對英美日韓、港台大陸等劇集都很有興趣,唯獨對本土劇嗤之以鼻。本土劇收視下滑,又導致越來越賣不動,新劇只好轉向小成本制作,于是受衆流失加劇。
2020新劇《女俠羅明依》,十幾年來新加坡唯一一部古裝
常年在自家小市場爭鬥令新劇痛失中國市場,而兩家合並後的新傳媒又一度出現戰略性失誤。新劇開始轉攻馬來西亞、印尼、柬埔寨等文化、社會背景更接近的東南亞國家,卻忽略了新加坡本地龐大的華人群體。
內娛拯救新加坡?
2020年底,新傳媒旗下新藝經紀官微宣布攜旗下藝人進入大陸市場,力推10位符合當下大陸影視市場流行的角色和定位的藝人。
大人,時代早變了。想靠著90年代那點殘存的情懷反撲大陸,是萬萬行不通的。
走出去不容易,引進來倒還靠譜。東南亞國家因文化背景與中國相近,漸成國內巨頭出海熱門目的地。騰訊視頻于2019年在泰國推出視頻流媒體服務平台WeTV,並以泰國爲核心輻射其他東南亞國家,爲這些國家專門提供相應國別字幕及配音的中文原創內容。
騰訊視頻選中了泰國,愛奇藝開始劍指新加坡。
2020年底,愛奇藝在新加坡建立了國際總部。愛奇藝會員及海外業務群總裁楊向華表示:“愛奇藝以北京總部與新加坡海外總部爲海外團隊雙中台,已經建立了內容、技術研發、産品、會員、、市場等團隊。”
桃的野心還不止是向海外輸送原創內容。與愛奇藝達成戰略合作協議的長信傳媒,創始人是一系列抗戰神劇、娘道爆劇之父——郭靖宇。去年底在新加坡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的長信傳媒,在攻占東南亞尤其是新加坡劇集市場方面,已經獲得階段性勝利。
去年郭導翻拍的新劇《小娘惹》成功返銷新加坡,熱門IP《靈魂擺渡》則拍攝了《靈魂擺渡·南洋傳說》以飨新加坡人民。後者定于2021年下半年在愛奇藝國際站上線。
長信有原創能力,且熟悉新加坡人民口味;愛奇藝則坐擁平台優勢,輻射廣大受衆。兩家聯手宣布成立藝人經紀公司寵愛娛樂,並透露將通過選秀遴選新人,隨後量身定制劇本,並在愛奇藝國際站播出。
這麽一套組合拳打下來,新人無戲可演,只能等著前輩退休的困境或將得到改善,而且劇集更容易通過愛奇藝實現出海中國。演員開心,新加坡人民高興,最發慌的或許正是處于壟斷地位的新傳媒。
幾乎同時,愛奇藝與新加坡電影公司Clover Films達成合作,雙方將聯合制作、聯合出品四部中文電影,由愛奇藝負責中國發行,Clover Films負責國際發行。
從1986年《人在旅途》被引進至今,新加坡劇35年經曆了從被追捧到被遺忘,新加坡明星也成爲“時淚”。呂洞賓的真愛是何仙姑還是白牡丹?不知新加坡劇是否還有機會讓我們爭得面紅耳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