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立大學馬凱碩教授
4月28日,據新華社報道,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馬凱碩近日在新加坡《海峽時報》中發表題爲《拜登是時候終結特朗普的對華貿易戰了》的文章。文章指出,從特朗普政府時期就開始的對華貿易戰並沒有給美國政府或者美國勞動者和消費者帶來好處,也未能成功減少貿易逆差。美國如果是一個理性的地緣政治參與者且追求開明自立,就應該徹底推翻特朗普的對華貿易政策。若美國執迷不悟,繼續保留貿易制裁和關稅措施,試圖以此給中國施加影響,那麽無異于“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
文章認爲:“決定誰會在中美地緣政治爭奪戰中勝出的不是軍事政治,而是該地區貿易與經濟政策的規模和範圍。”隨著特朗普政府時期政策的落地,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以及包括中國在內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和《全面進步與跨太平洋夥伴協作關系協定》的實施,一個以中國爲主導的經濟生態圈正在東亞蓬勃發展,而美國在東亞地區的存在感越來越弱。文章指出:“如果美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降低,澳大利亞、日本以及美國的其他盟友會損失慘重。”這不僅直接影響到了美國盟友的長期安全利益,更是自己主動剝奪了自己在亞太地區的話語權。特朗普政府一系列適得其反的操作,顯然違背了美國的初衷,遲早會讓美國自嘗苦果。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會談
而縱觀中國經濟總量的增長趨勢,從2000年邁上10萬億元的台階,到2020年突破100萬億元大關,中國經濟總量以世界矚目的速度大步發展,不斷取得著一個又一個的突破。時至今日,中國早已不再是世界貿易體系的邊緣者,已然成爲全球貿易的巨頭。
得益于中國獨特的市場經濟體系在應對各種困難和風險方面所具有的明顯優勢,中國的經濟承壓能力較強。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和政策調整,中國經濟增長已從過度依賴投資、出口,轉型爲消費爲主較爲均衡的拉動作用。中國實行全方位開放的方針,對外經濟貿易並會不完全受制于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此外中國的貿易順差主要由民營企業和合資企業實現,這類企業最具發展活力,來自美國貿易政策的壓力,最終都會轉化爲發展的動力,客觀上還可以幫助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難看出,中國並不是懼怕貿易戰,僅僅是美國的單方面封鎖不足以遏制中國迅猛發展的腳步。
而拜登政府若是能懸崖勒馬,及時改變當前對華貿易的強硬態度,恢複與中國的正常貿易關系,那麽基于中美經貿合作的強大根基和韌性,雙方都將重新迎來重大利好。否則,美國將徹底無法挽回其在東亞地區影響力急轉直下,進而在地區經濟貿易領域被邊緣化的後果,更是會加快中美博弈中,美方必然失敗結局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