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經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今天,中國制造的許多商品以及中國科技已在全球市場具有深度價值以及不可替代性。這在全球多國消費者和一些外媒眼中,已深有體現。
首先來看,近年一直試圖大舉發展制造業的印度。事情的最新進展是,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月28日援引《印度教徒報》報道,中國企業開發的手機應用正在迅速占領印度市場。報道稱,中國某款智能應用在印度的用戶已經達到2億。這令美國一些企業的競爭對手感到擔憂。與此同時,中國的一家企業電子商務平台也在印度大受歡迎,目前已有3萬商家在平台注冊。
事實上,以上迹象僅僅是印度消費者青睐中國科技及商品的一個縮影。印度消費者對中國制造一直情有獨鍾。例如,該印度媒體稍早前曾報道稱,在印度教的重大節日(“點燈節”)期間,市場上銷售的諸如燈具、熏香、煙花、神像等相關産品,也幾乎都是産自中國。
此外,《印度斯坦時報》不久前援引調查報告顯示,接受調查的8973名印度消費者中,有83%的印度消費者表示,中國産品的價格和質量的雙重優勢,無可替代。他們稱,“我們無法忍受沒有中國制造的日子”。
這也進一步表明,印度制造並沒有得到印度消費者的認可,印度制造或提前宣告失敗。一些分析師認爲,印度大舉發展制造業的出發點原本是很理想化的,但現實的情況是過于急功近利。華爾街日報近日報道稱,西方國家在19世紀的工業革命中走過了這條道路,東亞和東南亞的大部分地區在20世紀通過制造業出口的爆炸式增長走上了這條道路。印度也希望走類似的道路。
不過,英國《金融時報》亞洲版主編皮林認爲,印度制造追趕中國或許是不現實的,印度在制造業方面沒有良好的聲譽。就連印度人自己也看不起本國産品,印度制造所謂的“拼湊式創新”是物資稀缺的産物——印度人把零件用膠帶、顔料和祈禱拼湊在一起,印度制造名字取得響亮,但卻像是“海市蜃樓”。”
以“印度高鐵”爲例,我們注意到,2019年通車的印度高鐵“致敬印度”號並不能夠稱之爲真正意義上的高鐵,因爲它的最高試驗時速是180公裏,而實際最高運營時速160公裏,因此被稱爲“半高鐵”。曾有印度人調侃,印度需要先解決了火車的安全問題,再考慮更高層面的高鐵吧。這就進一步解釋了,本文前面提及的,印度消費者爲爲什麽不青睐印度制造,反而越來越離不開中國制造的另一個原因了。
如果說,印度市場的消費者是全球許多新興市場消費者離不開中國制造的一個縮影,那麽,在擁有先進生産力的美國,美國消費者同樣離不開中國制造則進一步說明了問題。
例如,數月前,美國海關經紀人和貨代協會負責人馬格努斯發現,全美各地倉庫都處于創紀錄的狀態,而這一現象的背後,正是美國超過250,000個當時大幅囤積各種各樣中國制造的商品。其中包括微波爐,吸塵器過濾器,泳裝,家具等等,一些商家囤積的商品都在庫房中堆積到天花板的高度上。
而在美國此前的一場聽證會上,有美國消費者被記者問到,“你們需要的産品能在其他國家生産嗎?”答:“不能,只有中國有完整生産鏈。”“你們進口的這款中國商品有沒有其他替代品?”答:“沒有,美國消費者就喜歡這款中國貨。“亞裔美國人郭洪數月前曾對美國消費者依賴中國制造的現象表示,孩子們書包裏的幾乎所有文具,圖釘、膠水、貼紙……無一例外。
顯然,印度消費者和美國消費者對中國制造的青睐,都說明中國制造正憑借精良的品質和優秀的性價比成爲優質商品的代名詞。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制造業規模居全球首位,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