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將近1萬8000人簽名了。
兩個星期的時間,說明問題不是沒有人關注,甚至也不冷漠。
哦,說的是關于之前接連傳出客工搭乘羅厘時遭遇意外死傷的事。
上個月有人在網上發起請願,呼籲立法規定雇主必須以安全和人道的方式載送客工上下班,例如租用巴士、小貨車,或者在小面包車裏安裝附有安全帶的折疊椅。
事情值得關注甚至支持,倒不是因爲有人聯署,而是如很多人所看到的,開放式的羅厘後座載滿客工高速行進在馬路上,本來就有相當的危險性。
發起聯署者提出的問題之一,也是很多人的疑問:法律規定汽車乘客必須系上安全帶,卻允許羅厘後座那種開放式的交通工具上的人,在沒有安全帶或其他防護設施的情況下,在公路上“被飛馳”。
沒錯,是“被飛馳”,有時候一輛小卡車的司機在高速公路上開得比較快,旁邊的車主看到都要爲那些工人捏把冷汗,尤其一些貨車比較老舊,車體仿佛隨時會解體。
既然是危險行爲,就不該長期漠視,這是目前很多人的共識,應該爲這些客工找到更安全的交通方式。更不應該因爲他們是來自窮國的客工,我們就隨便閉起眼睛當做沒事。想象一下,只要我們自己坐上去都覺得危險,其實就不該讓他們長期這樣冒險。
問題來了:有沒有可行的解決之道呢?
我相信絕大多數的雇主都希望客工出入平安,畢竟千裏迢迢來到此地的客工,雇主花了不少費用讓他們落地,等到熟悉環境和工作,對雇主來說就是一個資産。客工出事,對雇主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然而問題爲什麽長期存在?一方面當然是沒有法律規定接送客工要用什麽交通工具。對雇主來說,這類的羅厘或小卡車,載貨載器具和載人三用,物盡其利,是目前最理想的作業方式。至于危險?叫同樣是客工的司機小心點啦!開慢點啦!
有人幫雇主說話指出:如果要特地租巴士或者其他更安全的交通工具載送工人,一來載送成本高很多,二來能不能滿足全國那麽多載送量也不確定。
當然,如果讓工人花錢自己搭車來回工地和宿舍,大概沒有人願意,一來宿舍往往非常遠,二來太花錢。
因爲成本對很多中小承包商來說是不小的負擔,因此要長期解決這個風險問題,有幾個方向可以考慮。
一,順著目前防疫的做法,客工就近在工地內或者附近居住,大幅減少交通往來的必要。這需要大規模在未來的建築工地安排方面做出改變,但不是不可行。
二,由客工宿舍提供廣泛的巴士等安全交通安排,可以提供直到多個地鐵站的交通,未必是直達工地。成本由宿舍、客工雇主以及政府分攤。
宿舍經營者可借由在宿舍範圍內的一些盈利設施回收部分成本。客工在特定時間搭乘公共交通可以提供更多的車費優待,作爲鼓勵,因爲比起承包商的交通工具,公共交通一定花費他們更多休息時間。
這有一個觀念必須讓市民清楚,給客工更大的交通費優惠,不應該被視爲公平問題,因爲新加坡沒有最低工資,客工的薪資要負擔本地的生活費已經不輕,給予更多的車費優惠與肯定他們的貢獻,精神上是一致的。
三,由政府或大型企業經營專用來載送客工的交通工具,以優惠價格供中小型承包商租用,也可以是承接巴士公司准備淘汰的巴士車經營。由于是舊車,價格成本可以壓低很多。
四,由承包商自行購買、長期租用或者改造現有交通工具成符合更佳的安全標准,費用部分可以抵扣稅務。
只要有心,一定會有辦法。
迄今爲止,類似的工傷意外不算很多,但就像很多人說的,不是羅厘特別容易發生意外,而是羅厘發生意外,後座乘客的後果特別嚴重。
年長一些的讀者或許有經驗,過去私家車不多的時代,家裏有親戚朋友做羅厘司機的,就有機會坐在後面兜風,或者搬家時,跟著行李和家當坐在後面。迎著咧咧撲面的風,顛簸搖晃的車,偶爾會産生被抛出去的驚嚇感。
那應該是早已遠去的時代,不僅對越來越富裕的國人是這樣,對日夜爲我們建設家園、流汗流血的遠來客工,應該也一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