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局網站數據顯示,截至前天下午3時,我國今年累計的骨痛熱症病例有2775起。今年首季有一人死于骨痛熱症。
本地今年已累計超過2700起骨痛熱症病例,目前活躍病例黑區達22個。由于已邁入較炎熱的月份,國家環境局估計,骨痛熱症病例數量下來會因伊蚊繁殖周期加快、骨痛熱症病毒潛伏期較短等因素而有所增加。
根據環境局昨天發的文告,近期的每周骨痛熱症病例比去年同期少,但仍比2017年和2018年來得高。
本地去年累計3萬5315起骨痛熱症病例,是曆來最多的一年。此外,去年共有32起骨痛熱症死亡病例,也是曆來之最。
環境局網站數據顯示,截至前天(5月31日)下午3時,我國今年累計的骨痛熱症病例有2775起。今年首季有一人死于骨痛熱症,84歲的死者並不住在病例黑區。
全國今年4月的伊蚊數量比今年1月多約30%。其中,金文泰西1街、後港10道、後港6道、後港8道、裕廊東1道、裕廊東32街、美景路、美嶺街和史德林路的伊蚊數量較高。
截至前天,病例最多的黑區是花梨木通道(Rosewood Drive),共有12起病例。
當局也指出,自今年2月起,經采樣檢測的過半骨痛熱症病毒樣本屬于第三型和第四型病毒。第三型病毒自大概30年前起就較不常見,第四型病毒也不是向來常見的病毒。
研究:骨痛熱症病例 病毒阻斷期增近五成
不過,凱秀台(Cashew Terrace)和嘉林台(Hazel Park Terrace)一帶的黑區,有居民感染第三型病毒。後港中路和巴西立21街則有居民感染第四型病毒。
環境局去年8月也和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展開流行病學研究,探討病毒阻斷期對骨痛熱症通報病例數量起著怎樣的影響。測算發現,病毒阻斷期的骨痛熱症病例數量,要比如果沒有阻斷期多了將近五成。
多出來的大部分病例都是20至64歲、屬于工作年齡的成人。這些人原本多待在工作場所,包括冷氣辦公室,而不是待在家中。
當局指出,5月16日至本月13日的高警戒解封第二階段期間,有更多人留在家中,這可能讓伊蚊有更多機會在白天叮咬人,骨痛熱症傳播風險也因此增加。
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長傅海燕也在面簿貼文提醒公衆在這期間提高警惕,預防骨痛熱症病毒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