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淵文
東南亞
華爾資
(系列六之五)
從最早爲海外僑胞服務的初衷,到今天以服務中資企業和開拓東南亞市場爲出發點,對中資金融機構來說,新加坡的定位已逐漸在改變。
本期“東南亞華爾資”系列報道,探討中資金融機構看中新加坡的哪些優勢,也了解它們在本地的動向和未來戰略。
早在上世紀30年代,中資金融機構便已在新加坡駐足,爲華僑提供彙款服務。
最先在新加坡成立分行的中國銀行,甚至在早期擔當了非官方外交使節的工作,如辦理訪華入境簽證等。
隨著新中兩國間的貿易商業關系深化,更多中資企業以新加坡爲據點開拓區域市場,中資金融機構的業務已滲透到更廣泛的領域,包括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保險承保,以及證券投資等。
除了爲中資企業在本地和區域業務提供貸款,中資金融機構如今可提供一站式服務,包括債券發行、外彙對沖、牽頭首次公開售股,爲企業家則提供財富管理和承傳服務,而本地和區域的個人金融服務市場,也吸引中資金融機構來角逐。
去年,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向第三家中資銀行中國建設銀行頒發特准全面銀行(Qualifying Full Bank)執照,也是近八年來首次頒發新執照給外資銀行。
到目前爲止,金管局共向10家外國銀行頒發這個執照,來自中國的銀行占最多。另兩家是中國銀行和中國工商銀行。
除了銀行,多家中資保險公司、證券行和金融科技公司也希望通過新加坡這個“小紅點”,進一步輻射到亞細安市場。
受訪市場人士指出,隨著《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的簽訂,以及中國推廣“一帶一路”倡議,帶動更多中資企業和資金入駐新加坡,中資金融機構也隨之擴展業務。
新加坡管理大學金融學副教授梁昊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新加坡對于中國金融機構而言有許多優勢,語言和文化有共同之處,經濟金融方面合作深入。新加坡通過提供優越的營商環境和政策,致力于打造成爲區域和國際金融科技中心,這與許多中國金融科技公司的國際化戰略不謀而合。
不過他指出,新加坡人口不多,市場有限,所以中資金融機構競爭的不一定是本地市場,更多是服務中國企業與人民幣國際化戰略。
東南亞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區域之一,而新加坡是進入東南亞市場的重要門戶,中資金融機構在此設立分公司有利于進一步擴展東南亞業務。比如,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重要的金融科技市場,消費者年輕,智能手機普及率高。
德勤東南亞金融服務行業領導合夥人趙思彥說,新加坡往往被認爲是進入東南亞市場的重要跳板。首先,新加坡有先進的監管,有利于嘗試新産品結構和技術。其次,它擁有支持這些複雜金融和保險産品所需的金融和輔助服務的必要基礎設施,如托管人、律師和會計。第三,新加坡消費者較成熟,在人口老齡化和區域高淨值人士的推動下,財富規劃和退休解決方案的市場不斷增長。
他說:“新加坡不僅對外資開放,而且成功地將金融和技術領域結合起來,促進更高水平的合作和融合。”
普華永道金融服務合夥人何賢贊指出,在不明朗的大環境下,新加坡被視爲一個穩定的經商地點。企業在新加坡設立業務,爲當地市場提供服務,並在東南亞擴展,爲中國的金融機構提供了服務機會。
趙思彥認爲,本地有巨大潛力的行業包括數碼銀行,許多區域市場的數碼銀行框架允許外國銀行和科技公司進入。中國螞蟻集團全資子公司,以及中國綠地金融聯合香港聯易融公司牽頭的財團,就各獲一張本地批發數碼銀行執照。
在保險方面,東南亞蓬勃發展的中産階級和日益富裕、精通科技的人口,也有望推動退休計劃、財富計劃、健康保險,以及人壽保險産品的長期需求。
展望未來,趙思彥認爲,東南亞對中國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公司的重要性會進一步提高,因爲在相對飽和的中國市場競爭會越來越激烈。“然而,他們在東南亞的成功程度可能取決于他們執行本地化增長戰略的能力,以及針對該地區每個高度多樣化市場的具體特點而制定的策略。”
中資銀行服務多元化
中資銀行從早期的存、彙、兌服務,逐步拓展到投資銀行、私人銀行、債券承分銷、大宗商品交易、基礎設施融資,以及房地産投資信托發行等。
中國銀行新加坡分行已成立85年,2012年獲得特許全面銀行執照,近幾年來在本地設立了大宗商品業務中心、福費廷中心、私人銀行、亞洲債券承分銷中心、海外培訓中心、創新研發基地等區域或全球性平台。
新加坡中行還大力支持本地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開拓中國市場。分行作爲新加坡進博會招展機構獨家金融服務合作夥伴,三年累計爲近200家新加坡參展企業提供金融和跨境撮合服務。
中國建設銀行于2017年在新加坡設立了基礎設施建設服務中心、私人銀行中心和建銀國際新加坡子公司。
建行新加坡分行總經理任冬豔告訴《聯合早報》,亞細安各國正在加快鐵路、公路、港口、通信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存在著巨大資金缺口。新加坡于2018年也正式設立了亞洲基礎設施辦公
室,旨在促進新加坡企業和金融機構參與亞洲基礎設施建設與融資,RCEP的簽署爲新加坡帶來巨大機會。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于2017年開設新加坡分行,當時人民幣從單邊升值走向了雙向波動,中國企業對外投資開始受到更嚴格的管理,浦發新加坡分行于是決定善用新加坡商品交易中心的地位,拓展大宗商品業務,于2018年10月設立大宗商品中心。
本地和區域的財富增長則吸引多家中資銀行設立私人銀行業務,包括建行、招商銀行、中國銀行和中國工商銀行。
根據瑞銀/普華永道的報告,截至2020年7月,新加坡的億萬富翁財富總額較2019年4月增長44%,達到1026億美元。
最大的中資私人銀行招商銀行2017年開啓私人銀行業務,截至去年底,客戶數的年複合增長率爲101.7%,資産管理規模的年複合增長率爲245.5%。
招商銀行分行行長杜菁說,越來越多的高端私人銀行客戶選擇新加坡做爲個人財富管理地點。
中資保險公司搶灘新加坡
近幾年,中資保險公司也看准區域市場的潛力,紛紛在本地擴展業務。一方面,中資企業的進駐帶來了更多企業保險機會,另一方面,區域快速增長的人口和中産階級,也呈現了壽險和財富管理的良機。
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早在上世紀30年代,就于新加坡開設首家分公司。
中國太平保險(新加坡)有限公司總經理楊亞美指出,隨著近年來中國企業“走出去”及“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越來越多中企在新加坡設立區域總部,目前中國在新投資企業已超過7500家,業務幾乎遍及所有主要行業。
太平新加坡一直爲中資企業提供全面保險服務,包括外勞擔保險、履約保函、建工險、財産險、公共責任險、貨運險、信用保險及員工醫療保險等。
楊亞美透露,太平新加坡去年保費總額達到4億2100萬新元,同比增長57%,資産總額增長55%至9億3900萬新元,過去五年保費和資産的平均增長率分別爲56%與31%。他說:“太平新加坡積極開拓新的業務領域,看好新加坡金融中心和財富管理中心的發展,公司開始進入壽險市場。”
2018年8月,太平新加坡獲得壽險業務執照,在2019年1月以綜合保險公司的身份開展壽險業務。
他指出,新加坡和區域金融市場將得益于本地及周邊國家高淨值人群的高速增長。相關稅務和法律的優勢,吸引更多國際高淨值人士及家族在新加坡設立家族理財辦公室。
中國人壽保險的起步則較遲,它于2015年在新加坡成立公司,旨在立足新加坡,輻射東南亞。
中國人壽保險(新加坡)首席執行官林向陽認爲,新加坡的保險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尤其是在健康保障、養老年金、財富管理和資産傳承上有龐大的需求。
他說:“東南亞區域市場保險滲透率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受經濟與科技發展水平影響,各國保險市場發展不均衡,保險的需求也因收入水平有差異,從而産生多元化的保險産品需求。”
他說,如印尼和馬來西亞,普遍存在投保不足的情況,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隨著更多外資保險公司開拓東南亞市場,尤其是在東南亞互聯網技術與數碼經濟高速發展的基礎上,保險科技的應用與推廣,將有助于保險産品和支付方式的多樣化。
中國人壽保險(新加坡)已和兩家銀行組成戰略夥伴,擁有22家分行的銷售及服務網絡,中介戰略夥伴逾19家,推出24款産品。
公司去年啓動個人代理人團隊項目,建立具有專業保險知識和實務經驗的本土化專職保險代理人團隊。
近年來,除了中資保險公司在新加坡獲得執照,其他參與者也進入市場,分銷保險科技解決方案,或與科技公司合作開發新的解決方案。衆安保險便與Grab合作,在後者的App推出保險平台,瞄准東南亞市場。
本系列下期(6月13日)將剖析冠病疫情後企業的“中國+1”戰略
企業並購融資活動 吸引投資者
新加坡和區域的資本市場蓬勃發展,企業並購融資活動吸引了市場參與者。
中信證券通過全資子公司中信裏昂于1987年在新加坡設立了分支機構,提供股權融資、債券融資和並購咨詢等服務,牽頭完成及參與多宗大型交易,包括2017年冬海集團(SEA)及2020年納峰科技(Nanofilm Technologies)的IPO項目。
中信裏昂在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以及菲律賓設有分支機構,中信裏昂東南亞投行部負責人孫偉俊說,東南亞各國政治背景不同、語言多樣、營商環境各不相同。例如,泰國債券融資成本相對低廉,而新加坡則擁有更爲成熟的股權資本市場,因此公司要針對不同市場制定相應策略。
新加坡分支將繼續開拓新加坡、東南亞和中國之間的跨區域業務機會,同時繼續推進股票衍生品、固定收益産品、股權及債券融資等服務領域,把握新加坡交易所與滬深交易所互聯互通領域的新機遇。
中信裏昂未來三到五年內在東南亞的目標是把營收翻一番。
本地和區域的投資者,尤其新一代投資者,熟悉數碼科技,再加上冠病疫情推動數碼浪潮,多家金融科技業者前來提供投資服務,如老虎證券和富途在本地推出數碼投資平台。
老虎證券新加坡首席執行官黃天俊指出,本地的數碼市場潛力巨大,自去年2月推出以來,平台用戶持續增長,尤其在冠病疫情推動下,去年第三季的交易額環比大增540%。他發現,本地客戶中30%是Z世代的投資者,對在線投資感興趣。
富途控股(Futu)的線上交易平台moomoo今年2月在本地上線。富途新加坡董事謝瑞業指出,新加坡有越來越多的數碼原住民(digital native),最近幾個月迅速增長。集團今年第一季的付費客戶增長七倍,七成新客戶來自新加坡、香港和美國。
謝瑞業說,年輕一代投資者愛分享自己的見解,因此設有投資者討論群的投資平台受到歡迎。
平安集團旗下關聯公司陸國際新加坡四年前在新加坡注冊,爲本地和海外投資者提供線上財富管理業務。陸國際和泰國開泰銀行合作,于去年11月推出FinVest線上理財平台。
陸國際新加坡總裁唐娟說,公司計劃引入中國優質的投資機會和理財産品,通過可變動資本公司(variable capital company,簡稱VCC)結構,在區域內打通市場,滿足區域乃至全球對中資理財産品的需求。
金管局去年1月推出的VCC框架,是專爲投資基金而設的企業結構,可以單一基金形式設立,也可由兩個或以上的子基金組成,分開持有各自的資産和負債,在資産和風險管理上提供更大靈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