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天下》雜志社公衆號2020年1月28日推送一篇題爲“最具犧牲精神的英國小村莊:阻擊黑死病,永留青史!”
文章稱:目前,亞姆村被英國北部居民作爲旅遊景區,許多新婚夫婦還把婚禮舉辦地選擇在這個曾經被瘟疫肆虐的地方。到這裏旅遊者,爲了表達他們對亞姆村的敬意和善良的尊敬,臨走時都要買一些村民們自制的羊奶和新鮮蔬菜水果等。
小小亞姆村爲何被英國北部居民當成聖地,新婚夫婦爲何在此舉辦婚禮?爲何吸引八方遊客來此參觀購物?筆者閱讀全文後終于找到答案:
答案之一:瘟疫爆發後,亞姆村村民未有選擇離村出逃,而是采取駐地留守阻止黑死病病毒的蔓延
在醫療無法保障的年代,人類面對瘟疫時首先表現出極大恐慌,甚至于失去理智,多數人都會産生離家出走、保命要緊的念頭,做出遠離瘟疫傳染源的選擇,盡快逃離疫區。殊不知,這種選擇有時會適得其反。如果被感染者未發病出逃,不僅難以躲過一劫、大難不死,反而途中會把病毒傳給密切接觸者,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如此下去會爆發大範圍瘟疫。類似慘劇在過去幾百年中比比皆是,其中最大的一場悲劇發生在17世紀的歐洲,也就是史書中記載的“歐洲黑死病”和“世紀大瘟疫”。
黑死病又稱鼠疫或淋巴腺鼠疫,在1346年到1350年大規模襲擊歐洲,導致歐洲人口急劇下降,死亡率高達30%。據說最嚴重的時候,倫敦每周因黑死病而死的人都在7000以上。當時無法找到治療藥物,只能使用隔離的方法阻止疫情蔓延。此後,在十五、十六、十七世紀黑死病多次再次侵襲歐洲,引發恐慌。該篇文章稱:奇怪的是,這場導致歐洲2500萬人死亡的大災難,雖然從倫敦開始逐步擴散蔓延,但英國北部卻躲過一劫。這與位于英國中部德比郡山谷中的連接南北的交通補給點的亞姆村不無關聯,可以這樣說,是亞姆村村民凝心聚力、同心同力,及時采取有效手段,將病毒堵在英國中北部的“大門”外,阻止黑死病蔓延的勢頭。
究其原因,該篇文章報道稱:亞姆村村民本著甯可犧牲自己,也不把病毒傳播出去的理念支撐他們,以必贏的信息和勇氣戰勝瘟疫。
據說,黑死病起初由一名從倫敦來的被感染商人傳染到亞姆村的,與其密切接觸者兩天後出現高燒症狀直至皮膚潰爛、昏迷不醒死亡。此後,與被感染死亡者有過密切接觸者也出現了高燒症狀,加之從倫敦也傳來黑死病爆發瘟疫的壞消息。
此時此刻,有的村民們出于躲避瘟疫選擇往北撤離,但首先遭到牧師威廉的堅決反對。牧師威廉通知所有村民在教堂集會,共同商議抗擊瘟疫問題。他說:如果撤離,就有可能把黑死病病毒傳染給北方人民,爲傳染病蔓延推波助瀾;如果駐留村子,或許可以起到疫情防控效果。
在牧師威廉動員和勸說下,村民們終于做出了留下來不走,從而打贏一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答案之二:亞姆村村民具有大愛無疆的無私胸懷與勇敢,通過采取封鎖進出村的道路來阻斷傳染源再次蔓延
該篇文章報道稱:亞姆村村民面對來勢洶洶的黑死病,一致認爲:“走的話未必能活,誰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感染瘟疫;不走的話就會死,哪怕沒感染的人也很容易被感染。但我們願意試試,因爲善良需要傳遞下去,後人們要記住善良。”這段話被刻在亞姆村中央空地的紀念碑上,這段曆史也被寫入1950版的英國教科書中。
加強交通管制、內不出外不進,是疫情防控的最佳選擇,也是切斷傳染源的有效辦法。報道稱:亞姆村村民經集體研究、討論協商後,決定先把通往北方的交通道路封鎖、堵住,派幾個青年男子在路邊設卡,其余人進行居家隔離、不得外出。
此後,隔離期間,被感染的重病患者慢慢死去。爲了防止疫情再次傳染,對于死去的村民屍體采取集中深埋辦法,把病毒深深埋在泥土中,並留下一排排墓碑,碑文告誡後人:亞姆村村民大愛無疆,見證了他們偉大的胸懷,希望後人把善良傳遞下去……
答案之三:亞姆村村民采取居家隔離400天後,終于打贏了這場沒有硝煙、沒有當地政府馳援的瘟疫戰爭
居家隔離、不互相串門、不外出走動是疫情防控的靈丹妙藥。該篇文章報道稱:亞姆村村民當機立斷、果斷決策,采取居家隔離措施,把被確認爲感染者立即轉移到酒窖和地下室中,與地面隔絕。然而,這些被轉移到酒窖和地下室者未有一人幸免。
戰勝瘟疫,不能心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亞姆村村民們沉著冷靜,嚴陣以待,自願“與世隔絕”400天後,瘟疫才逐漸消失。
該篇文章報道稱:據說當時連續十天的報紙都以“賢者之鄉”爲頭版,突出報道亞姆村戰勝瘟疫後僅幸存70人,其中包括33個孩子。而這些孩子卻被單獨安置在教堂的各個角落。每天,除了牧師送一次食物外,其他人都不能密切接觸。
此後,英國國王查理二世聽到亞姆村戰勝瘟疫的可歌可泣事迹後,被感動得熱淚盈眶,並要求全國弘揚亞姆村村民抗擊瘟疫的事迹,並特赦該村後代世襲免稅,亞姆村也走入詩人畫家藝術殿堂中,亞姆村村民也一直被後人稱爲“賢者善人”的代表廣泛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