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一則消息,可能大多數人都沒有太多關注,而且這則消息也稍縱即逝。但是,在這則消息裡邊卻隱藏著重大秘密,筆者看了之後激動半天。這則消息表面上看是報道中國新一代載人宇宙飛船,看內容誰都會高興,因為中國已然蛻變成可與美俄媲美的航天大國。但是,有一句話可能很多人不注意,但筆者看後很震撼,這句話是這麼說的:
該飛船具備一系列先進特性,如部分可重複使用、黑障通信、自備動力逃逸技術。此外,該飛船的回收方式將從目前神舟飛船的陸上回收為主改為海上回收為主,可實現第二宇宙速度下再入大氣層。
請注意,上面一段話中有兩個很「黑」的科技:黑障通信和第二宇宙速度下再入大氣層。這兩個科技有多「黑」呢?我們得先對名詞做個解釋。
黑障:
當航天飛船的返回艙以超高速進入大氣層時,由於空氣阻力和摩擦力會產生激波,使返回艙表面與周圍氣體分子呈黏滯和火燒狀態,溫度不易散發,形成一個溫度高達幾千攝氏度的高溫區。高溫區內的氣體和返回艙表面材料的分子被分解和電離,形成一個等離子區。這個等離子區就像一個套鞘似地包裹著返回艙。由於等離子體能吸收和反射電波,會使返回艙與外界的無線電通信衰減甚至中斷。這種現象就稱為黑障。
第二宇宙速度:
宇宙速度分為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第四宇宙速度、第五宇宙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是指當物體運動的速度能和地球的引力形成平衡不落回地面,並能環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的速度就是第一宇宙速度,也叫環繞速度,這一速度的值是7.9千米/秒。
第二宇宙速度是指當物體的運動速度達到這一速度時,就可以脫離地球的引力不再繞地球運動,這一速度為11.2千米/秒。
第三宇宙速度是指當物體達到每秒16.7千米時,就可以脫離太陽的引力不再繞太陽運動。
第四宇宙速度是指當物體的速度達到每秒110到120千米時,就能脫離銀河系的引力到外星系。
至於第五、第六、第七等等宇宙速度,現在根本無法準確預估數值,這裡也就不介紹了。
由上述解釋我們可知,黑障是航天科技難題中的難題,在世界範圍內尚未聽說有國家解決。為了了解「黑障」難題有多難,我們以美國登陸火星的情況為例來觀察一下。
1997年「火星探路者號」探測器登陸火星,由於其是以7.26千米/秒的高超音速彈道無升力方式進入火星大氣層,探測器遇到嚴重的氣動加熱問題,所以在進入大氣層49秒後就出現了長達30秒的「黑障」。2003年發射的「勇氣號」和「機遇號」探測器做了技術處理,進入大氣層的速度分別只有5.4千米/秒和5.5千米/秒,然後又利用了中繼通信,最終破除了「黑障」現象。2008年著陸火星的鳳凰號,由於其進入大氣層的速度5.6千米/秒,最終只是出現了信號衰減而沒有出現信號中斷。2011年發射,2012年8月著陸火星的「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則是使用了美國系列最先進的技術,其進入火星大氣層的速度已上升到了5.9千米/秒,根據方陣模擬數據大約有95秒的「黑障」現象(具體數據美國未公布)。
另外,不要忘了,火星大氣層的密度只有地球大氣層密度的百分之一,所以在火星的黑障情況比地球輕微得多,地球一般黑障時間長達4到7分鐘。只有當飛船速度逐漸因空氣阻力降低後,黑障現象才會逐漸消失,通信才會恢復。所以,地球的「黑障」問題的解決難度要比火星的難度大很多。然而,讓人吃驚的是,在該消息中,我國卻明確表示自己已經實現了黑障通信,可見我國是徹底解決了飛船返回地球的黑障通信問題。
若僅僅是突破了黑障通信技術,雖然其可怕程度、「黑」的程度已經很厲害,但還沒有到讓人吃驚到瞠目結舌、目瞪口呆的地步。但是,新聞中那段話後面偏偏又不上了一句「該飛船回收······可實現第二宇宙速度再入大氣層」。哇!占豪看到這句話直接驚呆了!第一宇宙速度進入大氣層,也就是說是以11.2千米/秒的速度進入大氣層,如此速度進入大氣層還能解決「黑障」問題,這······這······這······讓人目瞪口呆,瞠目結舌!
這樣的「黑科技」在軍事上的意義是什麼呢?又為什麼有可能讓美國的反導系統變廢鐵呢?大家不妨聽筆者慢慢道來。我們知道,反導系統攔截主要是在初段、中段和末段。理論上說,初段是最容易攔截的,因為那時候飛彈飛行速度最慢,但問題在於,彈道飛彈發射都是非常隱秘的,一般情況下根本無法發現又如何攔截?所以,反導系統最重要的攔截段是中段和末段,但中段反導的難度在於,一旦對方的飛彈具有變軌技術,攔截成功率就會大大降低。至於末段,彈道飛彈進入大氣層的速度是20倍音速,然後由於空氣的阻力會逐漸降低,到最後末段可能只有六七倍的因素,這樣飛彈攔截也就成了可能,但成功率依然不高。
現在的情況如何呢?在上述那句話當中,我們應該可以看到有一個「自備動力逃逸技術」,既然飛船上能有這套技術,就意味著中國的彈道飛彈在中段變軌能力是很強的,甚至可以釋放「假彈」給攔截彈,真彈頭則繼續變軌飛行。真若如此,中段攔截的難度將會非常大。更何況,從過去幾年美國的試驗情況看,美國的中段反導都是在信息透明的情況下取得的,如果敵人的彈道飛彈發射信息美國不可知,同時又具有變軌技術,這攔截的成功率有多高可想而知。所以,以現在美國的反導體系來說,能否攔截得住關鍵在末段,而美國的強項也正是末段反導體系,這包括陸上的愛國者反導系統和薩德反導系統。
我們知道,飛彈要攔截首先飛彈速度得快,至少得追得上來彈;其次,還要算得准,也就是說要能計算來彈的彈道。愛國者飛彈防禦系統的最大速度大約是6倍音速,薩德反導系統的飛彈最大速度超過7倍音速,這意味著愛國者和薩德有一定攔截20倍音速進入大氣層彈道飛彈的能力,雖然這種可靠性並不是很高。20倍音速是6.8千米/秒,到末段大約會下降到6倍到7倍音速,這正是薩德和愛國者理論上能攔截彈道飛彈的基礎。
然而,中國飛船可以第二宇宙速度進入大氣層,這意味著進入大氣層的速度是33倍音速,那麼末段的速度很可能將達到10倍音速甚至更高。如果換成飛彈,這種速度愛國者飛彈防禦系統和薩德反導系統又如何攔截?更何況,已經解決了黑障通信的中國,完全有可能有能力在彈道飛彈進入大氣層後對飛彈進行末段變軌或釋放引誘彈頭,這意味著進入大氣層後的彈道飛彈依然可能是可控的、是不可完全計算彈道的不規則運動。彈道難以計算,速度又遠超攔截彈,這豈不是就意味著美國的愛國者和薩德反導系統在這種技術下成了廢鐵?
關於解決黑障通信的問題,很顯然按照原來的無線電波的邏輯是不可能解決的,特別是還是以第二宇宙速度進入大氣層的情況下更不可能。所以,黑障通信在第二宇宙速度進入大氣層的條件下解決的唯一可能性就是用了新的技術。什麼技術可以突破「黑障」,作為一個行外人,想來想去也只有量子通信。如果中國是用量子通信解決了「黑障」問題,這意味著我國在量子通信技術方面已經領先美國。
同樣是最新消息,據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潘建偉3月3日透露,全球首顆量子通信科學實驗衛星有望在7月發射。如果該衛星成功運行,中國將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並結合地面已有的光纖量子通信網絡,初步構建一個廣域量子通信體系。
一旦我國量子通信科學衛星發射成功,這意味著我國即可在空中通過衛星對彈道飛彈進行測控,這種技術下信號無法攔截竊聽,哪怕對方根據監測計算出了當時飛彈飛行的彈道,也無法預知接下來會如何變軌,如此攔截的難度可想而知。這整套技術下來,美國精心搭建的反導體系也就真的成廢鐵一堆了!如果美國反導系統真成了廢鐵,那美國的軍事自信將會遭到嚴重打擊,這霸權恐怕距離終結就更近了!
中國10大尖端黑科技之首:唯中美能造俄乾瞪眼
隨著中國科技的迅速發展,不乏研製出位於世界先進水平的尖端武器,而下面介紹的卻是位於中國黑科技武器榜首的一種威力極大的震懾性武器。
資深的軍事研究專家表示,一枚和一百萬噸烈性TNT相當的氫彈爆炸,在發生爆炸僅僅是百萬分之幾秒的時間,在發生爆炸的區域溫度就可以達到幾十萬攝氏度,壓力也隨之會上升到是大氣壓的百萬倍以上。
因此,即使是核武器的實驗基地,所使用的實驗材料的材質和密度等等的要求都是相當高的。
「神龍二號」正如其名字一樣讓中國人覺得非常的高深神秘,它是由中國製造的世界上首部由重複的兆赫茲強觸發的多脈衝電流形成的直線型感應加速器
說得稍微的簡單一點,「神龍二號」就是大型的直線型感應加速器,就好比是一台速度快到超級超級變態的數位相機,在還不知道發生什麼的情況之下所有的照片都被拍好完成了。
「神龍」二號的工作原理其實也並不是很多人想像之中的那麼難,和醫院裡面的拍片差不多,只是不同的就是,醫院裡面X光觀察的對象是人,而這個加速器裡面觀察的卻是由加速器加速所生成的高強度的X光脈衝。
這種X光的脈衝可以很輕鬆的穿過厚度相當於是十厘米的鋼型緻密材料,並且在其內部會產生出亞毫米細節的高精度瞬態變化。
在2015年年底的時候,由於「神龍」二號可以很清楚的拍攝得到被加速後物體的亞臨界狀態的各種變化詳情,而且還能夠很好的觀察出核反應在發射和爆炸的時候所產生的內在能量和物質上面的運動機理,因此被評為了中國年度十大核武器的榜首。
中國再曝黑科技 垂直起降無人機已完成試飛
如今飛在我們頭頂的無人機越來越多,倘若有朝一日無人機也要搖號購買,那是否需要一款新能源無人機呢?當然這只是玩笑,不過,西北工業大學無人機研究所確實正在研製一款新型新能源新動力無人機。
在2016(第六屆)中國國際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大會暨展覽的新聞發布會上,西工大無人機研究所的劉斌博士說,研究所在無人機創新領域重點關注三個方面:新概念/布局;新材料/結構;新能源/動力。上圖中的這架新能源無人機是無人機所同國內某鋁空電池企業合作研製的機型,該機現在即將進入試飛階段。
西工大無人機研究所還有一項「黑科技」,那就是垂直起降無人機。劉斌說,垂直起降無人機系統已經完成了前期性的、概念性的、原理性的飛行試驗。
看過「美國隊長3」的朋友一定知道體型迷你,但卻能四兩撥千斤的「蟻人」,而西工大無人機所也研製了一款無人機中的「蟻人」。這架小型察打無人機外觀雖然不大,但是卻能掛載兩枚17公斤重的子飛彈,其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300公斤。劉斌說,這種不依賴機場的小型無人機系統在警用反恐等活動中具有非常大的價值。
當然,除了軍用無人機,西工大無人機所也有成熟的民用無人機產品。目前,國土資源部、環保部等部門都在使用西工大的無人機產品。
在無人機研製領域,西工大無人機擁有悠久的歷史。早在1958年,西工大研製的第一架無人機便成功首飛。邁入新世紀後,無人機的發展面臨很多新的挑戰,劉斌博士認為,未來無人機產業發展的關鍵問題在於:安全和可靠性,智能化技術,無機場技術,低成本製造技術以及無人機運營管理技術。
「我認為無人機是從航模發展來的,在行業乾了這麼多年,我認為無人機是傳統航空工業無人化、智能化的發展的必然過程,要用無人機這種思路、理念實現無人化和智能化,我覺得這個發展理念更符合無人機發展要求。」劉斌說。
印度無人機差點飛到中國上空?傳回的圖像不敢相信
根據印度國防部2016年最新公布的報告中列出了10份超過100億美元的合同,這些合同由於印度新一年預算危機問題,正在處於激烈取捨中,最終誰上誰下仍然是個未知數。但是有一個未來超過100億的合同沒有位列其中,就是印度的未來十年內採購超過5000架無人機的大單。
由於印度周邊無論是中國還是巴基斯坦都在大舉擴裝自己的無人機部隊,這些無人機具備偵察和攻擊的察打一體的能力。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國的「翼龍」無人機、「彩虹-3」無人機等等,已經頻繁出現在印度周邊,這讓印度認識到自己距離現代化軍隊的目標仍然差距很遠。
再看印度本土的無人機產業,印度曾經花費重金自行研製無人機-「尼尚特」無人機。這種由印度國防研究和發展組織花費上千萬美元研發的無人機,從1988年立項,到2011年交付部隊,總共才製造了4架,並且在2015年底,這4架全部墜毀!根據印度國防部報告稱,最後一架墜毀的「尼尚特」無人機是在海拔5000米高度執行對中國巡邏軍人偵察任務時失事的。當時情況具體不得而知,但是就回傳的圖像照片分析,印度無人機是在飛行時瞬間墜毀的,這讓印度空軍的操作人員顯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為根據印度開發部門介紹,這種無人機是設計時已經考慮到突然失去聯絡或者操作人員失誤的問題,一旦發生會自動轉入平飛狀態,可仍然最終還是墜毀了。這讓印度軍方對自己的無人機研發團隊徹底喪失了信心。墜毀是小事,但是如果要真到了中國上空,那後續問題就麻煩大了,這麼不靠譜的裝備還是別採購了。另外2011年後,印度部隊還接收了10架」尼尚特」改進版無人機,現在也已經墜毀半數了!
所以在印度的未來十年藍圖中,要求所有的無人機投標企業必須是印度本國公司,先振興自己的基礎再說。不過可以和國外公司捆綁競標,意圖非常明確,用市場換技術。畢竟印度未來的市場還是相當廣袤的,尤其是印度計劃給每個營都配備上無人機部隊,空軍還要擴建多個無人機偵察打擊中隊。印度還想購買不占用編制的微小型無人機給單兵使用。所以印度未來市場還是非常龐大的。
要知道印度這回下決心發展無人機產業也是下了血本!連本來要採購法國「陣風」戰鬥機的錢都拿來優先購置無人機。「陣風」採購的問題以後以特別預算來審批,至於印度空軍一直想增購的A-50I預警機以及C-10運輸機的採購案也都被否決了!完全都是為了給無人機項目讓路。
印度現在最想獲得的是美國的「捕食者」無人機,能夠進行察打一體任務,而且印度海軍也想獲得無人機裝備現在的艦艇進行偵查使用。目前印度空軍和海軍看中了美國的「捕食者XP」無人機,這種無人機可以搭載武器,也可以進行偵查任務。或許非常適合印度現在的實際狀況。不過購買美國貨可能並沒有印度想的那麼簡單,因為要涉及多重高技術裝備附屬的出口問題,比如GPS導航,外掛武器的另購,還有相關技術轉讓等等。註定不會一番豐順,不過既然印度已經下定了100億的決心來提升自己的無人機產業,想必這些困難印度也會盡力去解決,未來印度無人機發展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閱讀]日媒:中國發展讓印度焦慮 或促使印加快改革
日媒稱,數年來,印度以混合著迷惑、擔憂以及嫉妒的眼光關注中國的發展。隨著北京把事情做好並在全球展翅,在國內功能障礙以及長期效率低下的重壓之下,印度在消退。但中國的成功現在是否也在為印度的改變掃清道路?
日本《日本時報》網站5月4日發表文章稱,這只不過是拉維·韋盧爾在他的新書《印度崛起》(India Rising)中提出的可能性之一。此外,對任何想知道納倫德拉·莫迪誓言要建設的充滿活力的印度發生了什麼的人而言,韋盧爾的觀察是經濟上的慰藉食物。
文章稱,韋盧爾長期以來是《海峽時報》的編輯,而非新德里的託兒。他責備他的國家的種種失策以及浪費的機會,尤其是在過去12年里。他對印度在中國的世紀處於什麼位置具有嚴厲的洞察力,這種洞察力的時機也把握得十分完美,這本書恰好在歷史上最雄心勃勃且影響深遠的改革計劃25周年之時擺上書店。
當然,印度的「大爆炸式變革」通常看上去更像假動作。開放在1991年開始,因為時任財政部長曼莫漢·辛格對收支平衡危機作出回應。在他向外國投資開放市場,限制政府對工業的控制,下調貿易關稅並將盧比貶值時,他援引維克多·雨果說:「沒什麼比想法更強大的了,它的時代已經到來。」他還說:「印度成為世界上一個重要的經濟力量恰好就是這樣一個想法。」
然而,引用《悲慘世界》的作者在20多年後證明是有預見性的,因為總理曼莫漢·辛格無能為力。如果在他的第一個任期——2004年至2009年,印度向前發展的話,那麼他在2014年結束的第二任期則是放任自流且有時候是悲慘的。2013年新興市場爆發的危機對印度造成尤其嚴重的影響,引發有關印度將是金磚國家(巴西、俄羅斯、印度以及中國)中第一個降至「垃圾級」的推測。
這個「殊榮」由巴西獲得。出於對莫迪將上台執政並承諾將進行另一場「大爆炸式變革」的樂觀情緒,印度在部分程度上避免了這種情況。成為總理兩年後,莫迪承諾採取的休克療法十分缺乏。他增加外資進入國防和保險行業的舉措是很好的,但對積極改革的人而言太缺乏勇氣了。
文章稱,要弄明白印度並不容易。韋盧爾解釋稱,印度的經濟和社會的前進方式很像新德里道路上的交通——各邦以及各界人民以不同的速度向前行進。他說,對路上的每一個大馬力發動機而言,人力三輪車等交通工具讓行動放緩並讓那些試圖更快速行進的人們感到沮喪。
莫迪知道經濟是力量,而且是時候消除「印度增長率」笑話的時候了。中國是新德里所需要的提醒信號。韋盧爾寫道,莫迪已經將印度放在了一條更有信心且外向的外交政策道路上。韋盧爾指出,新德里需要不僅要致力於其外部手段,包括其外交及情報等,還需要適應一種更具合作精神的國內政治。韋盧爾總結道,底線就是印度經濟實力的迅速增強能夠最好地保障其安全。
文章稱,這顯然是莫迪的做事方式。莫迪似乎明白,如果經濟增長的好處沒有得到更廣泛地分享,那麼7.5%的增速意義很小。中國的競爭威脅是印度改革者們一直所等待的催化劑。是時候認為印度的就業增長和職業培訓是和軍事準備情況同樣重要的國家安全挑戰了。
韋盧爾稱,印度不能假定它所要做的全部事情的就是提供其巨大市場的誘惑力,然後投資者們就會敲響它的大門。他說:「印度需要一個生態系統——從技能培養到基礎設施,到穩定的政治環境——這令印度對長期投資者具有吸引力。如果印度沒能成功從海外贏得足夠的投資,並說服其自身的企業家們投資國內,那麼其人口紅利——印度擁有最年輕的人口之一——可能會變成一場人口災難。」
文章稱,傲慢自大一向都是印度政治面臨的危險。在2004年,這令時任總理阿塔爾·比哈里 ·瓦傑帕伊的黨派下台。最近,當央行行長拉古拉姆·拉詹淡化有關印度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一個亮點的討論時,他惹惱了莫迪的人民。拉詹是對的。印度大有前途,倘若莫迪實施大膽的政策去實現這一前景的話。
文章稱,中國的發展正增加新德里的緊迫性。還是在2004年,當時政治家賈伊拉姆·拉梅什傳播「中印大同」(Chindia)的想法。這種理論就是,中國擁有迅速發展的工廠,印度擁有信息技術的卓越技能,這兩個國家合作並相輔相成的程度與它們相互競爭的程度相當,這種理論更像是虛構的神話,而非現實。
專家:有些國家欲搞亂南海拖慢中國發展步伐
黃橙子:讓我們請到今天的時事評論員李煒先生為我們做一下點評分析,李先生您好。
李煒:橙子你好。
黃橙子:我們看到美國國務院表示克里將會把南海議題提上東協外長會議的議程,您對此有什麼樣的分析呢?
李煒:我覺得有些人就覺得中國缺乏一個亂的勢力來攪和中國,大家知道烏克蘭問題其實就是歐洲和美國聯手把烏克蘭局勢搞亂的,然後形成烏克蘭今天這樣一個局面。那麼亞洲地方有什麼能搞亂的地方呢?南海他們有些人認為這是個機會,如果把南海問題搞亂了以後,那麼這就成為中國一個很大的一個麻煩事,就會把中國的經濟和政治軍事各方面的發展都給拖慢步伐。誰能想到這一點,誰願意這一點我們是顯而易見的。
所以為什麼南海問題美國很關心,甚至日本跟南海毫無任何關係,他也很關心這個問題。那麼菲律賓是他自身的需要他要關心這個問題,但是其他也有南海問題的這些國家,像馬來西亞、印尼,你看他們對這個問題的提法就不像菲律賓越南日本和美國那麼積極,這說明什麼呢?這說明有些人拿這個問題來做由頭,想把局勢搞亂。
不要忘了南海問題的起源是1994年才有的,因為1994年國際海洋公約開始執行的時候,就有了兩百海里的專屬經濟區。如果沒有這個公約的話也沒有兩百海里專屬經濟區,也沒有這些亂七八糟的問題,而美國至今都沒有參加這個公約,他不是這個公約的參加國,他不是個成員國,所以他不是這個公約參加國他拿這個公約來說事。所以用中國駐美國大使的一句話,說美國對這個問題是表現的太虛偽了。
王毅:誰惡意炒作挑動南海對立 誰承擔責任
王毅:誰惡意炒作,誰承擔責任
當地時間8月3日,外交部長王毅在新加坡記者會上表示,中國一貫認為,多邊論壇不是討論具體爭議,尤其是領土爭議的合適場所。迄今的實踐證明,把爭議拿到多邊場合炒作,不僅無助於問題的解決,相反很可能激化矛盾和對立。
中國與東協已經明確了處理南海問題的「雙軌」思路,建立了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高官會和「南海行為準則」磋商聯合工作組機制。中方認為,用好這些機制平台是現實可行的辦法。我們願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通過平等協商,增進了解,積累共識。
王毅說,考慮到各方對南海問題的關注,我們對上述機制以外的場合進行必要和建設性的討論持開放態度,但這種討論應是建設性的,旨在支持有關當事國通過現有渠道、根據既有思路,妥善對待和解決存在的問題。
王毅說,中方不接受任何惡意炒作、挑動對立和蓄意抹黑的做法,不接受貌似公正、實為雙重標準的所謂倡議。誰這樣做,誰就要承擔責任,承擔破壞會議氣氛、干擾會議主題、影響地區合作的責任。